【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应用型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及现实基础;总结当前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状问题;分析了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的必要性;主要探讨了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目的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更为创新的形式融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使高校各门课程都起到知识传授与育人相结合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刘力源,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1.2019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JGJX2019D401);2.2020年吉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2020ZCY300)。
前言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应用型大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相结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以语言文化的传授为载体,契合教育的育人功能。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思政能力,以及对大学英语特色思政校本教材的研发,运用新颖教学方式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专业素质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达标的合格型人才。
在“全程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全新的协同效应。在应用型大学的英语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代表性。
一、应用型大学及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1. 应用型大学概念的界定。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旨在培养专业基础知识过硬,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培养人才的核心环节;应用型大学以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
2.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专业的学科,而是倡导在全方位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深层挖掘每一门学科中的思想政治层面的内涵,形成思政元素在各类课程中生根发芽的课程机制。是借助其他课程继续深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实践,旨在发挥教育主体的协同性,符合当今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基础
课程思政绝非一个口号,从教育学专家提出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观点到我国将课程思政落实到相关工作中,无不体现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1. 理论基础。教育应该体现教育性,德国教育学之父、著名的教育家及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的发展。他首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论点,这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教育者明白了教育的深层内涵。无教学的教育和无教育的教学均是不可取的,教育与教学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发展,才能与实现新时期育人要求所遵循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接轨。
2. 現实基础。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习总书记对高校工作指导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党中央对课程思政这一教学理念和的重视认可,以及对高校逐步开展课程思政的新要求。各高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引导师生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努力开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至各学科发展的教育新局面。
三、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状
1. 教师德育意识与思政能力不足。应用型大学的英语课程具有专业性,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专业基本功过硬,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英语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了许多英语学科的专业人才,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巧方面,教师完成了培养英语人才的使命。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师未能将思政元素与英语学科知识进行结合,英语教师认为把英语知识传授到位,英语相关训练完成即可,学科育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淡薄。英语教师的思政能力有待提高,英语课程的德育资源挖掘不够充分。大学英语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精力更集中于英语学科课程的研发,忽视了英语课程中德育资源的深一层挖掘,致使英语课程只限于英语知识教学,无思政课程与之结合与贯穿。
2. 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僵化。高校的思想政治以课程灌输为主,局限于课本内容讲授,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度较低。任课教师也过于关注文件中、课本中的教育教学论点,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实效性与功能性,这致使高校思想教育再次被剥离,独立成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推新实施层面及实施效果,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迫在眉睫。
四、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应用型大学英语课堂,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英语教学体系的活力缺失,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亟待解决。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在大学课程中覆盖面较广,教学时间长,方便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和人文素养的传播与沟通;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各类意识形态、了解不同的社会制度、体会不同的风俗习惯、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辩证的对待事物、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使得英语这门语言不仅仅再停留在交流层面,而是逐步成为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言学习中,不断运用新的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情感因素来分析英语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人文素养,逐步形成全员教育、全课程教育、全过程教育势在必行,发挥所有课程的双重导向功能,与思政课程有效的结合。
五、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需多方发力。首先,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思政能力;努力研发大学英语特色思政校本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政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融合与渗透。
1. 教师提高思政能力。教育风范,师者先行。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活动的引导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言传”,更应该注重“身教”。教师在自身思想政治觉悟高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才能使学生将思想政治内容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
一方面,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参加政治学习以及理论培训,抓住每一次提升自身政治觉悟的机会,并有所反思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考虑到教材和教学内容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因素。在英语教学内容中突出传统文化理念、爱国情怀的思想教育传播、激发学生的政治情感,进而将知识传播与价值引导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支高端的集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于一体的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让思想教育进入英语课程更有力度。
2. 研发大学英语思政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师推进课程的重要教学工具之一,大学英语教材中更侧重于教学效果的输出。缺少特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灌输,这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学的实施,具有特色的英语校本课程研发成为英语学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在坚持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研发符合我国国情及社会主义道路,涵盖广阔的思政元素的英语校本教材,可以使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有利于教师掌握更为广泛的辅助性教学资源,进而形成更为明确的立德树人的目标。
3. 創新教学形式。课程的灵动性需要新颖的教学形式进行贯穿,英语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点,需要用创新的教学形式加以延伸。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让英语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更有深度。传统的讲授课堂已不能满足英语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亮点突破,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创设和营造了英语语境,打造了充满文化自信的思政英语课堂,在轻松和愉快中挖掘英语学科中所渗透的德育内涵。有活力的课堂需注入新鲜的教学形式,大力开展高校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研发,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英语第二课堂中。以英语的展现形式,设置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呈现形式,让英语课堂变成启迪学生智慧、培养政治情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灵动课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传承和培养。
结语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趁着课程思政的东风,兼顾学科知识与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在大学这个可以形成更加成熟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主阵营,担负着培养人才使命的同时孕育着综合性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在提高自身思政能力的前提下,传授学生知识,并且引导学生肩负民族使命,在大学课程中推动思政课协同前行,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需求,有利于形成立德树人的全新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陈升雅.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建设探索[J].科教文汇,2020(25):173-175.
[2]孙桂生.应用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0 (27):36-39.
[3]秦娟.应用型大学“外语+行业背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0(16):166-177.
[4]柳友荣,张蕊.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要素共识、标准内涵和路径选择[J].高教学刊,2020(5):117-122.
[5]杨琼.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49-50.
[6]孙宁.课程思政在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研究[J].英语广场,2020(28):112-114.
[7]符燕津.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有效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研究,2020(2):91-92.
[8]徐莹.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考[J].科技风,2020 (10):41.
[9]马晓玲.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探索[J].昌吉学院学报,2020 (4):89-92.
[10]陈柳彬.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20(42):61-62.
[11]李荣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究[J].现代英语,2020(4):66-68.
[12]李旭芝.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