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培根
摘 要:课堂是由无数教学细节组成的,对细节的运用与把控,不仅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还彰显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风采。要想发挥出细节教学在改进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就要关注原有知识、组合已有资源来预设细节,根据突发情况和学生思维轨迹来捕捉细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细节;精彩课堂
一、预设细节,预约精彩
(一)关注原有知识,做好衔接
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先为学生准备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题,如“24×2”“31×2”等;并要求学生除了给出答案,还要规范地书写出乘法的格式。然后教师再根据教材的情境图,为学生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如“24×12”“31×20”等,带领学生一起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自然地过渡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
(二)组合贵源,培养合作意识
组合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也是细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组合资源本身的差异性、互补性、兼容性都是教师可以预想到的教学切入点,学生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也是教师可提前预见、可控制的。利用组合资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捕捉细节,发现精彩
珍视突发情况,因勢利导。捕捉细节实质上就是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教师要有把控课堂节奏的能力,能够因势利导,化解突发情况,将学生引回课堂中来。教师不仅要确保课堂的顺利进行。还要挖掘和延伸突发情况的教学效用,将其转化为促进教学的资源。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以数苹果的个数为例,红苹果有2个,青苹果有6个,教师让学生用倍数关系去描述红苹果和青苹果的个数。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明明青苹果比红苹果多4个'这样的描述更简单,用倍数关系去描述反而更麻烦。”针对这一突发情况,教师要从倍数关系与相差关系的比较人手,让学生了解到倍数关系在乘法、除法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教师处理突发情况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突发情况拓展相关知识点,化解危机;也可以直面突发情况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并重
“启”侧重于教师的引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启发者和调控者,缺乏教师的主导,数学课堂将变得无序和低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而不是强迫学生思考,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避免空洞的理论传授,在教学中犹如穿针引线般引领学生。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应以学为中心,通过建构生长课堂,为学生创设独特的学习方法,寻找独特的学习规律,以创建生长型的知识库。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思维迁移、自主学习,争取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自我能力的突破,最终实现生长型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李星云.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审视与改进[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6):112-116.
[2]翟运胜. 从小学数学的视角谈数学实验的育人价值[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6):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