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抽选在我院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对患者按照随机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6.67%(P<0.05)。观察组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肺康复训练;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效果
重症肺炎在临床比较常见,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导致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有创机械通气为治疗重症肺炎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疲劳症状,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易出现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1]。本研究对患者采取早期肺康复训练,取得显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60例患者,纳入标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在1周以上;血流动力学、呼吸指标稳定;排除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患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岁~68岁,平均年龄(56.53±1.8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3岁~65岁,平均年龄(56.18±1.6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肺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2.1 运动训练 当患者意识不清或卧床期间,给予患者被动肢体训练,如对肢体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可放松肌肉;当意识清醒及病情好转后,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康复训练,先给予坐起、站立、扶床行走等练习[2],逐步进行关节活动、负重等练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运动方案和运动量。
1.2.2 呼吸肌训练 给予患者翻身拍背、排痰,保持呼吸道清洁、通畅,改善肺顺应性。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方法,在拍背时注意力度适中,以免造成损伤。
1.2.3 吸痰 重症肺炎患者痰液较多,需要及时进行吸痰。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确定每次吸痰量,记录每次痰液量及颜色的变化,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护理人员要体现出专业性,减轻患者在吸痰期间的不适感;同时在吸痰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患者表情、动作等判定缺氧程度。另外,在吸痰前后要给予适当吸氧。
1.2.4 心理 护理人员在沟通中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积极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告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者依从性。为家属介绍病情,让患者家属参与心理疏导当中,给予患者理解和支持,并在生活中创建良好的氛围,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疗效。疗效判定:在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为显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病情有一定好转,但存在轻微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为有效;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等为无效。
症状缓解判定标准: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明显好转,呼吸频率减慢。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6.67%(P<0.05),见表1。
2.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討论
重症肺炎在临床比较常见,该病的死亡率较高,特别在老年患者中常见,同时老年患者危险系数较高,常合并呼吸衰竭,部分患者还可导致脓毒血症、菌血症等情况。有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患者通气障碍,但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多需要长期卧床,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早期肺康复训练的目的是让患者早期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从而早期脱离呼吸机,促进患者康复[3]。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6.67%(P<0.05)。观察组两组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有创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霞,刘俊,孙静群,等.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实践[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22):3781-3784.
[2] 王晓慧.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8):153-154.
[3] 罗怀稳.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率及脱机时间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9(17):23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