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中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积极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绿色生態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水稻栽培重点与实施策略,为水稻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
1水稻的高产栽培要素
水稻高产栽培基本要素可分为4部分:气候与地理位置、种子选用与播种、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第一,气候与地理位置。水稻种植时间、种植地区、气候条件、土地条件都是水稻高产种植的基本条件,因此合适的气候与地理位置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前提。
第二,选种与播种。种子质量直接决定了水稻产量、抗自然灾害能力、抗病虫害能力等,而种子播种则是对种子进行有效处理的重要过程,决定着种子的生长环境,因此选种与播种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基础。
第三,田间管理。水稻田间管理包括水稻发芽后的苗处理与维护,包括剔苗、补苗、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等,是水稻种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
第四,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主要来源于种子病原体、土壤残株与害虫所带来的病菌与害虫本身,病虫害防治过程主要包括种子处理与生长期药物防治等,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气候与地理条件
中国各地气候条件与土地性质相差极大,水稻性喜干燥,不耐湿寒,但需避免在低洼地及盐碱地中种植水稻。低洼地难以排水,光照较弱,盐碱地肥力不足,难以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造成水稻营养不良。因此,在选地时,应尽量选择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易排水的地块。
2.2选种与播种
2.2.1选种
选种是保证水稻高产的基础,选种时必须按照土地情况、灌溉条件、光照等来选种,例如在干旱程度较高或病虫害较为严重的地块,应选取抗干旱能力、抗病虫害能力较高的水稻品种。
2.2.2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播种前的重要工作,由于种子本身质量参差不齐,不可避免的携带各种病菌,因此播种前必须要进行种子处理工作,提高种子抗病虫害能力,保证种子质量及出苗率。
种子处理主要分为水晒、晾晒、浸水、药物处理等,通过水筛选取颗粒饱满的种子,持续晾晒2~3 d以杀死病菌,浸水24 h以保证播种后的种子活力,最后使用药物处理避免种子毁损与感染病虫害。
2.2.3播种
需根据不同土地情况进行播种,播种方式为撒播、穴播及覆膜播种等,以保证出苗率。
在土壤温度为8~10℃时播种,播种量为7.5 kg/hm2,深度为3~4 cm为主,播种后适当压实土壤,保证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提高发芽率。
2.3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包括苗期处理、灌溉与排水、中耕除草、施肥等。
3苗期处理
水稻苗期处理主要是为了保证谷苗数量与密度。苗期处理主要包括疏苗、定苗及补苗等,具体来讲,首先在4叶时进行疏苗,6叶时根据实际密度进行定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保留3倍的谷苗数量。
4灌溉和排水
灌溉与排水是保证谷苗生长的重要措施。提前灌溉有利于提高出苗质量;排水则是依据谷苗生长习性,在水量较大时进行排水,避免谷苗坏死或减产。
5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保证水稻苗良好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中耕主要在拔节期进行,同时配合除草,可以选择物理与药物除草等方式;中耕深度控制在5~10 cm,根据不同生长时期选择适宜的中耕深度。
6施肥
当代农业生产中,肥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要素,肥料主要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基肥与种肥均在播种前进行,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肥量占整个基肥施用量的50%以上,种肥则以复合肥为主,用量不宜过多,具体来说以37.5 kg/hm2硫酸铵为宜,添加尿素15 kg及复合肥45~75 kg,同时添加适量的农家肥。
由于水稻在孕穗期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大,土壤中营养物质不足时需进行追肥,主要施加氮肥,施加量75 kg/hm2为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施加量。
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水稻减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能否有效防治病虫害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难点。水稻病害为谷瘟病、线虫病、锈病、褐条病、白发病、黑穗病、红叶病、纹枯病等;虫害为地下害虫、食叶害虫、吸汁害虫、蛀茎害虫等。
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以药物防治为主,在种子培育阶段进行药物防治,减少病原体并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具体防治药物选择需以防治对象来选择。
粟灰螟是一种显著的蛀茎害虫,以啃食水稻叶子、茎秆为生,由于叶子与茎秆损坏,使得谷苗缺乏足够的生产物质传输渠道,进而干枯、坏死;防治时,需针对性选择抗病虫害的种子,破坏粟灰螟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辛硫磷与土壤混合播撒的方式,在粟灰螟虫卵阶段施用,减少粟灰螟的孵化数量;最后,通过悬挂虫灯与诱虫剂杀死粟灰螟成虫,最终减少害虫数量,保证水稻高产。
(河北省广宗县农业农村局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