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重要的生物资源。黑龙江省作为中国农业生产重要省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研究黑龙江省秸秆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黑龙江省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建议: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小组及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秸秆利用生态奖励机制,发挥示范效应,完善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系统等。
1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为243亿kg,同比增长10.8%,创历史新高。黑龙江省实际可收集资源约为2 700万t。秸秆总产能约为2 330万t,利用率为86%。其中,化肥、饲料、燃料、原料利用率分别为22.7%、34.8%、38.2%、1.2%,在黑龙省江秸秆综合利用以燃料化、饲料化和肥料化政策指导和支持背景下,秸秆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2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措施
秉承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和农民参与的原则,以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集体动员的方式促进秸秆焚烧方式的转变。标准的混碎全量秸秆还田方式,不仅解决了秸秆燃烧的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可以使秸秆覆盖度达到30%,可将风蚀和水蚀危害减少70%,从而促进玉米增产。此外,深松联合耕作方法解决了传统农耕方式对黑土地的侵蚀,节约作业成本450~750元/hm2。因此,制定和执行返田玉米秸秆垄栽培技术法规,对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水土流失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推广后将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使用秸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宣传反焚烧政策,提高农民对秸秆使用的认识和实施保护性耕作制度,增加秸秆购置和储存补贴,对保护黑土地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成效
3.1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特色优势明显
经过多年发展,黑龙江省秸秆直燃锅炉技术已形成秸秆能源利用的特色优势。一些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公司在秸秆捆扎直燃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2显著改善农村环境
通过逐步实现秸秆还田,集中收储、集中管理,减少了秸秆露天焚烧、随意处置、随意堆放的现象,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
4秸秆综合利用解决措施
4.1推进机械化还田
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明确各项任务,结合黑土地农田保护,增强秸秆直接还田力度,推广农作物秸秆粉碎和翻埋、碎混还田和覆盖还田等其他农业技术。
4.2推进肥料化利用
增加逐年还田面积,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三减”活动,积极推进秸秆还肥及秸秆能源循环利用技术。推广秸-菌-肥、秸-能-肥、秸-饲-肥等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秸秆分解技术在生产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中的应用,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化学肥料用量。
4.3推进饲料化利用
推广秸秆饲料化措施,积极推广氨、微贮、膨化等技术,提高秸秆青贮、黄贮、直接喂食、自由采食比例,全面推进秸秆的饲料化利用。重点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发挥饲草牲畜在秸秆消耗中的作用,推动秸秆过腹还田。
4.4推进基料化利用
结合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以食用菌秸秆为原料的推广方案,在保证食用菌质量的基础上,实施配套成熟技术从而扩大食用菌利用规模。
4.5推进能源化利用
能源植物是直接用于能源供应的植物,包括速生薪炭林、含糖或淀粉的植物及其他可以提供能量的植物。当前,甘蔗、甜高粱和玉米被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使用油菜籽和大豆生产生物柴油也是可行的,并且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及应用。制定秸秆燃料计划,推广使用生物质锅炉,完全替代排放不合格的燃煤锅炉。
4.6推进专业化收储
加快培育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的社区服务组织,提高机械化秸秆采摘能力。鼓励和支持秸秆收购经纪人、合作社、大户和企业使用机械化包装来收集、储存和运输秸秆,并将其出售和运输给牧区。春季秸秆压块出口到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他地区的秸秆团块数量应达到15万t,需占秸秆产量的3%。合理规划装货场所,安全、有序、分地点堆放秸秆。
4.7建立補贴政策
设置耕地保护性补贴即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基金,力争建立秸秆利用补偿标准和评价体系。继续深入开展秸秆加工工作,着眼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共赢的机制。
4.8完善储运服务体系
按照就近、就地使用秸秆的原则,选择秸秆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村庄,坚持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和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完备的秸秆收集、储存和运输服务体系。
4.9强化监督和示范推广
根据秸秆处理行动具体要求,完善细化措施,加强典型模式的示范推广,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各级政府需加强其组织和领导能力,并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农业、农机、畜牧、林业等部门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有机肥生产等综合技术。农业科技人员必须进村入户,提高科学技术服务水平,确保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方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财政部门要巩固农业项目资金,全面支持秸秆化肥、饲料、燃料、原料和基础材料的综合利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