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在逐梦的路上飞奔

2021-09-13 19:54陈茂慧
中国铁路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铁轨火车

1

100年漫漫征途。

时代拉开帷幕,祖国的版图上,每一串脚印都写下飞奔的奇迹。

党旗飘扬,锤头和镰刀的意象更加鲜明,指引前行的方向!

春风吹拂,辽阔的大地上,万物都朝向光明和温暖;七月,神州展开气势恢宏的诗卷,每个吟诵的词汇里都饱含着泪水的光芒和信仰的力量。

一条铁道线向前延伸,千万条铁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一列列重载火车载着千万吨货物穿越崇山峻岭,一列列高铁载着温情奔赴千山万水。

啊,青山苍翠巍峨,河流奔腾不息,泥土馥郁芬芳。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列车上豪迈地歌唱。

2

萬里河山之上,火车,在飞奔。

火车的面孔,生动而新鲜,陌生且熟悉,模糊而又清晰。

火车的形象,有时伟岸,高调炫酷,有时却又普通平凡,低调内敛。

火车,有时沉寂,有时喧嚣。沉寂时坚硬、冷静、执着;喧嚣时柔情、热情、激情。

我们看见,火车,穿着绿色的衣裙,穿隧洞、过河流,在大地上蜿蜒。沉着地慢抒情:“轰隆隆,轰隆隆……”

这一袭绿裙,经年不变。绿,安静、安宁、平和、安全。

火,消逝在时光的年轮里,消逝在岁月的烟雾里,消逝在长长的汽笛声中。火,曾经怎样深入一个少女的记忆,现在就会怎样在一个老人的回眸中浮现淡淡的忧伤。

汽笛,穿越激情,穿越时空,在时光的年轮中回响。

绿色不改,绿意不减,奔跑的事物却有了新的意义。转动的车轮,震颤的钢轨,喘着粗气向前冲的车头,它们,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和谐而美好。

山水吉祥,绿色的火车穿行在人间。飞鸟盘旋,欲与火车试比快。

3

在生活的慢镜头里,我们坐在窗前,手捧一杯清茶,尽情怀想——

一段铁轨、几段枕木,几个孤零零的站台,一群陌生的路人。

他们,脸上有着幸福的笑容,或者平静的眼神。他们的脚步匆匆,或者悠闲踱步,行李箱,伴随着他们走南闯北,布满旅途的尘埃。故事,在火车上演绎,又传播、延续到无尽处。他们,来自哪里?又将去向何方?

一列绿皮火车,缓缓驶进站台,缓缓靠站,伴随着车轮与铁轨铿锵的摩擦声,人影散乱,上车,关车门。然后,火车喘着粗气开向前方。

慢。花,开得慢,凋谢也慢;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仿佛永无止境。思念也是慢的,仿佛,我们有从容的心境和长长的一生去等待、去浪漫。

绿色的火车,绿色的往事,绿色的梦想——

在一篇篇日记里,在一首首歌曲中,在一部部影视剧情里。

火车,是最为浪漫又温馨的道具,是朦胧又清晰如昨的风景,是激情而温馨的青春岁月。然而,汽笛声渐渐走远,回荡在梦境里。

也回荡在现实中。

伸出双手,我们用文字、用信笺远握。

4

这一生,总有一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去远方。

当这样的一个梦想出现:开着火车去远方。会不会实现?

你和我未必有这样的梦想,有了也未必能实现。

而他,一个在铁道边长大的男孩子,天天听着机车摩擦铁轨的哐当声、听着火车“轰隆隆、轰隆隆”经过,他枕着晃动不息的岁月,在仿佛地动山摇的日子里渐渐成长,伴随他的梦想也渐渐丰满:有一天能开着火车满世界遨游!

他不会知道,未来真的会有一列钢铁长龙由他来操控;他更不会想到,在人山人海中,他会是崭露头角的那一个。

他的床头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已经快翻烂了。他只想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做一名铁路工人。

他利用一切机会,寻找当铁路工人的路径。那一年,刚满18岁,高中还没毕业,他瞒着所有的家人,参加了铁路局的招工考试。如此幸运,他顺利通过考试。

仿佛一切都是唾手可得的。

然而,同学、朋友们不理解:“去和火车打交道,有什么意思?”

家人不愿意:“去铁路,有啥出息?”

他闷闷地一句:“我就要去!”

他去了。他去和钢铁打交道。他也成了铁的一部分。

心出发,随着绿皮火车一起,穿越青山绿水。

投进火车炉膛里熊熊燃烧的每一铲煤块都知道他的热情,火车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知道他有着怎样一颗细致而又热忱的心。

春风春雨看见了他的喜悦,夏天的骄阳看见了他浑身大汗淋漓。

秋天的田野、天空和河流,看见了他弯腰低头晃炉灰的身影,看见了他爬上火车顶加水的身影,看见了他黝黑的脸膛上满足的笑容。

白雪皑皑,森寒的空气都感受得到,他忙碌而充实的喜悦和温暖。

怀揣梦想,脚踏实地。

车轴、车厢、机车的每一个螺丝钉,甚至铁锹、上水的水壶、水管,手上磨破了小洞的手套,身上穿的路服,头上戴的帽子和路徽都知道他的辛苦与付出。

5

风,吹拂着清晨和黄昏,吹拂着万事万物。铁道旁的植物,铁道上的铁轨、枕木和石子,多么柔美而又热切的互望,多么执着的坚守,多么牢固的爱恋。

铁轨攥紧了大地,将一个个梦想紧紧地收藏。

他,坚信自己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没有一片风不是为他而吹,没有一寸阳光不是为他而跳跃,抬头,树上的绿叶,黄了绿,绿了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他脸上印下熠熠的光斑。

低下头,地上的落叶铺满。他不是诗人,他不会伤感。他没有时间伤感。

他要大练兵,炼自己。机车头、车厢、大大小小的阀门、锅炉、煤水车、焚火、铲煤、投煤、拉水泵上水、晃煤灰、给连杆油盒给油、瞭望信号……

一切,为“大车”而来。

他要驾着火车去远方。

去远方!

远方,在视线里弥漫。越来越多的北风裹挟、劫掠,黑夜的隧道漫长而曲折。他在时光机中轻轻转身,在黑夜里读书、背书、攻克一个个难关。

像《新华字典》一样厚的《技规》,他必须全文背诵,连标点符号都不能错。

他在心中发誓:“我一定要开上世界上最好的火车!”

世界上最好的火车,在中国。开上世界上最好的火车,多么豪迈!仅仅先在心里想一下,就美得不可方物。

最好的火车就在眼前,最好的火车司机,也在当下。

6

时间是一列巨大的虚幻的火车,满载着一切,不断向前飞奔、飞奔。

我们,深陷其中。

抬头仰望星空,每一颗星辰都是明亮的。月亮支配着光,让大地展露朦胧的美好,树枝将手臂伸向高空,影子都有了动人的诗意。

铁道,冷凝的铁道——

从“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到平原,再到海滨,以静卧或流动,舒展的姿势,绕过城郭,以“近城而不进城”的原则延伸。铁道线,是在一个棋盘上布局,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或者更多,令人目眩神迷。

铁轨,卧于泥土之上,安静、温柔而神秘。永远平行的两条线,若即若离,却又不离不弃,永远保持固定的距离,分毫不差。

此时的距离,如此美丽。

一条铁轨与另一条铁轨的靠近,谨慎、小心翼翼,从冰冷到冰冷,从智慧到智慧,从陌生到陌生。不需要语言,不需握手。彼此相望,并不亲近。

火车,有时擦肩而过,有时并行远赴。它们带动的气流,让铁道边的树丛和庄稼都忍不住内心的荡漾,露出羡慕的目光。

铁道,温暖的铁道——

轮对的坚固,车厢的稳固,门窗的牢固,座椅的舒适,一杯热水,一双温情的手,一个温馨的微笑,春天般的温暖。

信号灯、转辙机,石砟见证铁轨的震颤;接触网,电缆线,旅客、货物,感受着的温度、硬度和韧度。一列列开往春天的火车,有着不屈的力量。

火车上的他们,面对或背对风吹。大风吹,吹不熄人间的真情和愿景。

7

铁。一个生动的元素,一个永不生锈的词。它冷时是兵器,捍卫正义; 热时是铁血丹心,映红了河岳山川。

坚硬与柔软,冷静与热情,是同一种爱的两个侧面,是铁的两种不同属性。

新时代的铁,有着新的属性和新的期待,他们,站在不同的声部唱着不同的曲调。不同的曲调形成壮美的和声,浩浩荡荡。

铁,就是兄弟姐妹,就是亲亲的亲人。

铁,就是火车的一部分。

站台上、铁道边,车厢里,都是铁。

一列奔驰的铁,装满了一群铁——

火车头里的铁,他的眼睛紧盯铁道前方,手中的按钮,控制着速度和方向,嘴里的呼喚应答,脚下快节奏的轻踩如此和谐。

脚穿行在车厢里的铁,步履矫健,手里捧着的是一颗火热的心、温情的话语与甜甜的微笑。在配电箱前的铁,手拿钥匙和试电笔,哪一丝隐患都不能逃脱。

扫地的铁,餐车上做饭的铁,开锁车门的铁,检票的铁,安检的铁,引路的铁,卖票的铁,推餐车的铁……

按动按钮的铁,敲击键盘的铁,握笔的铁,戴肩章别胸牌的铁,拿烙铁、电笔的铁,铺床铺的铁,在与人谈笑间拿下业务合同的铁,在调度机前指挥千军万马的铁……

电视屏幕里放映的是铁的身影和故事,广播里播放的是铁的乐曲,车厢中来往巡视的依旧是铁。铁中有铁,铁外还有铁。

城市的天窗敞开,一双双眼睛闪烁着莲花样的佛光,在时光的交错中交相辉映。

啊,铁,长在火车的血肉里,与火车密不可分。

8

桃花和梨花牵引着铁在奔驰,蝴蝶扇动翅膀,在世间明净温暖的地方翩跹,丰满的时光河流,漂起了岁月的风华。

春天里的鸟鸣,绿色的汁液喷溅,绿了遍地的欢笑,绿了奔跑着的思想。

绿,生命的绿,安全的绿。

火车,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纵横神州大地。

火车,被“蒸汽”“内燃”“电力”“动车组”助推,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名片:“解放”“建设”“东风”“韶山”“和谐号”“复兴号”。

汽笛声,在历史的回响中真切、浑厚而深沉。

一条路,从远古走来,从丝绸之路的驼背上走来,把羊肠小道走成通途,把有砟轨道走成了无砟轨道。

火车,换下了绿裙,穿上了红色的、银白色的、金色的、红白相间的……五彩斑斓的衣饰。

火车,换了昵称,有着更有气魄的称谓:动车、高铁。

这条路:铁路,沿着时代弯曲的路径,始终在寻求着探索、超越、突破之路。

在无砟轨道上,一列列动车、一列列高铁在飞奔。

回望历史,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自己的梦想——

低音部说着:轰隆隆,轰隆隆。

中音部说着:唰,唰,唰。

高音部说着:嗖,嗖,嗖。

我们侧耳倾听,多么浑厚,多么淳朴、动听而美好。

9

辽阔的大地上,火车在奔驰。

三十多年过去了,万种幻象一闪而过。

他,一名火车司机,从青葱少年到中年,仿佛一夜之间。而光阴见证铁,铁见证火车。三十多年,他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始终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开着火车去远方。

三十年,29种机型的火车与之同行,他曾用六本驾照见证“中国速度”的荣光,现在,他早已拥有了第七本驾照——中国最高时速——350公里时速的“复兴号”驾照。

“复兴号”,350公里时速,每秒97米的距离,大地在震颤,空气在震颤,心灵在震撼,天空的鹰在盘旋、追赶。

驾驶室里的他,从容而淡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风景,是铁道线、接触网、停车标、电分相,是前方的信号灯,是眼前的仪表盘,是无尽的前方。

有他相伴,傍晚的夕照和夜里的星光不再寂寥和苍茫。

他是一名高铁司机。他是火车的一部分。

他驾驶着火车,奔驰在不同的铁路上,他用“中国速度”告诉世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每个词汇的深广意义。

他不是诗人,但他一直在写诗。

他用青春和光阴在抒写,用责任和使命在抒写,用三尺驾台在抒写。他写按键、手柄、旋钮的诗行,写对讲机、调度电话和“呼唤应答”的诗行,也写孤独、充实和存在的诗行。

他一直在写诗,写关于铁路、火车、爱与温暖的诗。

胸前的党员徽章熠熠闪亮。

10

铁轨,被时间擦得锃亮。在时光机中闪动着银样的光辉。

一部新的历史正在写就。铁轨的历史,从百年前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始,到新时代,从黄河到长江,从滩涂到大海,从平地到高原,从朝代兴衰到个人成败。

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线,中国铁路线的一个个极限被挑战,被打破,修辞说已自动退位,“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全覆盖神州大地。

它们静默地呈现——

时间的深度和广度

不断延伸的铁路线长度

不断刷新的列车速度

远方,他的远方,仿佛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如愿以偿,开上了世界上最好的火车,去了很多的远方。有的是他能想到的,而有的,完全是想象之外。

高铁,这风一样的速度,这电一样的速度,皆由他操纵,骄傲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11

万物都在忙碌,不肯停下脚步。

车站像一盏盏明灯镶嵌在大地上,它们此时是一个动词:守望。

一列火车,又一列火车驰过,呼啸的声浪掀动季节的裙裾,像五线谱上的音符,或长或短,或轻或柔。它们运送着旅客和货物、生命和命运,运送着青春、流徙,运送着追求、冀望,归宿和美好。

飞行时代,是铁路的,安全之美,被大地见证,亲聆。

当它们在车站与车站之间飞奔,宛若擎着灯盏,用光芒说出爱,说出平安和吉祥。

火车,数不清的火车,漂亮的火车,温暖的火车,严肃的火车。

火车,坚硬、坚韧、坚强、执着。

火车上的铁,像轨枕,默默承受着列车的重压,也像站台上的石块,将自己交给铁路,却将热爱含蓄而紧紧地收藏。

冷的季节,火车,有着坚硬的风景。春暖花开,火车,有着自己温暖的心境与万般柔情。

啊,铁轨一如既往,用铿锵和韵诉说着波澜壮阔的故事。

盛装美酒的夜光杯,从唐朝的一句诗中飞渡,飞向现在。新时代的火车,有了新的方向与远方。

新的文字记载着万物的欢欣,铁路的提速也用夜光杯演绎着速度的狂欢。安全,永远是铁路给自己所限定的空间。

火车,在逐梦的路上飞奔。它飞驰过山脉、河流、高原,飞驰过辽阔的大地,沿着“一带一路”大通道,以中欧班列的名义,出国门,飞奔向世界。

12

锤头和镰刀曾被鲜血和苦难锻打,熠熠的光芒辉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信仰的力量不断澎湃和绵延。

100年,继往开来。火车,在锤头和镰刀的引领下,踏上新的征程,順着祖国的大动脉,在逐梦的路上飞奔、飞奔……

新时代,火车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

我们驾着新时代的火车,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深情地把赞歌一唱再唱。

作者简介:陈茂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创委委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青年文学》《散文百家》《星星诗刊》《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作品集有《匍匐在城市胸口》《荼蘼到彼岸》《向月葵》等多部,多次获诗歌大赛、报告文学征文的各种奖项,山东省第二届“十佳青年散文家”。

猜你喜欢
铁轨火车
铁轨之间:一战停战百年鉴
铁轨上的新局
赶火车
火车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铁轨接口处为什么有缝
铁轨时光4
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