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课本素材 演绎精彩华章

2021-09-13 08:54丁丽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刘邦课本作文

丁丽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因此从高考语文作文改革的方向来看,不管是面对首次亮相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想要蟾宫折桂,都必须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素材积累。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有限,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写作文常常捉襟见肘,选用材料时往往出现素材空泛 、生拉硬套,千篇一律等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引导学生化用好课本素材,并借此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阅读素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一、用好课本素材,搭建阅读和表达的桥梁

用好课本素材,对课本素材的理解、辨识、分析、综合是前提,因此在阅读时对课本的人文情感一定要深入思考,搭建阅读和表达的桥梁。

1.找准角度,辩证评价

北大温儒敏教授谈到高考改革时强调:“高考作文应当回归理性,强化思辨。”这种思辨思想在每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经常出现,那么,在对课本内容的探寻上也要强化思辨意识。比如,作文练笔“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是人生无常的喟叹还是豁达文人的超脱?”还有“沧海横流之时,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是非对比中理解了苏轼坎坷的人生际遇,复杂的情怀,看清了项羽、刘邦处世的异同,人性的两面。唤醒学生的思辨意识,也就是唤醒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想的独立,就有可能产生更深刻和极有创见的作品。另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则材料,可以发散思维,深入挖掘,从而导向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既可以从情节“夜缒而出”写慷慨复命的爱国之情,也可以从答应的态度“许之”上写宽容和转变,也可以从烛之武说秦的说辞上写沟通打开局面。所以,从事件的整体和局部,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得到的主题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阅读课本素材既要熟悉真实任务事件,又要掌握具体细节,这样才能玩转课本素材。

2.溯果求因,探幽洞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把握文学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求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钱理群教授在谈到他的语文学习时说:“我把每堂课都看作一次精神的探险。”当我们真正做到含英咀华,透过课文内容把握住了深邃的文化内涵,我们的作文也就有了源头活水。例如同样写生命短暂,王羲之流露出的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虽也体现了对自我生命的关注,但毕竟逃脱不了魏晋时代文人的虚无,消极避世,因而他的悲伤是不能释怀的。而李白虽也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但却琼筵坐花,飞觞醉月,焕发着唐人的锐气和洒脱情怀。因此,两人在探求生命价值方面也有不同,李白高蹈入世,虽屡受排挤,但并没有放弃仕途之路,王羲之转而汲汲于书法,以此扬名百代。我们关注个体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便能挖掘课本素材中更多的人物的光辉形象和卓越品质,才能用起来得心应手。

二、探骊得珠,活用实例

理解和评析课本素材还只是第一步,探骊得珠之后怎样竭尽所能用好这一颗颗明珠,使得文章为之生辉才是最重要的。如何用好事例,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品评人事,找准切入点

写文章泛泛而谈,没有具体事例作支撑,文章会空洞;而把人物方方面面一一列数,又会因表述没有重点而冲淡主题。所以,在利用人物素材时,探幽洞微,重在展示人物的思想和品格,這其中少不了人物行为作支撑。而在利用情节素材时,又要找准角度,找到情节和主题的契合点。例如学生的一篇习作:“读司马迁,读到的是刚直与坚韧。面对残酷的刑罚,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他依旧屹立在历史的巅峰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幽怨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正是太史公的凛然正气,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啸。”文章点染有力,在开头就写到了司马迁刚直坚韧的精神力量,后面用史实佐证,显得有理有据,言之凿凿,充满力量。

2.合理安排,体现层次性

写作贵在迁移,如果素材积累得当,在写到同一个主题时,不免会想到两则或多则材料,如果单纯罗列事实,会使得材料烦琐堆砌而无层次。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又应要言不烦,让读者在尺幅之间看到真挚与深刻。所以选用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性。两则材料,如果它指向性相反,则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安排。例如学生习作:“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以退为进),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而导致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所以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这样两相对比,褒贬互现,增强了说服力。而对于多则材料,在指向性一致的情况下,需要详略有致,重点写一则,其他略写,力避素材叠加,给读者造成阅读倦怠。

3.借助想象,带来画面感

怎样才能让作文活灵活现地展现时代特色和人文风貌,想象是个法宝,穿越历史的隧道,想象当年的画面,亲切感人。而漫随思绪,假设不一样的事实,亦可以发人深思。例如写到烛之武的形象:“是夜,万籁俱寂,暗淡的月光中,烛之武凭借着一条粗陋的绳索,艰难地顺墙而下,蹒跚着迈向秦营。这艰难而伟大的一步啊,一步迈出,就迈向了有去无回的危险,迈向了生死难料的前途,迈向了虎狼之窝。满头的白发飘扬在深秋的寒风中。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国将不存,何以家为?前行的蹒跚脚步更加镇定。今夜的月光啊,照耀着一个老人执着前行的身影,照耀着一颗慷慨赴难的爱国之心。”穿越时空,遥想当年,抓住了《左传》中的细节,画面显得真实而生动,烛之武深明大义的形象如在眼前。

4.句式人称,彰显灵活性

精彩的语言给作文披上了华美的外衣。其中就包括句式变化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整散句结合演绎了情感的跌宕起伏,长短句变化彰显了人事的悲欢离合。而人称的变换,会给作文增添无限意蕴。例如,学生在写《刘邦——我心中的英雄》时是这样的:“在世人眼里,你是奸诈、虚伪的小人,你善于权变,精于利用,可在我心中,你却是真正的英雄,在乱世中不甘平凡,为理想能屈能伸,亦能宽厚待人,礼贤下士的英雄。还记得你在入咸阳时与百姓约法三章,也记得你在鸿门宴上的机智应变,以及为实现抱负的步步行动,你用你的智慧夺得了天下,又修养生息,令天下获得久违的安宁,你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布衣出身也可成为君王!”改变人称,似与古人对话,娓娓道来,那样亲切!句式的变化,又使得情感有开有阖,荡气回肠。

“作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翩跹 。”在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化用好课本素材,不仅是写作的需要,还能让我们加深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命的理解。就让作文与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携手,共同演绎文质兼美的精彩华章!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

猜你喜欢
刘邦课本作文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刘邦不识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