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设施设计

2021-09-13 16:48杨亚萍金海明董晓玮
工业设计 2021年8期
关键词:户外儿童

杨亚萍 金海明 董晓玮

关键词: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设施设计

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游戏的本能。为儿童创造特别的游戏设施,将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学龄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居住区公共空间中度过的,特别是低龄幼儿会在父母或祖父母的陪伴下,每天到居住区户外就近活动。学龄儿童也会在放学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居住区中逗留玩耍。因此,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设施作为儿童游戏行为的载体,直接影响着儿童游戏活动的体验。在居住区内通过对儿童游戏设施的优化设计,不仅能让儿童锻炼身体,还能更好地发挥儿童的游戏特性,带给儿童快乐的游戏时光,实现其生理锻炼、智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协同发展。因此,文章着重探讨居住区儿童户外公共设施设计的思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较国外的儿童户外游戏设施,我国居住区儿童游戏设施相对简单、模式固定。笔者针对嘉兴市城南部分居住区(金穗月亮湾、优佳花苑、万科海上传奇、烟雨名门、义圣名苑、天乐苑、清华府邸)进行实地调研,居住区中成人的公共健身器材及滑梯组合是最常见的。在居住区划出一小块场地,或放置几个公共的成人健身器材,大人小孩混用,如图1a 所示;或放置一些滑梯城堡组合,如图1b 所示。仅有优佳花苑居住区在滑梯城堡组合的基础上,设置了少见的儿童爬钻设施及攀岩墙,如图1c 所示。这些设施对处于城市钢筋混凝土建筑群中的儿童有一定的娱乐作用。但在儿童游戏过程中,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感知、探索、想象相对缺乏。近年来为了提升居住区环境的质量,对儿童户外游戏设施的投入也在逐渐增加。

目前现有的儿童户外游戏设施批量化烙印非常明显,形式单一。随着都市化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孩子们也逐渐失去与自然接触及与小伙伴们交往的空间。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居住区空间中,设计开发儿童户外游戏设施,以期锻炼孩子们的体力及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针对儿童户外游戏设施,学者们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曲琛等对北京市燕东园社区邻里环境、儿童户外体力活动方面的可供性现状和儿童理想的邻里环境的可供性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被使用的可供性显著提高的环境元素为“运动与游乐设施”和“环保与服务设施”[1] ;吴剑锋等引入假装游戏理论,结合儿童心理与游戏特征,总结出基于假装游戏理论的社交性儿童户外游乐设施设计原则[2] ;黄薇等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探索游乐设施设计的新方法[3] ;胡喜红提出自然式儿童游憩设施设计[4] ;张群成提出儿童游戏设施应发挥“儿童自玩性”的特点[5] ;齐慧等提出儿童户外娱乐设计色彩要避免复杂的配色,减少孩子认知的负担[6] ;孙琳等提出以游戏行为的交互式体验情感与情景玩具促使孩子心理向积极的方面发展[7]。吕天娥结合幼教理论进行大型儿童玩具设计研究[8] ;陈书铮等将肖似性符号运用在儿童娱乐空间设计中[9] ;儿童娱乐设施场地中不仅仅有孩子活动,还有家长活动,李欣提出应设计家长等候区及垃圾收集配套设施,这些也是儿童户外活动区域的设计要点[10] ;郭冰华提出了城市老人与儿童公共体验空间包容性设计的必要性[11]。

1.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儿童户外公共游戏设施的设计较早,如丹麦政府和社会历来都十分重视儿童游戏场地的设计与建设,把它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市民福利事业。如图2 所示的英国苏格兰东部海滨小镇圣安德鲁斯的儿童游戏设施,地面为碎木屑,非坚硬材料,避免孩子磕碰,且攀爬高度适宜,保证孩子的安全。如图3 所示的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的户外儿童娱乐设施,像蜘蛛网一样的攀爬架,任凭孩子勇敢攀爬。在材质的选用上,不只是塑料,还有户外防腐木等材料,并善于废物利用。同时,利用地势的起伏制作攀爬坡、安放滑梯等,这些对儿童来说更有利于辨认更多事物。

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认知与想象力。学龄前孩子从感觉运动游戏(摇晃、丢东西等)、建构游戏(用土造物、搭建等),再到假装游戏(角色扮演),让孩子从感觉运动阶段进入到前运算阶段。户外游戏设施不仅能让孩子们进行体能锻炼,还能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参与社交活动。学龄前孩子一方面渴望与人交流,另一方面缺乏与人交流的经验,不知怎么相处。户外儿童游戏是以“玩”为天性的活动,除了让孩子们可以追随自由的心灵之外,儿童在与其他同龄人相处过程中,也会渐渐的学会与其他人的相处之道。孩子们互相追逐嬉戏,共同分享幸福时光。学龄孩子从假装性游戏过渡到规则游戏,放学后,在家附近与同伴逗留玩耍,适当缓解学习疲劳,有助于身心健康。居住区内距离家近,适合儿童短时高频的户外活动,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对儿童具有积极的影响。

3 儿童户外游戏行为及状态分析

文章采用自然观察法对儿童户外游戏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如图4 所示。观察居住区儿童进行户外游戏时的游戏行为及状态,如攀、爬、荡、跳、骑等,是独自安静玩耍还是群体进行假装游戏等,记录并概括儿童游戏时的动作,进而作为游戏空间整体规划及具体游戏设施功能设计的依据。学龄前孩子比较依赖大人,需要近距离的陪护,而学龄孩子的活动,只要在家长视野之内,就可以在较宽阔的场地进行如溜冰等活动,所以分龄、分區设置游戏设施,有利于适龄孩子的户外活动。

4 居住区儿童户外公共游戏设施设计思路

4.1 注重儿童户外游戏设施的安全性

儿童群体是一个成长的群体,缺乏成熟的反馈能力。更需要设计者关注其行为、心理的发展需求,关注游戏设施的挑战性、文化性、审美性等。但前提是需要关注游戏设施的安全性。如户外游戏设施的连接件,不宜外露,突出的部分须加上外部保护部件。必要地五金连接件需采用钢镀锌处理,确保户外使用不易生锈,且韧性和刚性良好,不易断裂。游戏设施表面的油漆或其他装饰材料应予以及时保养,以防止出现脱落或剥离现象,造成金属裸露而生锈,进而危害使用者。所以居住区的儿童户外游戏设施需要完善的监管及保养,防止不合理使用及正常使用中的维护维修,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在孩子的成长中,遇到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应对风险、化解危机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安全并不是说取消孩子们的冒险行为,过度保护。正如邹涛涛所说,儿童户外设施只注重安全,过度保护,其实不是“关爱”,而是不负责任的“溺爱”[14]。但也不是毫无保护,儿童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鼓励孩子冒险的同时,必要的保护措施不能少。为防止孩子跌落在地,应避免水泥地等硬质地面直接使用,可用细沙、碎木屑、橡胶等材料铺装。

4.2 开发多感官体验的交互式儿童游戏设施

交互式儿童游戏设施就是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与游戏设施之间互动的美好感觉。蒙台梭利幼教理论倡导感官教育,认为充分利用儿童触觉、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可以加强儿童各方面的体验能力[8]。将此幼教理论引入户外儿童游戏设施设计中,可使儿童在游戏的同时,还能从多感官获得良好的认知教育及体能锻炼等效果。现代对于孩子的认知教育,家长热衷于科技馆、博物馆等知识含量高的场地。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些认知的场地搬到家门口呢?比如,对于声音传播的认知,可以借助管道传音,根据地势组成传音管道,供孩子探索,满足孩子听觉的体验。同时,可能弯曲的管道又会使孩子开发出其他的属于孩子的玩法。从视觉体验来说,如在转动的转盘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色彩。当转盘转起来的时候,就会使色彩混合,形成新的統一的色彩特征,让孩子感受色彩的变化。至于触觉方面,可以运用金属、橡胶、塑料、木材、石材等多种材料,孩子对于石材的坚硬、木材的温和、橡胶的弹性、金属的韧性、塑料的防水等特性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一一体验。

4.3 增加儿童户外游戏设施的自然性设计

城市里的孩子对自然认知严重缺失,居住区应适当设置一些较为粗犷、自然的物体,如废弃的枯木、稳定的大石头块等,让孩子们爬上爬下,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使他们获得童年的快乐。还可以适当去掉一些精致的修饰,让孩子们回归自然。沙子、小石头、树叶、枯木树洞等,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宝贝,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完成对事物的认知,达到社交、探索的需求。图5 以一棵枯树作为载体,将它作为登山游戏的核心,增加了登山舱、平衡木等设计,成为一个拥有许多不同路线的攀岩结构。枯树木作为一个游戏空间获得了新生命[15],也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接触自然物体的机会。

5 结语

文章从注重儿童户外游戏设施的安全性、开发多感官体验的交互式儿童游戏设施、增加儿童户外游戏设施的自然性设计三方面探讨了居住区儿童户外公共游戏设计的思路。以期让孩子们能有自己的游戏设施,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户外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户外健身登山运动损伤发生的特征研究
以安全掌舵 让健康航行
我园混班混龄户外运动组织策略初探
幼儿户外游戏的初探
留守儿童
浅谈石油化工装置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及防雷设计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