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春霞
据说夏竦(985年至1051年)是北宋仁宗朝治人最狠的角色。他当过宰相和枢密使,又倚仗是仁宗皇帝的老师,治了不少人。比如,在范仲淹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期间,他篡改改革派的私人信件,污蔑他们要谋反,逼得范仲淹不得不离开朝廷以证清白。就是这样一个夏竦,却最怕一个人,那就是文彦博。
文彦博(1006年至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21岁中进士,当过知县、知州,担任过御史,后来逐渐升任宰相。
文彦博政治眼光很准,经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几乎没有站错过队伍,又很会处理人际关系,有手腕、有计谋、有才干,活到91岁,成为宋代为数极少的在活着的时候就享受极高待遇的人物之一。
从政治素质、文学、书法三方面综合检校的话,文彦博与比他年长17岁的范仲淹有得一比。而在政治嗅觉方面,他比范仲淹更出色,手腕更强硬。
北宋 文彦博《汴河帖》 故宫博物院藏
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李元吴入侵延州,范雍手下的主将刘平率军力战,全军覆没,却被诬降敌。仁宗暴怒,下令诛杀刘府所有人员,后来有人说刘平力战而死,不是叛贼。仁宗就派文彦博去调查,结果水落石出,刘平确实是被诬陷的。而此时朝廷竟派人来接手他的工作,这显然是有人从中捣鬼,想要翻案。文彦博抗命不遵,拒绝移交案卷,因此救了刘府上下几百口人的性命。
而从文彦博在地方任职的经历可以看出,他能在宋史中占有极高地位与其办事能力有很大关系。要理解这一点,可以做个简单的比较。比如三朝元老韩琦,一生都激进强势,敢为常人之所不敢为,但他的“业绩”主要在政治斗争上,以政治斗争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再比如欧阳修,虽然他官至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但具体的政绩乏善可陈,主要成就则在文学和史学上。再看后来的司马光,他最大的功绩是在史学上,完成了《资治通鉴》,但没什么基层工作经历,在政事上的奏章大多是学者型的提案,理论上看起来是对的,操作起来却很有难度。所以,司马光提议的很多事情都不了了之,即便晚年当了宰相,他的所作所为也非常有争议。
文彦博虽然也搞政治斗争,却做了很多实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治理黄河。无论出守北京大名府还是西京洛阳,他工作报告的重点之一就是治水。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文彦博的《三札帖》,其中最长的那段草书被称为《汴河帖》,讲的就是有关治水的问题。
要想看懂文彦博的《汴河帖》,就需要对相关背景有一些了解,那就是宋代的清河工程。我们将宋代的京杭大运河比喻成现代的京广铁路一点都不过分,但是当时维护京杭大运河的难度恐怕比现在维护京广铁路要大得多。其主要原因在于黄河的泥沙持续流入运河,导致运河的河床不断增高,逢干旱少雨,水位就会变浅,大型船只就无法通行,严重的时候几乎断流。
汴河是京杭大运河中的一段,北起开封西北的汴口,东南至徐州流入泗水。仁宗晚年时汴河几近干涸,到神宗朝时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王安石主政期间,清汴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清理河道淤沙这件事在当时实在太有难度了,北宋政府为了治理泛滥成灾的黄河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一直没有拿出清理河道的有效措施。甚至曾有官员提议派人用铁钯来疏通河道,神宗和王安石竟然也同意了。
为了解决汴河泥沙淤积的问题,神宗决定开启仁宗朝就提出过的导洛通汴方案,将洛水导入汴河,不再使用黄河水作为汴河水源。洛水是黄河南岸的一条大支流,向东流入河南境内后,流经洛阳,在洛阳平原吸纳了涧水和伊水,然后向北流入黄河。
洛水的水流较急且水质较好,引洛入汴可以极大改善汴河水质,也增加了汴河水的流速,可以冲走部分泥沙。然而洛水在一年中也有暴涨暴跌,有时水太少就会无法通航,于是在干旱时期就需要将汴河上游的一些重要出水口关闭,以保障汴河的水位。那上游的用水问题怎么解决呢?
五代 佚名《闸口盘车图》卷53.2厘米×119.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 佚名《柳荫云碓图》页22.8厘米×2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文彦博曾担任河南府的一把手,他在《汴河帖》中给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详细答案,全文如下:
淮都提举汴河堤岸牒,为洛口水小,有妨行运,请权闭分洛堰口,权住放水入城。
留府即时已闭断分洛堰入城口水,比欲更将午桥入城伊水闭断。又为正值磨焦踏面,年计事大,遂将入城伊水一支以两岸分水小口子依例封闭。专用伊水一支动磨磨焦。其水只自磨下且流过,便却自东罗门出城合洛,并不渗耗却水势。
尚虑寅夜未得雨泽,伊水减小,又妨动磨磨焦,却改将焦麦配与步磨行转,致不便,有妨踏曲。今勘会,除睦仁官磨,上下有私磨四盘,今来只因睦仁官磨带得使水,比西二河诸磨一例停住,乃是优幸。今擘画将合磨,焦麦量事分配与四盘水磨磨焦,都廳相度配定分数。
所贵早得了当,却令众户使水户依旧使水。
从字迹看,这应是一篇公文草稿,笔迹随性,内容也时有增删,然而思路却十分清晰,给出的方案也切实可行,全文大意如下:
掌管淮南汴河水务的部门发来公文了。他们说洛口的水太小了,所以汴河的水位无法保证船只正常行驶,故而询问是否可以将洛水流入洛阳城的堰口关闭,暂停放水入城。
现在洛阳官府已经关闭了洛水入城的堰口,同时将伊水通过午桥入城的口子关闭。此时正值夏收时节,磨面、焦面是一年中的大事,所以只将伊水一个分支上的小口子都封起来了,而用伊水的另一条分支来给水磨供水。待水冲完水磨后,又从东罗门出洛阳城,回到洛水中去,这样一来,水就没有被浪费掉。
又考虑到,如果夜里没有下雨,伊水减少,就会妨碍磨面和焦面。那么只能将焦面的工作分配到人工转磨,这就又带来一个问题,即妨碍了踏曲。经过调查发现,除了睦仁官磨,其上下游还有四处私磨。现在只让睦仁官磨一带用水,将西二河一带的水磨全部关停,这才是最好的方案。所以现在计划将四处私磨与官磨合并,再将焦麦等事分配给四处私磨,由都厅根据数量来分配。
希望此事能尽快解决,以使那些需要用水的人仍能正常用水。
文章里提到的焦面是指将新鲜的大麦脱粒、晒干、炒熟后,放入石磨里磨成细细的粉。当时的磨坊主要使用水磨,一般建在河边或渠边,利用水的冲力带动水轮,水轮又带动石磨,将粮食磨成粉。这个场景可以从五代《闸口盘车图》中看到。
《汴河帖》文中还提到“踏曲”,也叫“踩曲”,这是酿酒工艺中的一个环节,古法制酒一般由人工来踩曲,当代酒业基本都用机械踩曲了,但据研究发现,人工踩曲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机械踩曲,所以一些老字号仍然使用人工踩曲。南宋的《柳荫云碓图》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
文彦博作为一地的大领导,在关键的农忙时节和用水高峰期,应该首先考虑百姓的吃饭问题,还有必要去考慮造酒的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宋代造酒业是由官方垄断的,特别是酒曲,绝对是由官方控制的。这样做当然是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甚至在打仗的时候,酒业的收入可直接用于军费,所以踏曲这项工作也是绝对不能耽误的。
通篇来看,这篇公文把问题讲明了,解决方案也有了,既解决了河水不足的问题,也保证了民生,还没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思虑周全,各方兼顾,估计皇帝看了应是没有什么意见的,这就是能臣啊。
善用计谋的文彦博
文彦博非常善用计谋,经常能化解危机于无形。其在四川主政时,夏竦为了搞倒他,就派了一位官员以视察工作的名义前往四川收集他的材料。这位官员进入四川境内后,在一个歇脚的地方喝酒,席间还有美女相陪,这位官员趁着酒兴在一位陪侍的美女裙带上题了一首诗。
到达成都府后,这位官员板着脸一本正经地坐在招待宴席上,准备找文彦博的麻烦,却突然看到那位美女也在席上,裙带上还有他题的诗,他险些晕倒在桌子底下。原来文彦博之前得知他要来川,就设了一局桃花宴。这位官员被握住了把柄,回去之后只好在皇帝面前替文彦博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