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娜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其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的重任,而且还肩负著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使命。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的渗透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学;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在关于德育教学的意见中强调了“立德树人”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就是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开展德育学科是实现德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又是小学阶段中重要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在德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我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价值。
(二)学生主体发展需求
当前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性的技术人才,更加需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成长发展不仅离不开知识的“浇灌”,还需要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养分,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初始阶段,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渗透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也反映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学的迫切性。品德就是小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明灯,这盏指路明灯将一直照亮小学生的前行之路,指引小学生健康成长。但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剖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小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其特殊的德育功能。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道德认识,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落实德育渗透
识字写字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落实德育渗透,能够做到广泛捕捉,全面渗透。教师在学生认识汉字时,不仅要教学生会读、会写,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汉字背后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友”一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友”在古文中其实是由两个“又”组成的,古文中的“又”就像是一只手,两只手连在一起就表示两只手紧握在一起,可以看出古代朋友会面的时候也是用握手来表示朋友之情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样,学生不仅很快记住了“友”的读音和书写,而且还明白了“友”背后的故事,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道德水平。
(二)在口语写作教学中落实德育渗透
言由心生,一个人的语言最能代表一个人的心境。因此,在口语写作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会更加直观具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一篇课文时,应该多让学生发声,多听听学生的领悟,让学生之间展开更为广泛的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教学,让学生用文字是表达真情实感。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在朗读中营造出作者在重阳节这天,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的思念的氛围,通过朗读的方式加深感受,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在课外作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或者写下一个关于亲人的故事,升华情感。
(三)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德育渗透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除了对教材选文中德育价值的剖析外,教师应积极拓展与课文人文主题相关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生阅读空间的同时丰富学生德育认识,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语文学科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这四篇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很好地反映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通过系统性地学习对民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民族风土人情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课上或者课后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民风民俗”的文章或者书籍,给学生推荐一些名家笔下所描绘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名篇,如,关于“腊八粥”,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腊八粥》;关于“春节”有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肖复兴的《花边饺》;教师应努力开发课外阅读资源,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丰富德育认识。
(四)在实践活动中落实德育渗透
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是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教育资源,借助外界环境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换句话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身心发展情况,开展创建一些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实践活动。当然,这对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能够拓展德育教学的渠道,创设德育教学情境,营造积极宽松的德育氛围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德育教学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德育教学知识,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内化德育理念,自觉提高德育意识,拥有积极的道德情感,并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强化。只有这样,才可以说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真正提高。例如,在《猜字谜》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里开展“猜谜语大会”,通过找谜语—编谜语—猜谜语的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感受汉字的特别之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针对《千人糕》一课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种物品的制作过程,并搜集相应的图片,组织关于珍爱劳动成果的班队活动,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视角[J].新智慧,2021(3):47-48.
[2]潘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 林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