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皖华
(宜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宜兴 2142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致死率非常高的急危重症。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已经超过肿瘤疾病患者。据统计,冠心病死亡患者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中的占比为37%[1]。一项发表于2016年的临床调查显示,在中国的冠心病患者中,城市患者的死亡率为113.46/10万,农村患者的死亡率为118.74/10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在2016年,中国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为58.69/10万,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为74.72/10万[3]。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管理及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是根据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水平、Grace评分等综合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但对于其发生院内猝死风险的评估尚无明确的指标。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s and lymphocyte count ratio ,NLR)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风险的有效指标[4]。本文对2020年1月至7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接受治疗的19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NLR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
选择2020年1月至7月在宜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9例(发生院内死亡的患者有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年龄大于18岁。2)病情符合《心肌梗死的全球统一定义(第四版)》中规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即存在急性心肌损伤〔出现血清心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增高和回落,且至少有1次高于正常值上限〕,同时有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包括:(1)出现急性心肌缺血症状;(2)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3)心电图中出现病理性Q波;(4)出现新的存活心肌丢失或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影像学证据。3)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患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血肌酐的清除率<30 mL/min);2)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如重症肺炎、急性肺结核、胆囊炎等;3)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4)患有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严重的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5)患有肿瘤;6)患有急性脑出血或脑梗死。本研究经宜兴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家族遗传病史、吸烟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史、他汀类药物服用史(连续服用他汀类药物>30 d),并对其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查、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查等常规检查。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用NLR预测这些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求得最佳截断值为5.76〔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8,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6.9%〕。根据上述最佳截断值将这些患者分为高NLR组(NLR>5.76,99例)和低NLR组(NLR≤5.76,100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PCI史、他汀类药物服用史相比,P>0.05。与低NLR组患者相比,高NLR组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率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
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 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的水平相比,P>0.05。与低NLR组患者相比,高NLR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较低,其血清hs-CRP的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NLR均较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s)
比较项目 低NLR组(n=100)高NLR组(n=99) t值 P值TC(mmol/L) 4.90±1.01 4.96±0.82 -0.183 0.856 TG(mmol/L) 1.74±1.04 1.57±0.65 0.563 0.578 HDL-C(mmol/L)1.03±0.32 1.08±0.14 -0.511 0.613 LDL-C(mmol/L) 3.02±0.75 3.13±0.64 -0.463 0.646 ApoA(g/L) 1.32±0.18 1.26±0.14 1.079 0.288 ApoB(g/L) 0.98±0.21 1.01±0.19 -0.554 0.584 hs-CRP(mg/L) 5.01±3.99 7.84±4.81 -2.146 0.037 N(109/L) 7.26±0.97 9.31±1.32 12.490<0.001 L(109/L) 1.86±0.65 1.24±0.48 7.648 <0.001 NLR 3.92±1.11 7.57±2.55 -13.122<0.001
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LR、hs-CRP均为这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详见表3。
表3 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这些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影响因素的结果
本研究为临床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NLR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5]。魏小红等[6]的研究表明,改良的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可用于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事件的发生。相关的研究指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评分和Grace评分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具有预测价值[7-9]。最新的研究发现,NLR能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术后心肌损伤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10]。有研究显示,NLR是反映炎症反应活动的有效指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炎症因子的激活密切相关。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NLR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的关联[11]。相关的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死亡率呈负相关[12]。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用ROC曲线求得用NLR预测这199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为5.76〔AUC为0.828,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6.9%〕。与低NLR组患者相比,高NLR组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率较高,P<0.05。与低NLR组患者相比,高NLR组患者的L较低,其血清hs-CRP的水平、N、NLR均较高,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NLR、hs-CRP均为这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NLR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是,本研究存在以下的不足:1)研究中选取的NLR为患者入院后24 h内测得的数值,并未使用入院即时数值。2)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因部分患者入院后即死亡,缺少临床资料及检查指标,不得不剔除。这可能会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倚。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