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商洛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据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20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89亿[1],学生网民成为网络用户的最大群体,在校大学生尤为显著。网络在带给大学生便捷、实惠的同时,也出现了暴力、污秽、反动、诈骗、网络成瘾、网恋等网络安全问题[2]。有调查显示,大学生遭遇虚拟中奖信息诈骗、网络兼职诈骗、冒充好友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的比例高达30%以上[3]。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正确运用互联网的同时,能够避免不良网络信息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而处于安全网络环境的状态[4]。
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以维护大学生网络安全为目的,采取多种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围绕网络安全主体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5]。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6]。国内外学者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方面做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进行了充分地阐释和论证,但总体来说定性分析居多,定量评价较少,案例分析居多,整个体系研究较少[7]。本文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也给政府、社会和家庭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依据,共同筑牢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线。
大学生网络安全影响因素众多,有网络技术层面的因素,高校管理层面的因素,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因素[8],也有社会、家庭方面的因素[9]。本文将影响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因素概况为:网络技术、高校管理、学生个人和校外因素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大学生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通过与30名高校及企业一线专家访谈,由专家对一级和二级指标进行打分,两两比较其重要程度。用尺度构造各级判断矩阵[10],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尺度的取值及其含义
用一致性比率(CR)分析判断矩阵是否具有合理的一致性。
用matlab软件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矩阵的阶数为 n,则
式(2)中,RI的值由矩阵的阶数决定,如表3所示。当CR<0.10时,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11]。
表3 RI取值与矩阵阶数关系
2.3.1 一级指标的分析
根据专家打分,构造对比判断矩阵:
计算λmax=4.010,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0.100,0.185,0.370,0.345]T,CI=0.004,CR=0.004<0.10,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看到学生个人层面(B3)的权重值最大,为0.370;校外因素层面(B4)的权重与之接近,为0.345。说明学生个人层面和校外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与当前高校在学生工作中重视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国家不断加强网络监管和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整治社会风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等做法是相一致的,在今后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同时净化社会风气,营造纯净的网络空间。
2.3.2 二级指标的分析
根据专家打分,两两比较构造各二级指标的对比矩阵:
以上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网络技术层面(B1)矩阵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0.164,0.204,0.286,0.346]T。 访问控制(C14)的权重最大(0.346),说明访问控制对大学生网络安全影响较大。在网络技术层面,技术人员应该控制大学生及相关用户对特定网络资源的访问,做好鉴别保障。
高校管理层面(B2)矩阵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0.051,0.093,0.051,0.089,0.168,0.165,0.286,0.097]T。其中警示教育(C27)的权重最大,说明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要避免说教式教育,应利用各种鲜活的网络安全案例警示、提醒大学生规范网络行为。安全教育课程(C24)的权重较小,这看起来与高校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和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做法有所出入,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思想上不够重视,加之大学生安全教育形式过于陈旧单调,影响了安全教育课程的效果。
学生个人层面(B3)矩阵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0.207,0.201,0.246,0.346]T。网络问题应对(C34)的权重最大,说明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遇到各种网络问题时,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方法非常重要。但是其他几项的权重与之差别不是很大,说明学生的网络安全常识、网络安全观念、网络安全素养也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所以大学生应该加强网络安全常识学习,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观念和素养,自觉规范地应对各种网络问题,做好自我保护。
校外因素层面(B4)矩阵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0.233,0.366,0.123,0.278]T。其中网络法制建设(C42)权重最大,达到0.366,其次是学生家庭(C44)和社会风尚引领(C41)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分别为0.278和0.233,说明学生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应该重点关注,齐抓共管,共同守护大学生网络安全。
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值,并进行排序,如表4所示。
表4 大学生网络安全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排序
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的这些因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网络问题应对(C34)、网络法制建设(C42)、学生家庭因素(C44)、网络安全素养(C33)和社会风尚引领(C41)。可以看出,学生个人层面的网络问题应对(C34)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影响最大,排名第一,校外因素的4个二级指标中有3个指标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影响排名在前五位,说明校外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影响最为重要;虽然高校管理层面的一些影响因素排位并不靠前,但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共同守护大学生网络安全,保护大学生人身财产不受侵害,是高校、社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
本研究在各一级指标中,学生个人层面(B3)的权重值最大,校外因素层面(B4)的权重与之接近。说明学生个人层面和校外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影响更为重要。在各二级指标中,网络问题应对(C34)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影响最大,排名第一;校外因素的网络法制建设(C42)、学生家庭因素(C44)和社会风尚引领(C41)对大学生网络安全的影响均排在前五位,影响较为重要。
线上线下联动,引导大学生重视网络安全,自觉维护网络安全。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各种诈骗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而且不断翻新,所以教师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围绕大学生群体开展一系列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网络安全,深刻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如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校之初,就应进行网络安全专题培训,提醒大学生注意网络安全。大学期间广泛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讲座、微视频征集、网络安全案例分享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问题处理能力,从容应对各种网络安全问题。毕业生求职期间,要搜集整理毕业生求职陷阱及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大学生注意安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筑牢安全防线。大学生本人也要自觉调整自己的网络行为方式,健康文明上网,远离网络不安全因素。
校内校外配合,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形成育人合力。分析显示,学生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风尚对于大学生网络安全影响较大,做好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工作,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家庭等校内外力量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形成育人合力。政府要加大网络安全的治理和整治力度,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管、管理制度并坚定实施,使违法分子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高校要加大大学生安全教育力度,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和网络问题应对能力,筑牢安全屏障,如建立班级安全信息员—院级安全督导员—校级安全防范员制度,定期培训,通过学习教育等活动宣扬主流意识形态,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和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些安全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社会和家庭也要提醒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例如国家对校园贷问题的处理,就非常成功,通过国家立法、加大整治力度,学校做好警示教育和安全宣传,多管齐下,共同努力,使得校园贷问题得到较好地整治。
宏观微观结合,目标方法统一,下好思政育人一盘棋。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要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具体措施,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设计,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社会和国家安全的深远意义。一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另一方面要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学工人员的沟通合作,把网络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增强思政工作实效。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要不断完善教育、管理、服务、监督职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了解新特点,把握新变化,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大学生本人和家庭也要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文明、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本人,要各司其职,共同营造纯净的网络空间,守护大学生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