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2021-09-13 02:58:22赵冬耕岳小强凌昌全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病史血瘀乙型肝炎

赵冬耕 岳小强 凌昌全

1.南通市中医院肿瘤内科 (江苏 南通,226000) 2.上海长征医院中医科 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系

通常而言,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展一般会经历HBV携带→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乙型肝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的过程,其中乙型肝炎LC可经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时期。根据个体因素、治疗措施、基因、环境的诸多因素的不同,疾病相应的进展速度和程度也不尽相同,而且这个过程中历经的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演变的特点。对于CHB而言,由于HBV感染导致肝脏炎症的持续存在,导致其进展为LC的年发生率为2%~10%,而LC的结节恶变导致HCC的年发生率为3%~6%[1]。LC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而到后期,则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出于未病先防、既病早诊早治的策略和方针,有必要针对CHB病毒感染相关性LC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以便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措施的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以2007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启东市辖区内8个城镇的居民,既往在门诊或其他普查中显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最终结局为LC的患者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

1.2 诊断与排除标准

1.2.1 乙型肝炎LC诊断标准[2]①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LC的证据;②病因学明确的HBV感染证据;③通过病史或相应的检查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LC,如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脂肪肝等。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长海医院制定的“HCC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3]。气滞证:①胸胁脘腹胀满,②痛无定处,③情志抑郁或喜叹息,④嗳气或呃逆,⑤脉弦;以上5项中见任意2项可诊断气滞证。血瘀证:①胁下积块,②疼痛固定不移,③面色晦暗或唇甲青紫,④肝掌或蜘蛛痣或青筋暴露,⑤舌质紫或见瘀斑、瘀点或舌下络脉曲张,脉涩;以上5项中见任意2项可诊断血瘀证。实热证:①发热,②口渴或口苦或口臭,③大便干结或小便黄(赤),④舌红或苔黄,⑤脉数;以上5项中①②③中任意1项加④⑤中任意1项可诊断实热证。水湿证:①腹水或胸水或下肢水肿,②身目黄染,③头身困重,④苔腻或滑,⑤脉滑;以上5项中①②中任意1项或③加④⑤中任意1项可诊断水湿证。气虚证:①神疲乏力,②纳呆或食后脘腹胀满,③大便溏薄,④舌淡且胖或舌淡伴齿痕,⑤脉弱;以上5项中见任意2项可诊断气虚证。血虚证:①面白无华或萎黄或唇甲色淡,②头晕眼花,③心烦或少寐,④舌蛋白,⑤脉细;以上5项中见任意3项可诊断气虚证。阴虚证:①口干,②盗汗,③潮热或手足心热,④舌嫩红或少苔或裂纹或剥苔或无苔,⑤脉细且数;以上5项中见任意2项可诊断气虚证。阳虚证:①畏寒肢冷,②小便清长,③夜尿频多;在气虚证基础上见任1项即可诊断阳虚证。

1.2.3 排除标准 ①肝转移瘤患者;②基线资料、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研究方法

1.3.1 病例分组及赋值说明 采用以流行病调查为基础的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入组病例,以诊断和排除标准进行分组和资料的整理,均以末次入组时诊断为最终诊断依据,将研究病例分为LC组与对照组,通过入组病例基线调查和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因素的赋值。见表1。

表1 病例对照研究中变量及赋值说明

1.3.2 数据管理方法 基线数据、血检结果、B超资料建立相关Excel数据库,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Epidata 软件单人双遍录入,录入完毕后随机抽查,以了解录入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1.3.3 数据统计方法 对所筛选数据采用SAS 9.4完成分析,对连续性变量进行统计描述,若服从正态分布,则计算其平均数与标准差,进行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正态矫正后再行统计分析。对分类变量及t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筛选出有统计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各因素的OR值、95%可信区间(95%CI)、χ2值、P值来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LC组与对照组的人口学特征 符合本次研究的LC组384例,男249例,女135例(男∶女=1.84∶1);年龄31~75岁,平均(51.22±8.57)岁。对照组5 224例,男3 343例,女1 881例(男∶女=1.78∶1);年龄30~77岁,平均(53.37±8.27)岁。

2.2 LC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BMI、受教育情况、收入状况、过去及目前的饮水来源、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消化系统病史(如CHB、消化性溃疡等)、一级和二级亲属肝癌史、家族肿瘤史、中医证候,将各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表2 人口学特征与LC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LC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将性别、年龄、教育状况、食用腌制食品、高血压病史、CHB病史、一级亲属家族史、肝癌家族史、血瘀证、实热证、阳虚证等11项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教育状况、CHB病史、肝癌家族史、血瘀证、实热证进入方程,其中性别为女性、教育状况为初中为L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有CHB病史、肝癌家族史、血瘀证、实热证成为LC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LC发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LC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 关于风险预测模型模拟拟合优度,经Hosmer-Lemeshow检验,自由度Df=2 800.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696,P=0.287),说明该模型的解释力度与饱和模型无差异,模型拟合度较好。关于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为0.719~0.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C发病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见图1。

图1 LC发病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LC的危险因素为CHB病史、肝癌家族史、血瘀证、实热证,保护因素为女性、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就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得出的结果而言,吸烟的因素未能成为LC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这并不是定论,有可能由样本的选择偏倚引起,随着流行病学调查的继续进行,样本量的继续扩大,有可能会纠正这种偏倚,所以并不提倡吸烟,因为最近一份样本量极大的Meta表明[4],基因与吸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吸烟不仅可以改变基因,使基因的保护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并可能遗传至下一代。

在临床中,往往症状复杂,证候是复合兼夹的,如实热夹杂痰湿,血瘀夹杂气虚等,此次研究通过纳入8个单证作为LC和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而这也给我们在判断疾病预后提供了一个较可靠的依据。

将中医证候作为危险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能够更好地在临床上判断预后,如针对200例乳腺癌患者的一项中医证候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现肝郁脾虚证是发生浸润型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血瘀证是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5]。同样,一份中医证候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血瘀证在胃癌前病变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6]。但至今,中医证候对LC发生的影响,由于诸多原因,国内较少有类似报道,此次研究得出血瘀证和实热证两个证候是L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本研究的其他研究结果[7,8],上述两个证候的变化贯穿了HBV感染疾病的全部演变过程,尤其在疾病发展至LC、HCC时,两者的分布比例仍然持续升高,充分说明两者在LC及HCC发生中的重要意义。

当然,该研究结果的输出仅基于此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基础,流行病学调查中病例选择、数据采集的偏倚,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在本研究中,基于启东肝癌研究所10多年以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以Logistic回归分析为方法建立的LC风险预测模型,经初步检验,模型的模拟拟合度较好,但其预测的准确性尚未得到进一步数据的验证,这也是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一。

猜你喜欢
病史血瘀乙型肝炎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6:46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血瘀体质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3-01 07:36:19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8:06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