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式立体校园的空间设计
——成都树德中学为例

2021-09-13 07:46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12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师生校园

付 航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0 引言

传统的教学建筑多数仅满足基本的教学空间需求,在教学建筑设计时忽略了对教学公共空间相关内容的设计,导致大部分的教学建筑空间形式比较单调[1]。随着我国当前校园建设高峰期的到来,学校建筑的规模及数量也在不断上涨。再加上教育机制的改革也要求学校建筑的空间要具备更多的功能性和实用性。所以校园空间设计在满足学校教学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灵活多变、层次多变的活动空间的要求。“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性格形成、价值观建立的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学教育还是学生成长的物质空间环境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现在的中学生是一个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青年群体,他们对于学习空间和活动空间的需求也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变性,所以在校园空间设计时,必须要设计出适宜这些学生群体学习和人际交往及才能展示的空间,这也给目前的校园空间设计者带来很大的挑战。

1 项目介绍

成都树德中学天府校区位于兴隆湖创新科技城区,北侧为鹿溪河湿地公园,南侧为创意产业混合用地,靠近兴隆湖,东侧紧临60m 城市规划道路,交通条件优越,周边资源条件好。总建筑面积116870m2,校园规模为84 个班。校区充分结合自然与人文,创造山水田园美景的“共享式立体校园”。展现求实创新的教育理念,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的建校目标。

2 校园空间的设计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学校即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日常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空间。所以,在校园设计时必须将学生放在重要位置,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设计时要将校园空间的人性化需求、娱乐需求及学习需求都考虑在内。在进行校园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认识到师生群体的特点及需求,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为设计核心,进行校园空间和环境氛围的设计,从而为师生们打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活动场所。以人性化的原则为依据,使校园建筑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师生日常学习与工作之需。

2.2 整体性原则

首先,“校园是一个整体,教学建筑属于校园整体的一部分,而教学建筑公共空间属于教学建筑的一部分,起到联系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作用”[3]。所以在进行校园空间设计时,应以全局观的整体性原则为主。合理利用空间不同处理手法来区分空间功能,使之形成一个统一且功能齐全的整体。

其次,中学校园的公共空间也是一个整体,要对空间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全局考虑,目前对于中学校园的空间设计内容主要是以空间形态、功能需求、设施环境及空间氛围为主,这些内容在设计及优化时,“对于中学校园的空间状态有非常明显的影响”[4]。

最后,为了能更好地营造出理想的校园空间设计感,要求设计者要将重点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力求将中学校园空间形态、功能需求、设施环境及空间氛围视作一个宏观的整体来看待,针对这些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并在重点地区有所侧重,才能将中学校园的空间布局及功能划分做到最优化。

2.3 非功能性原则

“空间的非功能性表现在可能包括若干个不同功能,功能的多样化使这个空间充满多重意义。非功能性使公共空间中功能具有一定的弹性,导致了功能复合的可能,空间的功能模糊化给建筑的多样化设计带来空间,这些空间赋予了建筑新的意义与灵活性”。在遵循非功能性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有效提升校园空间的功能性,同时还要满足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多种需求,对传统单一的、利用效率不高的空间环境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校园空间能体现出更多可以激发师生活力的非功能空间,使校园整体空间达到真正的实用性和兼容性,且具备灵活多变的特色。

2.4 地域性原则

相关研究表明,“学校建筑中大多存在校园整体文化性不足和校园空间文化缺失的现象”,虽然新的学校建筑大多外形新颖、风格现代化,但是却普遍缺少校园空间设计的地域文化性和艺术性。“地域性受到地理因素与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有各自的地域性特色,可将地域文化艺术特点融入教学建筑及其公共空间设计中”[5]。校园的空间设计应具备一定的地域历史文化和艺术气息,校园的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语言反映出当地地域文化和特色,这也是一种教学建筑的内在精神的体现,能给师生带来一定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所以在中学校园空间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在进行校园空间和环境氛围烘托设计中,利用不同的空间位置、数量及造景设计来烘托整个教学建筑的地域特色。

3 设计理念

3.1 空间构成——“一环一轴”

“一环”由生活单元与创智单元共同组成,形成一体化的空间序列(见图1)。该环围绕树德中学教学区展开,既与教学区紧密联系,又方便对外交流联系。同时紧邻周围的滨河公园与兴隆湖,拥有良好的景观视线。“一轴”是指中央学术轴,南校门,图书馆,主教学区,空间张弛有度,庄重而不失趣味。

图1 树德中学整体空间设计的平面图

3.2 交通组织——“人车分流”

车行流线沿校园周边设置,机动车可便捷到达各区域。人行流线以南大门作为校园的形象入口,沿学术景观轴形成主入口序列,构成校园的步行主轴,其余各区由“步行立体交通系统”相互串联。学生可以通过步行天桥、坡道、楼梯等,到达二层公共平台,校园内部形成完整的步行流线。

3.3 景观设计——“山水校园”

尊重原始地貌,通过退台与下沉空间形成立体庭院景观,为学生提供更多课间活动场所,与校园外围的生态绿带一同营造立体化的绿色校园,突出学校特色,打造具有现代气息的“山水校园”。

3.4 造型设计—“简洁优雅,宁静雅致”

建筑风格采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造型简洁优雅,庄重大方,富有时代气息,创造出宁静雅致的人文校园氛围(见图2)。

图2 树德中学学校园风貌实景图

3.5 绿色建筑——全过程的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

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全过程的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倡导“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以绿色一星级建筑为目标,利用绿色建筑技术,使校园建筑与周边生态环境达到最大化的动态平衡,减少排放,将绿色环保理念在校园建筑的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中进行贯彻。在校园建筑及空间设计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该设计使用到的绿色技术可以将雨水积存,在防涝安全的基础上,促进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在雨水系统设置上,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充分体现绿色建筑和海绵城市的绿色建筑理念。

4 核心节点的空间设计

4.1 入口空间的设计——“礼”

在设计主入口空间的形态时,利用与建筑的呼应实现梯字形,再与广场两侧的树木与草地进行呼应,中心部位以轴线来引导师生进入教学区,体现出建筑的仪式感,并在入口处设置校园题名石,作为树德中学的校园标识,并以开阔的草坪和树木进行对比,给人营造一种“礼”的环境氛围。这里挺拔的树林设计是为了体现春绿秋黄的生命轮回,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尊敬与感动。而树木两侧为开放的草坪,是为了更好地烘托中轴广场的仪式感,突出“礼”的重要形象。

4.2 水面的景观设计——“诗”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在图书馆的门前左右两侧进行了水面设计,桥堤设计为直线形的引导轴线,与路面连接的同时,对面一排挺拔的树木倒影、建筑倒影,也能突显水面呈现出的诗情画意。图书馆位于水面的中心,遥望入口中心广场,发挥对景作用,是入口轴线空间序列的视觉中心,实现了“诗”、“礼”两空间的自然融合。“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水中堤桥可以让行者两面观水,直桥的设计增加了通行体验,营造了绿植和水环绕的意境,效果如图3 所示,在水景设计时将本地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整合,在体现人文地方特色的同时,也给校园的师生带来了景观育人的效果。

图3 树德中学校园景观设计图

4.3 教学楼内庭院的总体空间设计——“雅”

在进行校园内庭空间的设计时,根据空间氛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区域的内庭和运动区域的空间设计。其中,教学区域的内庭空间是指教学单元间的内庭,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流集散和消防问题,所以此处的地面铺设后,设计主要以简单的时尚坐椅为主,利用不同绿植来营造空间氛围,每个单元都设计成不同的绿植主题。运动区域的空间设计,要求空间塑造以静观画面为主,配以景石创造诗意画面。教学楼间的活动空间要具有一定弹性,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休息和游憩场所,庭院外的设计要满足师生更多的校园活动需求,也要有一定的科普功能。

4.4 流通的公共大厅空间——“活”

学校的公共大厅是师生交流、举办活动及信息传播的重要空间,也是师生日常学习与工作必经之地,此处的空间并不局限于中庭还是门厅,是整个教学空间的公共场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学校的公共大厅不论是功能还是空间划分,都与教学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它即是室内、室外的过渡空间,也是所有教学活动和行为发生的高活动空间,优秀的大厅空间设计,能为师生提供相对自由、开阔的公共空间,在此所体现的就是一个灵活,即“活”字。

从平面形式看,公共大厅要设计前台接待处、学校相关展览区、分流引导区等功能,结合讨论、展示及阅读等空间展板的布置,利用空间的信息化展示功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作品、成果展览区域。

从空间形式看,公共大厅的空间要有一定的高度,楼层间的空间得到有效展示,达到视线交流的目的,能为一些小型活动的举办带来良好的视线感和静谧感,例如举办一些小型的学习讨论或是手工活动等。

从空间环境的色彩营造上,力求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利用不同材料打造一个有活力、有特色、辨识性高的大厅空间。

从流量管理看,公共大厅也能作为新生接待或是家长接待的空间,也能作为学校举办大型活动时的人员接待,并且向其开放学校的教育设施,展示学校风采,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理念。

5 学校空间的设计要领

5.1 空间形态的设计要领

“对同一种功能而言,不同的平面形状的空间效率会有所不同,有些特定的功能有与之相对应得适宜空间形状”。在进行空间形态设计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会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形态,以此来达到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目的。利用不同类型的平面形状组合和设计,来丰富公共空间的形态。调节校内空间的宽度和电梯厅大小,在校园楼梯的选择与设计时,尽量采用开敞式的楼梯。对于一些要求中庭大厅空间较大的设计,尽量在空间分隔和布置时,体现出空间的功能多元化需求,利用空间的区域划分来营造层次感,通过加大空间的开放程度,给人们营造一个自由和舒适的活动空间。

5.2 空间氛围的设计要领

在学校建筑的空间氛围设计上,充分应用当地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为了达到气氛烘托的效果,力求在空间的材质、色彩、装饰、造型及细节处理方面增加一定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利用不同类型空间的复合叠加效果,合理衔接各个空间的过渡处理,在该过程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处理手法,能更好地增加公共空间的趣味性和功能性。

5.3 环境设施的设计要领

教学建筑空间的不同布局会影响到通风采光的效果,根据建筑的当地气候条件,利用科学的空间布局,例如开放式空间界面或是封闭式空间界面,突出公共空间的各个过渡区域的设计,例如不同的景观和绿化设计来营造空间,给人带来一种赏心悦目感。利用不同区域的活动设施或是休息坐椅的布置,给师生提供休息场所的同时,也能起到营造区域空间氛围的作用,也可布置一些智能化查询及网络共享等方面的设备,来提高空间的智能化和实用性。

6 结语

我国现有的大多中小学建筑设计主要关注建筑的面积、教学功能、流线等基本技术层面,中小学建筑形象通常呆板单调又缺乏活力。校园内公共空间功能较为单一且空间形式独立性与封闭性较强,导致学生课余的行为活动呈被动式的趋势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对共享式立体校园校设计理念下的中小学建筑而言,公共空间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该文以中学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为研究内容,主要从中学建筑空间的设计原则、设计理论、核心设计及设计要领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树德中学为样本,从这几个方面对中学建筑的设计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