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常
摘 要: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然进入2.0时代,要求高校在加强校园建设时,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建设思路。目前,各高校找到了“智慧校园建设”这一新建设方向,在借鉴“智慧校园”试点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正在逐渐完善智慧校园建设方法。只是有些高校取得的建设成就不够理想,影响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实际质量。因此,各高校在走上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道路时,应以教育信息化2.0为基本导向,探索与这一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法,将智慧校园建设的一片光明未来展现出来,为高校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提供充足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7-058-03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7.029
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它迎合“智慧时代”教育发展需要,倡导各高校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为落实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由原来的“点”向“面”全面展开,使教育更具先进性,也使教育资源分布更加均衡。高校要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提高智慧教育支持下的教学水平,还需高校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力度,让智慧校园建设与新课程改革并肩而行。
1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国步入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1.0时代与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名称不同,其背后的教育发展新要求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发展理念、教育建设方式等都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它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进入了“推动实施”阶段。我国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可以推动这一行动计划的实施,为教育现代化“铺路”,推动新时代教育迈上全新征程,朝着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
在智慧教育发展进程中,教育工作者能够运用的信息技术手段非常多,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因此,智慧教育与传统模式下的“愚笨教育”之间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不再忽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也不再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负担。当前,智慧教育领域涌现出多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泛在化学习方式、群智化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方式等等,使智慧教育模式越来越完善。
2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运而生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德政工程,如何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人才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点问题。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均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甚至还会阻碍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教师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科人才,使教育凸显新时代的特点。所以,当前和未来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是“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展开创新教学[1]。
高校若要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互联网思维,实现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有机融合。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要革新陈旧的教育建设理念,引入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明确新时期的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化发展提供理念引导作用。同时,高校要认真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过不同的途径,将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落到实处。
对于未来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设想:“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实际上,这一教育设想与智慧教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重合的。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来看,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设想具有明显的预知性。
在智慧教育思想的引领下,要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建设“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智慧学习环境,全面实现智能化教学,让学生在智慧化教育过程中接受真正的教育。高校应在智慧教育的大力发展态势下,不断立足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创新发展要求,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健康开展。
3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难点
智慧校园实际上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从数字校园演变而来的、具有更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的校园,其智慧化体现在校园的运营、管理、服务、服务扩展等不同方面。但是目前,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难点。
3.1 信息整合与传递效率受到限制
高校构建的智慧教育平台还不够优化,导致有些数据平台接收到的信息是零散的,没能将其及时进行有机整合。也有一些数据平台的信息传递效率不够高,导致当前高校的智慧校园数据平台的信息整合与传递机制存在缺陷,与预期中的信息自由流通、自由交互、高效传递等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让智慧校园与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并使其在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等方面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空间,高校需要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
3.2 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在高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构建健全的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规范化的信息技术标准要求。但是,目前高校的智慧校园发展还不够成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例如,有些高校在构建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时更关注“运行与服务体系”建设,忽视了“信息与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然而,信息与网络安全问题会影响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质量,各高校应积极地完善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
3.3 高校智能教育体系存在明显不足
高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根本原因是促进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而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智能教育水平、智能教育体系、智能教育方法等。在当前的智慧校园建设中,智能教育體系建设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智慧校园建设不够成熟,使得智能教育体系的构建与运用存在明显不足。高校应将智能教育体系不足这一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寻找解决对策,优化完善智能教育体系。
4 智慧化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基本结构与形态优势
4.1 数据层结构
在智慧化高校信息服务平台中,各种类别的数据信息都是集中在一起的。所以,需要利用相关处理机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在线处理,并赋予其个性化、群体化等信息数据特征,从而构建出对应的虚拟映像,形成一个具有多维特性的信息空间。
4.2 系统层结构
在智慧化高校信息服务平台中,包含着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子系统。同时,在硬件方面也包含着中心服务器和终端分布式装备,其作用就是连通并支撑各个系统层面。所以,系统层是高校智慧化校园整体软件的关键载体。
4.3 网络层结构
网络层结构的主要作用就是负責信息传输,在此层面中具体包含:针对人与物实施精准定位的网络结构,及在各种传感器中对信息数据传递过程提供支持的物联网等。
除此之外,传统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基本上是由管理者和用户来被动收集数据,而今天的智慧化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则是依靠物联网技术来收集数据信息。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通过自动化组成方式,构建出不同的活动场景,数据之间不仅具有传递速度快且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具有发出预警警报的作用,从人工操作方面来看,只要在必要时间段对其进行审核,就能够有效缩短业务流程时间,从根本上提高业务效率。
5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新发展路径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可通过以下的创新路径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目标。
5.1 加强智慧校园万物联网建设
万物联网建设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关系到教育管理者、全体师生平时的信息接收与传递。这是因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的数字广播系统、电子书包、录播系统、班班通等子系统,均隶属于校园万物联网系统。高校在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时,应着重推进校园万物联网建设,为全体师生提供最优的智慧教学环境,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最优的教育管理环境[2]。
在校园万物联网建设中,高校应注重解决数据来源不统一、数据系统各自为政、数据信息零散化、数据信息传递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可在选择万物联网的信息设备或者前端应用产品时,让每个厂家提供具有开放性的软件协议。即便是已建成的数据信息系统,高校也可以向产品厂家提出要求,让厂家提供后续所需的数据软件,或者提供数据开放服务,以保证信息化产品、数据平台之间有效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智慧校园的万物联网。
例如,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基于管理层面成立全新的信息处理中心,为全校信息统一化以及网络服务化管理组建全新的发展机构。在数据应用层面,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自行采购、建设数量较多的系统,解决信息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在社会层面及校内的相关建筑物,采用千兆光纤连接。因此,公共区域实现了无线覆盖。部分区域通过智能感应终端进行监控管理,就管理层面、应用层面、数据层面直至社会层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此外,针对于学校图书馆建设智慧型设计体系,基于国际化视角以及企业视角,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其整体具有可操作性的特性。从业务需求出发,考虑其具有完整性的特性,遵循政策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形成全新的层面区域。
5.2 健全智慧校园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
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这一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高校可针对其中的两大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
在运行与服务体系中,应细致地将其内容划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智慧教与学,组成部分有SPOC平台及其资源、智慧教务、智慧教室等。第二,智慧管理与服务,组成部分有网上办事大厅、智慧财务处与人事处、智慧科技处等。第三,智慧校园生活,组成部分有邮件系统、智慧校园地图、智慧校园场馆预约、智慧校园在线信息服务等。第四,智慧图书馆,组成部分有数字资源搜索引擎、智慧学科精准服务、图书数字化、数字化文献分析等。第五,智慧社会服务,组成部分有远程视频培训或诊断服务、土地质量监测服务、农业物联网等。
在信息与网络安全体系中,应细致地将其内容划分为数字校园、移动校园、三维校园、数据交换、身份认证、流程引擎等不同的平台[3]。
高校对这两大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之后,可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需注意的是,智慧校园建设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远期规划都会有不小的变化。高校应该尤为重视细节设计,先在智慧校园中选取范围小的试点,将智慧校园的平台系统投入使用后,如果使用效果与预期效果相符,则可对其进行大规模推广,直至覆盖至整个智慧校园区域。在未来的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不断优化智慧校园的平台系统,满足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
在加强信息与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时,高校应注重构建信息与网络安全的保障体系,为智慧校园建设中的信息与网络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高校可设置严谨的监督管理员权限、用户使用权限,并将这一安全保障措施制度化。例如,为了实现精准推送,可以在校内提供微信公众号服务,学生扫描通知书上的二维码,便可以立即关注公众号。随后,学生填写自身的学生卡卡号完成实名制绑定。学生的信息便立刻可以从校园档案中进行导入,以便进行分化管理,区分学生的年龄、性别、就读学院等,进行精准推送。在学生注册、绑定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补填学生卡上家庭关系、家庭住址、身体情况等缺失信息,使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特征完成有效的教育。
5.3 完善智慧校园智能教育体系
在高校智慧校园中,智能教育平台是非常基础的数字化教育平台。教师在运用智能教育平台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时,一般将智能教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数据作为驱动来源。要真正实现智能教育,高校还需借助AI算法,为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等教育工作内容赋能。因此,在构建完善的智慧校园智能教育体系时,高校应抓住“平台”“数据”“算法”这三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4]。
首先,高校可建立起健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智能化教育资源平台、数字化教育管理平台、智能化教育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智能化教育服务平台。其次,高校可加强智能课程建设,建立起各种虚拟仿真实验类的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线上智能教室建设,推进虚拟工厂建设,为智能教育的健康开展提供海量的数据。最后,高校可积极地搜集以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等为支撑的智能教育过程的一系列教育数据信息,进而构建泛在化教育平台,塑造充满活力的智能化教育生态,让高校智慧校园的智能教育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5.4 建立专业化的智慧校园管理队伍
高校要为智慧校园建设赋予生机和活力,还应注重发挥人的作用,建立由信息数据管理的首席官、信息数据管理的专员等成员组成的专业化智慧校园管理队伍。首席官可发挥全员的协调与组织作用,对智慧校园的专项化运作、专项化维护、建设研究工作等方面承担起监督与管理的责任。例如,高校可以设立智慧校园办公室,让智慧校园管理队伍作为智慧校园办公室的管理主体,并发挥智慧校园办公室的管理职能,负责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运作、维护等。在这方面,高校应细化专员的责任内容,例如,高校可构建不同的管理基地、网络节点,由不同的专员负责,落实责任。
6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正处于数字校园朝着智慧校园过渡的重要阶段。为了加快智慧校园建设速度,高校应遵循《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智慧校园提出的各项要求,跟随智慧校园创新发展行动的步伐,充分肯定智慧教育的教育价值,不断探索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新方法。高校还应审视当前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难题,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走上正确的智慧校园建设道路,让高校能够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真正推进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长虹.智慧校園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6-20,28.
[2] 彭进香.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9):61-62.
[3] 孙利宏.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科技视界,2019(4):77-79.
[4] 郑友生.智慧目标指引下的高校校园建设大数据支持策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12):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