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科 严尔玮
摘 要:田坎是自然环境、人口生计和土地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复杂的人地关系互动中,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濟活动对田坎概念演变、定位功能和凝练特征产生重要作用。对贵州省关岭县花江大峡谷小流域中三家寨和孔落箐两个村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综合治理中,两个村的田坎利用具有石坎多、田坎撂荒多、田坎坡度大和田坎残损较严重等特征,并对村民田坎利用特征的成因进行剖析,以期拓展田坎资源的概念、主要功能和利用特征,丰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田坎;干热河谷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1-0023-03
田坎具有区分权属、护坡、保水、保土、保肥和通行等功能,是耕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17年,国家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把南方宽度<1.0米的地坎(埂)认定为耕地,并纳入耕地范畴;把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的地坎认定为田坎,属于农用地范畴,不纳入耕地面积,还将其主要功能界定为护坡和拦蓄水。陈正、周同和桑玲玲的研究表明,2018年,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统计表明全国田坎面积约1.22亿亩,占耕地面积的6%。2010—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统计表明全国新增耕地总面积2 608万亩,其中通过整治田坎新增耕地共204万亩,占新增耕地总面积的7.8%。可见,田坎资源数量大,对田坎概念的界定、功能的拓展及其利用特征进行研究,拓展田坎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对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田坎利用、田坎系数、田坎设计、田坎响应和田坎侵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石观海、孙浩峰对马莲河流域项目区内的闲散地与梯田埂坎利用方式和利用率进行了调研,表明闲散地和梯田埂坎开发利用空间较大,并分别提出二者的开发利用途径。杨利民、黄宇萍和刘专根据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耕地田坎抽样调查实测结果,分析了该省耕地田坎的区分权属和保水保肥等功能,并揭示了田坎地理分布存在耕地田坎密度与地形地貌显著相关,区域分布特征不明显等规律,实证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南方耕地中宽度<1.0m的田坎认定为耕地不符合南方实际,并提出土地调查与粮食产量统计的耕地标准应该统一。赵佳琪和陈英对河西走廊地区永昌县的调研。分析表明分家析产后,大多数农户耕地中耕地田坎系数明显增加,实际耕作面积减少,制约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发展。李建华等基于田坎稳定性判别,以西南山丘区地形地貌特点,按照五类典型梯田样区,构建标准田块和标准样区的田坎响应模型研究了该区域田坎响应。分析表明,田坎高于田面毛宽和净田面宽均呈正相关;当地形坡度增大,田坎高度相应增加才能扩大田面宽度和新增耕地面积;典型丘陵样区和山地样区中均表现为地形坡度增大,其可修筑的梯田面宽越窄,若田面宽度增大,则格田、田埂数量和占地均减少,且其条田响应显著。汤永强结合国家开展的黑土区坡耕地治理工程中的坡改梯工程,采用建设微型径流小区法,研究探讨不同季节黑土区新修土坎梯田田坎侵蚀情况的差异及特征。赵宁对汉阴县通过实践采用一种下部为石坎、上部为土坎的土石混合田坎进行了研究。这种田坎比土坎稳定,投资少,且节约土地,提高耕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关于田坎的研究不多,且多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严重缺乏根据在现行国家质量标准框架内,对田坎利用的综合研究。在我国西南地区丘陵多,山地多,坡度大,梯田或者梯状坡耕地土地利用类型多,导致田坎多,田坎系数比例大多在10%以上,其中贵州全省平均达到20%,且多为石坎,理论上不符合上述关于田坎及其功能的界定。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花江小流域的三家寨和孔落箐两个村的进行实地测量和入户访谈调研,从两个村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田坎利用的特征分析,对国标田坎概念和主要功能的界定进行了深入实证研究。
一、研究区基本情况
关岭县花江镇所辖花江大峡谷段为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区域,是石漠化地区研究石漠化综合治理中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系统的典型小流域,故本文以花江镇板贵乡所辖的花江大峡谷北侧的峡谷村所属的原三家寨和孔落箐2个相邻的村为研究区域。两个村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气候炎热,年均降水量不足700mm,森林覆盖率约为12%。2019年末,两个村共410户,2 100多人,耕地面积合计2 263.8亩,人均耕地面积约1.1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和红薯等,主要经济作物为火龙果,花椒、枇杷、砂仁和沃柑等。两个村山地多,坡度大、坡改梯土地利用类型较多等原因,导致该区域土地利用细碎、田坎系数大,加上实际利用中,对田坎的修建和维护长期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力的投入,田坎利用形势严峻。
二、研究方法
(一)田坎测量方法
调研人员通过皮尺测量田坎长度、宽度和高度;利用测角仪测量土坎、土石混合坎和石坎的不同坡度。借鉴杨利民等人的研究,将坡度分级为≤2°、2°~ 6°、6°~15°、15°~25°、>25°。共测量田坎60条,其中两个村各30条,三家寨以通村而过的S210道路为界,上下均分;孔落箐以S210道路通往花江大峡谷景区售票处的旅游道为界,上下均分。
(二)访谈法
调研组组织2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个教师带领3名本科生开展调研,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样本。通过在对两个村的村民、村干部、土管所工作人员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逐户发放,现场回收,力求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020年,9月底对调研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公共卫士安全和专业调研的培训;10月10—12日,调研组组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6名本科学生开展了实地数据测量和入户调研。访谈40人,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