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气象站

2021-09-12 04:06吴可言
中国慈善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考察站科罗加加林

吴可言

科罗特基在桌前完成当天的气象数据记录,他背后的墙上挂着巴伦支海的地图。

这台老式的莫尔斯码无线电设备是“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

科罗特基的工作台上,放着一张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照片,这是从一份1968年的旧报纸上裁剪下来的。

鹦鹉Kesha是科罗特基唯一的“朋友”。每天饭后,他都会和Kesha聊聊天。

巴伦支海边常年风雪交加,科罗特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年。

补给船每半年给科罗特基送一次生活物资。舷窗外便是夏日时巴伦支海的风光。

冰雪融化时,科罗特基会走进巴伦支海测量水位,海水没过了他的膝盖。

70岁的科罗特基是一名气象员,他在北极圈生活了一辈子。

在俄罗斯北部霍多瓦里卡地区的气象站,他独自生活、工作超过20年。这里毗邻北冰洋,气候极寒,条件艰苦。

在遇见科罗特基之前,摄影师阿尔布加耶娃走访、拍摄了俄罗斯境内的22所气象站,它们大多有高科技设备,与外界联系便利。科罗特基所在的北极考察站则不然,这里犹如无人之境,常年风雪交加,是她见过的条件最为恶劣的气象站。

“科罗特基是个浪漫的人,他终日与恶劣天气为伴却依然坚守在这里。他非常自得其乐,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阿尔布加耶娃告诉《中国慈善家》。

乌亚切斯拉夫·科罗特基(Vyacheslav Korotki)在船上出生和长大。他的母亲是一名厨师,父亲是船上的工程师。直到分娩前一个月,母亲才在附近的镇上落脚。生下科罗特基后不久,母亲带着他回到船上與父亲团聚。

科罗特基一出生就与大海为伴,海上的生活他最熟悉不过。这也是他选择在霍多瓦里卡地区的气象站工作的原因。

他一生都和气象数据打交道。年轻时他是一名气象工程师,长期生活在勘探船上,记录北极圈内的温度、降雪、风力。气象站为监测气候提供最基础的数据,通过历年数据统计可以观测出气候变化,为避险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这所北极考察坐落在巴伦支海的半岛上,“感觉只有指甲盖那么小。” 阿尔布加耶娃说。但是科罗特基觉得这里很亲切,四面环海,人烟稀少,就像小时候在船上的生活一样。

一次偶然的机会,船停靠在气象站所在的港口,科罗特基对这里一见钟情。2000年左右,他决定来到这里工作。自从来到北极考察站,科罗特基便很少离开,因为实在太偏远了,和外界的联系非常不便。即便是乘坐直升机,这里离最近的小城镇仍然要一小时的路程。

考察站前鲜有航船驶过,科罗特基每半年才能得到一些补给和日常用品的供应。他曾独自前往附近的小镇,遭遇风雪失联数日。后来人们才知道,科罗特基的移动雪橇半路抛锚,他不得不徒步前行,夜晚只能在简陋的小屋里短暂休息。他没有移动导航设备,必须独自穿过一片常年冰冻的土地,最后却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但在阿尔布加耶娃看来,这并非奇迹,“他能读懂天上的星星,判断风向。科罗特基知道大概的方向就能找到附近的小镇。”

科罗特基居住的房子建于“二战”时期,屋内的墙纸还保留着苏联时期的痕迹。在这里,时间静止了,仿佛一切都回到过去。

他的工作台上堆满了记录数据的草稿纸,科罗特基将每日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然后再用无线电设备传输出去。由于常年受强风和低温干扰,这些数据通要延迟数日才能到达莫斯科。

每年一月,气象考察站附近会密集地出现极光,科罗特基则需要在监测点记录下风向和温度。

阿尔加布耶娃在新年前夕来到这座气象考察站。“这里非常安静,感觉很神圣。”她给科罗特基带去了几个橘子。在俄罗斯,新年前夕有吃橘子的习俗。“在气象站里新鲜的水果非常稀少。”阿尔加布耶娃给科罗特基带去了橘子和香槟,和他一起庆祝新年的到来。

科罗特基的妻子生活在俄罗斯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他们没有孩子,常年两地分居。与科罗特基常年为伴的是一只鹦鹉,在闲暇时间他会和鹦鹉聊天说话。除了测量数据,他大部分的时光都在石头小屋里度过。他会将火柴一根根拼接,搭成灯塔形状的小建筑。

科罗特基的工作台玻璃板下压着一张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照片,那是他从1968年的旧报纸上剪下来的。那一年,加加林登上太空。在阿尔加布耶娃看来,加加林在太空独处的时光与科罗特基相似。只是,科罗特基要经历更漫长的孤独岁月。

猜你喜欢
考察站科罗加加林
基于局部特征的南极考察站网络效率评价
买卖
求学之路
加加林:太空归来以后
住”鸟巢”的人
神秘的“食人族”科罗威部落
太空,你好(历史老照片)
各具特色的南极科考站
太空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