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不平衡双语者翻译方向不对称性研究

2021-09-12 03:43徐歌方瑞霞汪雅君

徐歌 方瑞霞 汪雅君

摘 要:以修正层级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705名中国大学生完成英汉双语句子翻译任务的表现,着重探讨汉英不平衡双语者的翻译方向不对称性现象。实验发现,二语水平与双语翻译任务的表现显著相关,高中低三组被试的二语水平与句子翻译的得分有显著组间差异,且呈正相关。同时,高中低三组被试在英汉互译任务中的成绩呈现出动态发展变化,即高分组的英译汉成绩显著高于汉译英成绩;低分组刚好相反,汉译英成绩显著高于英译汉成绩;中间组居中,两项翻译分数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体现了双语者由低水平的词汇关联模式向高水平的概念中介模式发展的趋势,表明二语的词汇层面与概念层的联接可以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加强。

关键词:RHM模型;英汉翻译不对等现象;句子翻译任务

作者简介:徐歌,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双语加工、二语习得(E-mail:249139164@qq.com, 福建 厦门 361021);方瑞霞,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翻译;汪雅君,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翻译学。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修正层级模型的翻译非对称性发展动态研究”(FJ2018C09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740092);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2018WTSCX011)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21)04-0157-08

近十年来,双语者的语言加工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中,词汇加工作为语言加工的基石,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双语词库表征方面,一个影响深远而又颇具争议的理论模型是Kroll和StewartKroll, J.& E.Stewart.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4, 33, pp.149-174.所提出的修正层级模型(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RHM)。然而,大多数验证性研究多采用语义启动范式,考察指标主要为被试的反应時(Reaction time; RT),生态效度不高且研究结果不一。因此,本研究以中国不平衡双语者为研究对象,以更具生态效度的英汉双语句子翻译为考察任务,以翻译的正确率为主要指标,来进一步探索修正层级模型中所提出的双语翻译方向不对称现象。

一  研究背景

修 正层级模型是双语词汇表征以及双语词汇翻译的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模型之 一。Kroll和Stewart提出的修正层级模型旨在解释他们在不平衡双语者身上所观察到的翻译方向不对称现象(translation asymmetry)。Kroll, J.F., van Hell, J.G., Tokowicz, N., & Green, D.W.The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 A critical review and assessment.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2010,13, pp.373-381.这一模型的最重要贡献在于成功地将双语词汇表征领域的两个具有争议的重要的理论模型,即词汇关联模型(Word Association Model) Scarborough, D.L., Gerard, L., & Cortese, C.Independence of lexical access in bilingual word recognition.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1984, 23, pp.84-99.和概念中介模型(Concept Mediation Model)Potter, M.C., So, K.F., Von Eckardt, B., & Feldman, L.B.Lexical and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in beginning and proficient bilinguals.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84, 23, pp.23-38.统一为一个发展型模型。根据词汇关联模型,双语在词汇层面直接联接,而词汇与概念之间的联接只存在于母语体系,二语词汇层面和概念层之间没有直接联接;而概念中介模型则认为母语和二语的词汇表征分别与概念表征直接联接,而两种语言的词汇表征之间则没有直接联接。修正层级模型认为这两种模型并非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处于一个受到语言水平调节的连续体上。Kroll, J.F., &Sholl, A.Lexical and conceptual memory in fluent and non-fluent bilinguals.In R.Harris (Ed.),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Bilinguals.Amsterdam: Elsevier, 1992, pp.191-204.

Kroll和Stewart通过研究发现,在排除语义范畴干扰的情况下,荷—英双语者将词汇从荷兰语翻译为英语时(L1-L2)所用时间比从英语翻译为荷兰语时(L2-L1)更长。Kroll, J.& E.Stewart.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4, 33, pp.149-174.这一研究结果为双语词汇层以及词汇层和概念层联接的不对称性提供了证据,表明翻译方向不对称现象本质上源于不平衡双语者两种语言的词汇层面和概念层面联接强度之间的差异。具体而言,修正层级模型将双语分为了两个层次和三个存储器(stores):上层是词汇层,包含了母语词汇和二语词汇两个存储器;下层是概念层,存储了与双语词汇意义相关的成分。同时,三个存储器之间的联接强度并不等同,即母语和概念层之间具有双相联接且最为紧密,二语词汇与母语词汇之间的联接强度次之,二语词汇层与概念层之间的联接强度最为薄弱(具体见图1)。

根据修正层级模型,双语者从二语翻譯到母语(即反向翻译,backward translation)时要比从母语翻译到二语(即正向翻译,forward translation)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吴诗玉、马拯、胡青青:《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与概念表征发展研究:来自混合效应模型的证据》,《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5期,第767—779页。此外,修正层级模型还强调了二语水平的重要性,随着二语水平的加强,二语词汇层和概念层的联系会变得更紧密,强度不断增加。Kroll等人的研究发现,翻译的不对称  图1 修正层级模型Kroll, J.& E.Stewart.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4, 33, pp.149-174.

性会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表现在从母语翻译到二语时速度变得更快、准确率变得更高,而二语水平对从二语翻译到母语的影响则微乎其微。Kroll, J., E.Michael, N.Tokowicz& R.Dufour.The development of lexical fluency in a second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002,18, pp.137-171.这是因为当学习者二语水平提高后,二语词汇与概念之间的关联逐步加强,母语和二语可以共享概念,从而提高了翻译效率。

自修正层级模型提出后,许多学者致力于双语者的翻译不对称性研究,尤其是双语词汇和语义记忆在翻译方向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范式涉及词汇翻译任务、语义启动任务、跨语言词汇判断任务、图片命名任务等。值得注意的是一项来自Hatzidaki和Pothos的开创性研究。他们以希腊语—英语和英语—希腊语的熟练双语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句子翻译任务和词汇辨认任务来探讨双语翻译的不对称性。他们认为虽然修正层级模型以词汇翻译为核心,然而比起逐词翻译的方式,句子翻译是一种更加自然的方式。Hatzidaki和Pothos发现比起从母语到二语的正向翻译,从二语到母语的反向译文更加准确、错误更少。Hatzidaki, A.&Pothos, E.M.Bilingual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08, 29, pp.125-150.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熟练双语者存在翻译的不对称性,且反向翻译更具优越性。Lim参照Hatzidaki和Pothos的研究范式,将被试群体锁定为二语水平较低的韩语中学生,来考查初级水平的双语者句子翻译任务。Lim, J.H.Translation Asymmetry in Kore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2015, 2, pp.361-381.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初级水平的韩—英双语者在韩译英的正向翻译中倾向于使用较多的近义词,表明初级二语水平者在正向翻译过程中会比反向翻译更多地涉及到概念层,这与修正层级模型的不对称性是一致的。

基于上述研究,本实验有两个主要研究目的:一是考察中国不平衡双语者的二语水平与双语翻译表现之间的关系;二是着重探讨汉英双语者正向翻译和反向翻译任务之间是否存在不对称现象以及这种不对称性的表现。

二 实验设计

(一)实验被试

本研究被试均来自于福建省某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这些被试一共783名,来自化工、机电自动化、计算机、建筑学、华文教育、哲学等9个专业领域。实验筛除最终没有有效翻译成绩的20名被试,共收集到763名被试的英汉互译翻译数据,其中男生人数323人,女生440人,被试平均年龄约19岁。所有被试的母语均为汉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绝大多数同学在6岁之前没有正规的二语学习经历,他们的英语学习年限平均约为7年。

(二)实验材料

实验任务是双语句子翻译,包括汉译英(L1-L2)和英译汉(L2-L1)两种类型,要求被试在20分钟内完成汉译英和英译汉长句翻译各两句。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实验材料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汉译英和英译汉的句子需要在材料熟悉度上进行匹配。因此,翻译任务的句子选自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CET 4)题库,首先挑选出题材和难度相匹配的汉译英和英译汉句子各10句,同时保证句子所涉及的话题均是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如“传统文化”“大学生活”“互联网购物”等。按照半随机原则,汉译英和英译汉各挑选两句,组成15套不同的题目,同时保证同一套题目中没有重复的话题。例如,在第一套测试题目中,汉译英中涉及的话题分别为“丝绸之路”和“七夕节”,而在英译汉中则使用了“互联网”和“兼职打工”的话题。第二,汉译英和英译汉句子需要从句子难度方面进行匹配。在句型方面,作为输入和产出的英语句子都是以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形式出现的,没有用到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等较为复杂的句型。在句子长度方面,汉译英中汉语题目(Source language)的长度(Mean=55.5)与英译汉中汉语译文(Target language)的长度(Mean=56.5)匹配,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t(18)=-0.094,p=0.927);同样,汉译英中英语译文(Target language)的长度(Mean =34)与英译汉中英语题目(Source language)的长度(Mean=33.8)匹配,统计检验表明两者亦不存在显著差异(t(18)=0.169,p=0.867)(详见表1)。第三,汉译英和英译汉句子还需在单词难度方面进行匹配。英语翻译句和汉语翻译句的英语参考译文中均没有出现超过教学大纲的单词。

(三)实验过程

被试以自然班级为单位,于统一时段在计算机教室中完成测试任务。每名被试使用一台电脑,测试开始前在电脑中输入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随后试题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所有题目均以键盘输入的方式来完成。

实验的第一部分要求被试来完成一套标准化的英语水平测试题目。题目包括作文、选词填空和阅读理解三个部分,要求被试在40分钟内完成。这部分的成绩用于评估被试的整体二语水平。实验的第二部分是要重点考察的英汉双语句子翻译任务。实验开始前,各个班级的任课教师会告知被试有20分钟时间来完成四个句子的翻译任务,其间不允许借助任何电子词典工具,需要认真独立完成,算作一次课堂测试的分数。学生完成后在电脑界面上直接点击提交后即可离开。

(四)翻译评分

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翻译的评判标准。本实验中的句子翻译任务参照Hatzidaki和Pothos以及Lim的评分标准,划分为意义的完整度、表达的流畅度、词汇的准确度和语法的正确性四个维度。Hatzidaki, A.&Pothos, E.M.Bilingual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08, 29, pp.125-150.Lim, J.H.Translation Asymmetry in Kore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2015, 2, pp.361-381.意义的完整度(completeness of meaning)是指译文的总体意思是否与原文相符合,是否存在没有表达的信息;表达的流畅度(fluency of expression)是指译文行文通顺流畅的程度,即句子表达是否存在歧义,是否生硬晦涩;词汇的准确度(lexical accuracy)是指译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即词汇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含义;语法的正确性(grammatical correctness)是指在多大程度上译文中的句子不存在语法错误。

按照以上四条评判标准,具体得分点由五位经验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师共同商议,每个句子满分5分,汉译英和英译汉翻译部分的满分均为10分。各个班级被试的翻译任务数据统一收回,由这五名教师进行人工评阅,首先对随机选取的5份英汉翻译进行集体评分,确定每人评分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后,五位评分教师分别对15个班级中的3个班级的双语翻译任务进行评分。

三 实验结果

首先,需要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初步筛选。根据汉译英和英译汉的平均成绩,清除其成绩中大于或小于2.5个标准差的成绩。其中,汉译英删除21个数据,英译汉删除44个数据,分别占数据总量的2.75%和5.77%。按照成对删除原则,总共删除58名被试的数据,占数据总量的7.6%。最后剩余705名被试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统计分析。由表2可见,被试的汉译英和英译汉翻译成绩均值十分接近,分别为7.269和7.163,标准差分别为1.480和1.768。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t(704)=1.662,p=0.097,表明全体被试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翻译平均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别。

而后,将每名被试的汉译英和英译汉翻译成绩分别与其二语水平测试成绩做皮尔逊相关分析,目的在于检验二语水平和翻译方向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本研究中,被试的二语水平是通过他们在40分钟内完成的一份标准化英语试卷来评估。统计结果表明二语水平成绩与正向、反向翻译成绩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具体而言,二语水平成绩和汉译英(L1-L2)翻译成绩的相关系数为r=0.413,p<0.01,二語水平成绩和英译汉(L2-L1)翻译成绩的相关系数r=0.499,p<0.01。这一结果印证了被试的双语翻译能力与他们的二语水平紧密相关。Mashhadi, 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bility,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writing ability of EFL students.Translation Studies Quarterly, 2008, 6, pp.57-71.

为了进一步挖掘中国大学生的二语水平与双语翻译能力之间的关系,将705名被试的二语测试成绩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平均划分为三组:成绩排名为前1/3的被试定义为高分组,排名后1/3的被试定义为低分组,其余被试为中间组,每组均为235名同学。进而进行3(组别:高分组、中间组、低分组)×2(翻译任务:汉译英、英译汉)两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见表3)显示,英译汉翻译任务中高分组的得分高于中间组,中间组的得分又高于低分组;汉译英翻译任务中亦如是。结果表明二语水平和翻译表现在两种翻译任务的条件下均呈正相关,且三组被试在英译汉翻译任务中表现出了更大的差距。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具体参见表4),组别和翻译任务的交互效应显著F(2,702)=7.166,p<0.01,同时,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2,702)=113.9,p<0.01,然而翻译任务效应不显著F(1, 702)=2.809,p=0.094。

简单效应分析显示,高水平组在汉译英翻译任务中的表现不及在英译汉中的表现,差异显著(F(1)=4.489,p=0.035)。中间组在两种翻译任务上的表现接近,差距并不显著(F(1)=2.043,p=0.154)。与此相反的是,低分组的汉译英翻译任务得分显著高于英译汉翻译任务(F(1)=9.735,p=0.002)。结果表明随着二语水平的变化,被试在英汉互译任务之间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规律。

四 讨 论

首先,对中国二语学习者的总体表现进行考察,发现二语水平程度和双语翻译任务的成绩密切相关。皮尔逊相关检验发现,二语水平测试成绩与汉译英翻译成绩以及英译汉翻译成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13,r=0.499,二者均为显著相关。这表明被试的二语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被试的双语翻译能力。同时,二语学习者在汉译英和英译汉的总体成绩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ML1—L2=7.269,SD L1—L2=1.480;ML2—L1=7.163,SDL2—L1=1.768),这说明实验材料的设计比较合理,汉译英和英译汉句子翻译任务总体难度相当,所有被试在汉译英和英译汉中的总体表现趋于一致,具有一定的信度。进一步将705名被试按照二语测试成绩的先后排名分为高、中、低三个组别,发现双语翻译任务在组间呈现显著差异,即三组被试的双语翻译成绩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具体来说,高水平组被试的汉译英和英译汉成绩都要显著高于中间组被试,而中间水平的被试翻译任务的表现要明显高于低水平被试的表现。这一结果印证了修正层级模型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二语水平对翻译任务有直接影响。

本研究最为重要的发现在于,高、中、低组被试在汉译英和英译汉两个翻译任务中展示出了动态发展变化的特点,即翻译的不对称性会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改变。低水平组的汉译英(L1-L2)得分显著高于英译汉(L2-L1)得分(p=0.002),中间组的被试在两个翻译任务之间的表现并无显著差异(p=0.154),而高水平组被试的英译汉(L2-L1)分数显著高于汉译英(L1-L2)的分数(p=0.035),这与低水平组的表现恰恰相反。总体而言,较之汉译英任务,三组被试在英译汉句子翻译任务中展示出了更大的差异性。换言之,二语水平对被试在英译汉翻译任务中的表现影响更为显著。根据Kroll1和Stewart的修正层级模型,Kroll, J.& E.Stewart.Category interference in translation and picture naming: Evidence for asymmetric connections between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s.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4, 33, pp.149-174.在二语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时,二语词汇层与概念层面的联接非常微弱,被试在完成二语到母语的翻译任务时,主要依赖母语作为媒介来通达到概念层。而随着二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二语词汇可以逐渐与概念层发生直接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可以帮助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词汇提取阶段直接由概念层通达到二语词汇层面,而不必再以母语为中介。

具体而言,本实验中低水平组的汉译英翻译分数显著高于英译汉翻译分数这一结果说明,当二语水平较低时,二语词汇层与概念层面之间没能建立有效的联接,因而,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英语作为二语与汉语在词汇层面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接,即低水平的被试主要依靠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建立对应联系之后再通达到词汇意义上,进而将单个词汇意义整合为整个句子的意义。然而,翻译并非在两种语言的词汇层面建立一一对等关系的过程,一旦在二语到母语的通路上出现或词形或语义方面的失误,都必将影响到整个句子的意义理解。例如,通过对翻译文本的定性分析,Ho, S.-S., Holloway, A., & Stenhouse, R.Analytic Methods Consideration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Sensitive Qualitative Data From Mandarin Into Englis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Methods, 2019, 18, pp.1-6.发现在翻译“Students have defected from the study of liberal arts to applied science”一句时,当低水平二语学习者心理词库中的“liberalarts”两词没有和“人文学科”这一概念意义建立有效联接时,就容易简单将其和汉语在词汇层面做一一对应,而直译为诸如“自由艺术”等错误翻译,因而译文就容易出现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等种种现象。另一方面,在汉译英过程中,由于汉语首先直接通达概念层,再经由汉语词汇通达英语词汇层面。尽管根据RHM模型在词汇层面从母语汉语通达到英语的过程要难于相反过程,然而根据Finkbeiner等人的研究,母语到二语的翻译过程可以激活的意义要多于二语到母语翻译过程中的意义,Finkbeiner, M., Forster, K., Nicol, J.& Nakamura, K.The role of polysemy in masked semantic and translation priming.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004, 1,pp.1-22.因而,低水平被試可以在准确理解汉语句子意义的基础上,选择自身拿捏比较准确、相对简单的英语词汇来进行表达。Lim以韩国中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同样发现在母语到二语的翻译过程中,被试倾向于使用较多的二语同义词。Lim, J.H.Translation Asymmetry in Kore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2015, 2, pp.361-381.

另一方面,本研究中高水平组的英译汉翻译成绩高于汉译英的翻译成绩,这一结果表明高水平组的二语词汇层与概念层之间建立了更为紧密的联系,翻译时候可以概念中介(concept mediation)为主导的方式进行翻译。具体表现在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对英语源语言的理解比较透彻,汉语译文在保持原文意义完整性和词汇选择方面都完成得较好,译文也能做到通顺流畅。例如,在翻译“The Internet connectivity is the fuel of college life”一句时,由于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对句中“fuel”一词所传达的概念意义理解比较透彻,就不会拘泥于“fuel”的字面意义,将其译为词汇层面的汉语对等词“燃料”,而是翻译为能够更加准确表达概念含义的“动力”一词。再者,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系统在句法特征上有较大的差异,例如英语有人称、数量及时态方面一致性的诸多要求,而汉语缺少丰富的句法信息,因而,在句法正确性这一评判标准方面,将英语翻译为汉语的任务较之汉语翻译为英语的任务更不易失分。这一结论与Hatzidaki和Pothos研究结果契合,他们在希腊语—英语的熟练双语者被试中发现了双语翻译的不对称性,即在二语翻译为母语的任务中,被试翻译得更加准确、错误率更低。Hatzidaki, A.& Pothos, E.M.Bilingual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08, 29, pp.125-150.

中间组的二语词汇层面和概念层面之间的联接水平处于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即处于动态变化趋势的中间层级,因而汉译英和英译汉翻译任务上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换言之,本实验中三组被试在双语句子翻译任务中所体现出的动态发展模式表现在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中国学习者的双语词汇表征模式逐渐由词汇关联模式转向为概念中介模式。其他学者的研究亦有相似的论断。Kroll和Curley针对英—德初级和熟练双语者展开的翻译和图片命名任务表明,二语水平可以影响双语表征的具体形式。Kroll, J.F., & Curley, J.Lexical memory in novice bilinguals:The role of concepts in retrieving second language words.In M.M.Gruneberg, P.E.Morris, & R.N.Sykes (Eds.), Practical Aspects of Memory: Current Research and Issues.London:Wiley, 1988, pp.389-395.研究发现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双语词汇表征逐渐由单词关联型转变为概念中介型,即初级水平的二语学习者提取二语词汇时,需要经由与母语词汇之间的联接来通达其概念,而当二语水平达到足够高的程度,就可以不经由母语词汇而直接与概念层发生联系。Kroll 和Sholl的研究同样验证了这个发展假说(developmental hypothesis),即词汇联接到概念联接的转变取决于语言水平。Kroll, J.F., &Sholl, A.Lexical and conceptual memory in fluent and non-fluent bilinguals.In R.Harris (Ed.),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Bilinguals.Amsterdam: Elsevier, 1992, pp.191-204.值得一提的是吴诗玉等人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研究。吴诗玉、马拯、胡青青:《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与概念表征发展研究:来自混合效应模型的证据》,《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5期,第767—779页。他们基于英汉双语词汇翻译判断任务来探讨中国高、中、低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和概念发展表征。研究发现初级水平学习者二语没有直接与概念联接,通达二语词汇主要靠与母语词汇的联接;中级水平学习者仍主要依赖与母语的词汇关联来通达二语词汇,但已能以概念为中介,利用概念信息进行词汇通达;高级水平学习者建立了较强的二语词形与概念的直接关联,可直接激活概念信息通达语义。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Kroll 等人的研究发现,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翻译的不对称性会表现在从一语翻译到二语时速度变得更快、准确率变得更高,而从二语翻译到一语的变化则微乎其微。Kroll, J., E.Michael, N.Tokowicz& R.Dufour.The development of lexical fluency in a second languag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002,18, pp.137-171.本研究中所呈现的结果似乎并不吻合,究其原因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双语者的语言水平差别。Kroll实验中的双语者为荷—英双语者,荷兰人基本上都是双语者,英语也是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所以荷—英双语者较之本实验中的汉—英双语者来说,都具有较高的二语水平,因而,很有可能在二语到母语的翻译中并没有呈现出很大的变化。Hatzidaki和Pothos也指出Kroll等人的研究结论可能只适用于熟练双语者。Hatzidaki, A.&Pothos, E.M.Bilingual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008, 29, pp.125-150.二是不同的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潜在影响。Kroll等人的研究所基于的数据是词汇翻译的反应时,而本研究的数据是双语句子翻译成绩。虽然Hatzidaki和Pothos在他们的研究中证明了RHM模型所引发的双语非对称性假说可以被扩展到句子翻译层次,然而在整个心理语言学领域,运用句子翻译来进行的相关研究数量十分有限,研究结论尚无定论。再者,句子翻译并不是句子中所有单词翻译的简单组合,还涉及到更高层次的句法加工方面。因而,修正层级模型在词汇层面所体现的翻译不对称性并不能够完全准确地预测出在句子翻译层面的表现。

修正层级模型是双语词汇加工中最有影响力的模型之一。本研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通过对比高、中、低三组中国大学生英汉双语句子翻译任务中的表现,着重考察英汉双语翻译任务中的不对称现象。实验发现二语水平对正向翻译和反向翻译成绩都有显著相关,并且二语水平是调节词汇层和概念层联接方式和联接强度的主要因素。低分组的二语词汇在词汇层面与母语词汇有更强的联接,而高分组的二语词汇则可以直接通达概念层。三组的对比体现了随着二语水平的提升,中国大学生双语者的翻译过程由以词汇关联模式到以概念中介模式为主导的动态发展趋势。概念中介模式的形成标志着二语学习者不再仅仅关注母语和二语词汇之间表层的对应关系,而更重视两种语言之间深层次的概念意义关系,从而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正确率。这一研究结果对中国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亦有有益的启示。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Revised Hierarchical Model (RH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asymmetry of different Chinese - English bilinguals b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705 Chinese EFL learners in completing Chinese - English and English - Chinese sentence translation task. It is found that the bilingual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bilingual translation task,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ilingual level and sentence translation sco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n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s and scores. Whats more, the result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high, middle and low scores in the task of English - Chinese bidirectional translation showed dynamic changes, that is, the score of putting English into Chines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utt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in high grade group; and vice versa in low grade group, the score of putt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is clearly higher than that of putting English into Chinese; the result of middle grade group is in the middl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idirectional translation scores. The results reflects the trend of bilinguals developing from the low level of lexical association to the high level of conceptual mediat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exical level and conceptual level could be strengthen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ilingualism.

Keywords: RHM model; unequal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 translation task

【責任编辑 龚桂明 陈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