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
棋类游戏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有助于促进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正确看待输赢的良好心态,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棋类游戏中,我班幼儿常常出现不遵守游戏规则或规则意识不清、好胜心过强而“输不起”等行为表现。由于个体差异大,教师需要过多投入在一对一指导上,常感力不从心。因而,我们不禁思考:除了教师的直接介入与指导外,还有哪些棋类游戏支持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大班幼儿的全面发展呢?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笔者尝试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游戏发展水平、棋类游戏的不同玩法,从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墙饰的互动性、竞争性、持续性等方面出发,在促进大班幼儿提高棋类游戏水平的同时,实现其全面发展。
通过互动墙饰,渗透玩法及规则
本学期,我班主要选择五子棋、跳棋、扣扣棋、象棋共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棋类游戏作为指导重点,并将这四类棋的规则及玩法展示在互动墙上。
比如,“欢乐五子棋”互动墙,除了常见的棋盘和游戏口诀,还增添了“一招制胜”版块,用布织布做两个五子棋盘和两套可移动的黑白棋子,吸引幼儿利用等待或过渡环节在互动墙上进行有趣的博弈,促进幼儿相互学习。
再如,因为跳棋的游戏规则比较复杂,故将“一起玩跳棋”互动墙饰分为四个部分,引导幼儿通过与墙饰的互动来熟悉跳棋的游戏规则。第一部分,提示幼儿玩跳棋时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第二部分,用布织布做一个六角型跳棋棋盘,并且对角颜色一致,用箭头的方式提示幼儿跳棋应该走对角棋,要将所有棋子移动到对面的“家”才算胜利;第三部分,提示跳着走棋,用布织布剪两颗跳棋棋子和一条短线、一个箭头,提示幼儿可以横着、竖着或斜着跳一次;第四部分,则是连跳方法的提示,利用布织布做一个跳棋棋盘和一套可移动的跳棋棋子,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箭头,提示幼儿可以连着跳两次或三次以上,这样除了自己给自己铺路,也需要同伴搭桥,获得更多连跳的机会。
又如,“趣味扣扣棋”属于计算类游戏,因而对大班幼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先制订了很简单的计算规则,如出几张牌得几分,凑够六张颜色一样但图案不一样的牌则额外奖励十分,并将幼儿的得分记录在表格中,通过四部分墙饰进行展示。前期,由于幼儿缺乏运算经验,教师提供了计算器以帮助幼儿顺利进行游戏;后期,教师增加了难度,即让幼儿尝试自主进行连加。
还如,象棋是棋类游戏中最考验幼儿逻辑思维的。首先,为了让幼儿熟悉棋子的正确摆放位置,我们用布织布制作了一套真正的象棋,引导幼儿熟悉棋子的摆放位置;其次,我们还制作了一些田字格,帮助幼儿了解象棋中的一些术语,如“马走日”“象(相)飞田”“蹩马腿”“塞象眼”和“象不能过河”等基本规则。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掌握象棋的走法,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辨别并确定走棋的位置是否正确,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此外,走棋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吃掉对方的棋子,还要设法防备对方的进攻,有利于孩子们在对弈中逐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学习态度。
针对个体差异,有层次地投放
由于接受能力、资质及兴趣的不同,幼儿在棋类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而且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幼儿一起下棋,能力弱的幼儿往往会缺乏自信,逐渐会厌倦下棋。因而,我们对班内的孩子进行评估,客观地对每个孩子进行阶段定位,并进行分层教育,即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规则(针对不同游戏水平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层次地投放棋类游戏材料,让能力相当的幼儿一起对弈,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激发了幼儿普遍的游戏兴趣。比如,跳棋游戏中,我们采用以下策略投放材料。
棋子数量逐渐递增,让幼儿分层接近五子棋
我们先投放简单的三子连胜的“一条龙棋”,幼儿可以在过渡环节或桌面游戏时进行;然后投放有一定难度的四子连胜“小鱼棋”,幼儿不仅要很专注地观察自己走的每一步,还要观察对方所走的每一步棋,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最后,在幼儿熟悉了前两种材料的基础上,投放五子连胜的“五子棋”。这样层层递进,让能力弱的幼儿可以从简单玩法入手,能力强的幼儿会因规则的变化在棋技上有逐步的提高。这样两全其美,还激发了幼儿对下棋的兴趣。
根据人和棋子的数量,让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跳
棋玩法
一段时间后,我们还投放了六子和十子、两人玩或三人玩、单子跳和连子跳的不同跳棋。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选择六子、两人玩、只能单子跳,规则不变,但利于幼儿操作;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十子、三人玩、允许连子跳等,这样可以提升强者的游戏经验。当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还停留在单子跳的规则中,我们就请会连子跳的幼儿帮助单子跳的幼儿,让他们相互切磋经验。孩子们自己发现:两个幼儿下棋基本只需要各顾各的;但是,玩三个幼儿及以上参与的棋局,就要学会权衡多方利益。
通过展示性墙饰,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和坚持性
为了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棋类游戏,我们在棋区创设了“棒棒哒大奖杯”墙饰,告诉幼儿“今天你与同伴下棋赢了,就可以将自己的照片贴在奖杯上”“没有赢也不要气馁,可以选择其他的棋类游戏,只要进步了都可以将照片贴在奖杯上”。这样,孩子们玩棋的兴趣越来越浓。
而在每天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到个别幼儿在收区时还没有下完棋,常常情绪不高、很不情愿地收棋,嘴里还嘟囔着“还没下完呢”“这局棋我肯定能赢”等。通过师生共同协商,教师及时拍照记录棋盘内容。第二天,想继续下棋的幼儿还可以按照前一天的棋局继续下棋。这样,不仅幼儿下棋的堅持性有了大幅提高,平时做事也能坚持较长时间,甚至遇到困难也更不容易放弃。
经过一个学期的棋类游戏指导策略的探究,我们尝试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相结合,发现幼儿在掌握棋类规则、提高学习品质、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进步,且对棋类游戏乐此不疲。棋类游戏的研究还在持续,相信这些尝试不仅能让孩子们收获喜悦、体验成长,也同样能让每位教师有所发现、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