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英
当我在看《天道——张三丰传奇》的时候,脑海里会掠过《闽都别记》《红楼梦》。我很久没有看过中国古典的章回体小说了,非常高兴能够借着读《天道》的机会重新领略这种文体的魅力。
章回小说往往分成三大类,即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怪异。《天道》集这三类于一体,既是历史演义,又是英雄传奇,也是神魔怪异。由张三丰这个真实的传奇的人物带着读者走了一遍宋末元初至明永乐的160多年的天上人间。在小说中,张三丰既是历史,又是英雄,也是神异。
这部小说设置很妙。中国古典小说喜欢以梦作为引子或楔子,铺开事件,展现人物,最终以大梦而归收尾。“人生如梦,真幻无常”是中国传统思想,在道教佛教中更为明显。《天道》也用了梦的套子,这厚厚两大册说起来不过是:太上老君跟前的小童三孩儿打了一个长盹,元神出位16天,到人间一趟,成为张三丰,演绎了160年的故事传奇。正如全书的结尾写道,这正是:“人生争为利名忙,事业百年梦一场。书中有真就有假,世人认假不认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也真。人间事事笑谈中,天道悠悠局未终。一卷书成君莫笑,由来野史少文章。”
不过与大多数传统小说不同的是,《天道》是仙界的梦,一般的小说是凡人做梦。仙界与凡界的梦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神仙并不会说这是做梦,因为道教里说至人无梦,神仙自然不会做梦。神仙可以下凡,可以元神出位,可以打个盹,至于是不是做梦,不知道。《天道》其实涉及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以此延伸,还可以讨论“天上一日,地上十年”的时间换算率,因为到了梦界,仙界与凡界的时间流逝方式大概也会不同。
我与马老师相识时间并不算很长,但自认还算了解他,因为他为人比较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更重要的是,他写了很多东西,尤其这部《天道》,40多万字,作家的很多想法都能够透露出来。这部书让我感觉他是多情的说书人。
多情之一是对传统的说书讲故事方式的多情。我想这个章回体说书方式大概对他影响很大,吸引很大,所以他才会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创作,做一回说书人。他做得很成功,无论从外在的结构形式,还是内在的语言特色,都很符合这种文体创作,尤其是张三丰这个人,塑造得很生动具体,没有常见的对这种半人半仙之人的云山雾罩之感,在仙为仙,在俗为俗,很接地气,也将邵武的风土人情、风俗地貌,很真实可感地融入进来,读起来很有依托感、亲切感。
多情之二是对感情的重视。大梦归时,最放不下的是什么,经常是一个人的最真实心境的体现。对于作家来说,这很难处理,因为说起来是主人公的心念,其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心境体悟。《天道》在处理张三丰160岁准备回归仙班的那一刻时,将感情的主旨拎起。他回忆起20多岁时邂逅的一位癡情姑娘,百感交集,怅然若失,缠绵五味,泪溢双眼。
坦白地说,我读到此时,有一点失望,修行160年,还未脱离红尘少年情,太多情了。但再一想,张三丰不想这个,还想什么呢,还有什么值得所想?所有高尚的去做就好了,没有做的不能做的小小的心念,想想不可以吗?在思想中完成难道不是完成吗?
书的结尾有一句话很好,三孩儿说,仙家们无所不能,但也怕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红尘”。《天道》揭示了一个道理,红尘滚滚,惧怕也要滚一遍,也要轮回一场,凡俗难免。我很佩服马老师这样处理,他的多情,揭示了他的真性情,也让他的作品有了令人思考的空间。
责任编辑林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