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
童话是每个人儿时最好的“玩具”,我们都曾体会到,那种万物皆有生命、皆有情感,故事充满奇异想象,惊险曲折但终于达至快乐圆满的美好世界,实在是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无可替代的愉悦和滋养。可以说这是一个人生命成长、心灵成长的甜蜜时期。随着年龄增长,美好童话却难再触动我们成熟的心灵了,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有了科学理性及功业目标的坚固结构和外层“保护”了。
一直以来,两个在海底深深“熟睡”的人,他们如此奇特、与我们的世界与理性逻辑相距如此遥远的生命与灵魂,在我心中竟然总是焕发出奇幻的童话光彩,从未褪色。童话被视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成人也会有成人的童话吗?因为其不仅是如此奇异,仿佛纯粹是想象的创造,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力;而且是如此的深邃,仿佛需要一生去不断思索、探寻,不断发现其中隐藏的新的意义。这两个人就是“1900”和杰克,分别来自亚历山德罗·巴里科原著和托纳托雷编导的影片《海上钢琴师》,以及吕克·贝松编导的影片《碧海蓝天》。“1900”,一位在游轮上出生、生活,从未踏上陆地,最后也拒绝陆地而与废弃游轮一起沉入海底的“海上钢琴师”;杰克,一位总是感到自己不属于陆地社会,总是感到大海才是自己的世界、海豚才是自己的家人,并终于告别陆地上心爱之人的潜水员。作家、导演为什么能够具有如此“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看过作品许多年了,“1900”和杰克依然在大海深处活着,他们的奇异选择、他们的疑惑及寻求总是让我的心灵感受到重重的撞击。
“1900”是游轮锅炉工丹尼在头等舱餐厅钢琴上发现的弃婴,因这天是1900年第一天,便随意给他起名为“1900”。8岁时在丹尼的葬礼过程中,船舱中传来了一阵钢琴声,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上美妙的音乐。一天,仿佛冥冥中受到了吸引,年幼的“1900”从三等舱来到了头等舱,目光穿过了用餐及跳舞的宾客,停留在了一位钢琴师身上。当晚宾客散去之后,他一个人来到了钢琴旁,奇迹般随意弹奏出了优美的乐曲。无人知晓钢琴音乐是如何击中他的灵魂的,但从此弹奏钢琴成为他生命的呼吸,成为蕴藏着生命理解的生活本身。
从欧洲大陆到美洲大陆,往返无数次,从少年成为青年,他一直生活在游轮上,在游轮上表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实现着自己的生活愿望。2000多位游客不断变换,他却没有想要登上陆地去看看:陆地那个广阔的世界上,是否还会有更加丰富、理想的生活?好友麦克斯一直劝“1900”离开游轮,在陆地与他共同组建一个乐队去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只要你走下旋梯,你就能得到一切。”但过人的钢琴才艺让他感到的是,自己生活中自然有着绚丽和快乐,这已经是让自己感到满意的生活,是自己会过的属于自己的生活。
“1900”平静的心灵还是被一种战胜绝望的精神以及神秘的美丽打动了一次,还是生出了想看看新世界、尝试尝试新生活的念头,但是当他走上游轮通向陆地的舷梯,在快要踏上陆地之时,望着无边的新世界,竟然还是感到了巨大的恐惧。对心中爱人怀着的浓浓爱意,与心中爱人一起创造新生活的朦胧愿望,也抵挡不住如何生活下去的茫然。
我们无疑会奇怪,虽然每个航班都有2000多位不同的游客,但一生都在游轮上生活的人生,“1900”如何承受?而“1900”也非常奇怪:陆地太广阔了,各种人、各种选择太多了,陆地上的人生如何承受?
生活在当下这个行进如此迅疾、如此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听到最多的教诲可能就是,不仅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要不断开阔视野,有前瞻意识,不断发现新的世界、新的可能。当今时代没有人会不熟悉“井底之蛙”的寓言。青蛙向来到井口边的大海鳖夸赞自己井底生活空间的舒适与美妙,大海鳖则向青蛙讲起了大海,大海之阔,大海之深……只知天有井口那么大的青蛙,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笑柄,我们经常听到人们一边教导世人勇于开拓精进,一边以井底之蛙为喻时的那种朗朗笑声。
井底之蛙从未听说过世上还有如此广阔的大海,它在井里惊呆了。我们也经常会有井底之蛙的经历和感受,面对未知的新世界,震惊不已乃至惶惑不已,我们感到自己在世界中如此渺小的同时,也在不断自我励志,勇敢投身于未知的广阔世界,不断直面新的挑战。《海上钢琴师》中的“1900”并没有在视野被遮蔽的井底,他每天看到的都是无边的大海,每次到达目的地也都能看到无边的陆地,但这些他奇怪地却总是视而不见,只是感到游轮的狭小之地才是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1900”不也是一个典型的“井底之蛙”吗?只是,當得知井外的世界是如此广阔,井底之蛙惊叹不已,而看到世界是如此广阔,“1900”则是茫然不已。他出生之后就这样生活着,在望得见船头和船尾的游轮上,在有88个琴键的钢琴上,“创作”、弹奏着无限的美妙音乐、安宁生活。而他恐惧地发现,面对陆地这艘太大的船,这架有着太多琴键的钢琴,面对无数的城市、无数的街道、无数的琴键,没有开始和尽头,他一下子就不知道怎样生活了,不知道怎样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了。
我们可以嘲笑井底之蛙,也可以为“1900”目光狭小、精神脆弱而悲哀,但相对于宇宙之广阔,我们也都知晓,地球不也正是一个小小的生存空间吗?寓居于地球上的每个人不也都可以说是眼界被局限的井底之蛙吗?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外的事情我们连听都不会听到几许,那么人们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就受到限制了吗?问题是,安放人生是否需要多么广阔的世界?
《碧海蓝天》的主人公杰克,出生在希腊的海边,母亲在他幼时不辞而别,去往了遥远的美国。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小杰克,从小喜欢潜水又有潜水天赋,但还是感到了父亲的辛劳,他劝父亲不应该每天潜水,父亲告诉他,那么也不应该每天吃饭,并且让他别担心,因为累时美人鱼会来相助。终于在一次潜水中,由于事故父亲再也没有浮出海面,永远留在了大海之中。自此,杰克的世界就只有深沉的大海,家人便是海豚。我们能理解失去亲人后,大海对于一个孤独的幼小心灵意味着什么吗?从少年时起,大海就成了杰克心灵的家,因为他只能从大海中获得抚慰,以至于对于杰克来说,每次下潜在海底的时候,感到最痛苦的、最难的,竟是要找一个浮上来的理由。
如果按我们通常的理解,说杰克心灵深处潜藏着沉重的病痛的话,那么乔安娜的真爱几乎快要治愈杰克的心病了。但最终,乔安娜和她肚子中的孩子,这些陆地上最让人珍视的爱与情,依然没能改变他归属于大海的心灵,大海才是让他的心灵获得最深安抚的家园。乔安娜最终松开了杰克身上的绳索,放他回归大海,杰克追随着他的父亲、好友,追随着内心的声音与景象,游向了深深的海底。
我们是否应该轻松地也将杰克的生命及心灵归之于病态?像孩子一样单纯、更理解杰克的好友恩佐,曾提醒乔安娜别把杰克当普通人看,他理解杰克来自另一个世界,同时他也最理解:“海底深处是个更好的世界。”
为什么说“海底深处是个更好的世界”?我们或许不必知道答案,但是我们也可渐渐理解,美好的世界并不仅在我们现世的社会中存在,单纯的杰克与陆地生活仿佛有一种本能的隔膜,他不愿沉入现世社会的繁杂,而只愿单纯地、无拘无束地徜徉在纯净的大海中,他或许一直没有长大,更不愿意长大。人们希望杰克在陆地上过活,或许只会看到他如一只搁浅的海豚,渐渐干枯殆尽。而无法安放心灵的地方的确也无法安放人生。
对于“1900”来说,在游轮这个有限的世界中,他才能够知道如何生活,如何实现自己人生的精彩与幸福。狭小的游轮却是他的生命之根,在游轮上他才能够呼吸,能够找到心灵的安宁。大陆那个更广阔的世界、那个更多名利的世界,只要是他无从把握的、只要是与他的心灵安放无关的,就都不是他需要的。杰克也是那样,按照陆地上人们的理解,面对乔安娜的真爱,他是多么“不负责任”,但婴孩一般的杰克不懂陆地上的生活逻辑,世界上一切复杂的东西都与他无关。如果说从生到死从未离开过的游轮是“1900”的生命故乡、心灵故乡,那么沉睡着父亲、恩佐,生活着海豚的大海正是杰克的生命故乡、心灵故乡。普通人可能会感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太狭小了或太怪异了,但我们渐渐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确真正找到了自己生命、心灵能够拥有的安宁。每个人构筑自己的安好人生究竟需要什么?从“另类”的“1900”、杰克那里,或许我们可能发现因简单而被丢掉的一些人生奥秘?
人类不断开拓着生存疆域,丰富着生活世界,不断走向成熟和进步,但执拗固守“故乡”世界的“1900”和杰克,他们对生命的真切把握,其所获得的那种单纯和安宁,那种决绝和从容,却堪称是对纷杂、晦暗生命世界的照亮。“1900”永远地留在了海里,没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像没来过这个世界;杰克来到这个世界,仿佛就是为了向世人显示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还有另外一種生活形态。他们都好像在我们这个世界一闪即逝的孤独幽灵,但那一闪,却如童话中的梦幻之光那般璀璨,也让我们的世界有一瞬现出童话般的浪漫美丽。如果能瞥见仿若童话中的那束梦幻之光,有可能是我们的幸运。
责任编辑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