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校园欺凌,家长该如何应对

2021-09-12 13:31秦艳霄
心理与健康 2021年9期
关键词:性格冲突社交

秦艳霄

Q老师,您好!

我家孩子10岁了,男孩。一天,孩子放学回家告诉我,有同学给他起外号,他们因此发生了口角,闹得很不愉快。我不知道该指责他,还是帮他去学校讨要公道。我孩子平时就比较内向,不善言辞,看着他说话吞吞吐吐、软弱无力的模样,让人很着急也很生气。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是否属于校园欺凌,如果是,我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校园欺凌呢?

晨晨妈妈

A晨晨妈妈,您好!

通过来信能够感受到您是位善于觉察、反思和学习的母亲,您提到对于孩子的遭遇不知是否将其界定为校园欺凌,说明您平时关注时事热点,能敏锐观察到孩子身心的变化,并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帮助引导孩子。

对于孩子和同学间发生的冲突,有些家长会火冒三丈,要去学校找老师理论,还孩子一个公道;有些家长会指责孩子,骂孩子太软弱、太胆小;还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间的打打闹闹很正常,所以不予理睬和回应。

其实,作为家长谁都想让孩子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不想让孩子被别人欺负,拥有阳光快乐的童年时光。教育部也印发了《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再次让“校园欺凌”这个字眼出现在我们大众的视线之中。

校园欺凌指的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侵害行为。那么当家长遇到类似情况发生时,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处理好成长的烦恼呢?

帮助孩子分辨他的遭遇属于“校园欺凌”还是“社交冲突”

很多家长理想化地认为,校园欺凌存在于偏远落后地区,或者只是电视电影中的剧情,远离自己孩子真实的学习生活,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校园欺凌事件也频频发生,很多被欺凌的孩子不仅身体受到伤害,而且心里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自我否定,孤僻抑郁;有的孩子的心理创伤甚至成为一辈子的阴影,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分辨孩子之间的矛盾是“校园欺凌”还是“社交冲突”呢?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讨论。

1发生矛盾的目的性。以对被欺凌者实施欺负和侮辱为目的的就是校园欺凌,这种蓄意或恶意的行为会让人感到不愉快、不适,甚至会造成身心的伤害,这句话中“蓄意”“恶意”就是其中的关键词,比如欺凌者会表现出故意推撞、拳打脚踢、抢夺对方财物、当众辱骂等言语或行为;而社交冲突的发生不存在这种恶意性,是无意的,它是孩子在培养社交技能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面对的成长课题,比如孩子因抢夺玩具发生冲突,或因意见不合发生争执。

2双方力量是否存在不平衡。校园欺凌的双方之间存在力量的悬殊,所以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多欺少,比如年纪大的欺负年纪小的,身材比较高大的欺负身材比较矮小的,性格强势、胆子大的欺负性格弱势、胆量小的,一群人欺负一个人等;社交冲突是双方力量均衡,也许是一对一的骂仗打架,也许是多对多的力量抗衡。

3矛盾发生的重复性。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性做出故意伤害的行为属于校园欺凌,比如欺凌者多次抢夺被欺凌者的财物,或者经常在网络上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等;社交冲突往往是偶发事件,应当通过合适的方式,比如让他们冷静下来,或者赶紧分开他们,或者要求他们向对方道歉等,满足了双方的需求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家长能够明确分辨孩子间矛盾冲突的性质和类型,及时判定事件发展的严重程度,就不会片面地只从孩子作为受害者的这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否则家长的负面情绪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过分在意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针对自己,是否对自己有恶意,强化孩子受欺负、被欺凌的感觉。

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的差异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行为表现起到重要的影响。既不对孩子过分宠溺,否则孩子依赖性较强,独立性较差,当遇到人际冲突时欠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也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这样会导致孩子表面上听话顺从,内心却极度压抑,性格比较软弱、不自信,处理问题消极被动,在群体中容易成为被欺负的人;更不要让孩子处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易形成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心理与习惯,行为粗暴,性格冷漠,家庭关系紧张,支持系统力量薄弱,容易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因为往往欺凌者大多曾经是被欺凌者。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民主的,保持对孩子的爱与耐心,恩威并重,严慈相济,实现爱与教相结合。当孩子表现进步时,家长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犯错时,耐心劝导教育,帮助其改正转化。

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校园欺凌

您可从以下方面给予孩子提醒,鼓励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鼓励孩子平时与人为善,与同学团结友爱、和平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内不携带贵重物品,避免让自己成为欺凌者的行动目标;面对语言暴力,勇敢无畏地进行回应,肯定自己的行为和做法;遭遇行为暴力时,大声呼救,找機会伺机逃走,有时可以用求饶的方式以退为进,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遭遇校园欺凌时,第一时间向家长和老师反映问题。

无论是校园欺凌,还是社交冲突,孩子的事无小事,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表情、每一句言语都透露着他们相应的心理需求。在与孩子的陪伴沟通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父母是他们强大的支持力量这是最重要的。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过,“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要有不被伤害的气场。”当孩子拥有了面对冲突的勇气,自然也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性格冲突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冲突管理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