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期对‘鸭梨’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2021-09-12 03:20张静增王晓宁丰美静张海霞张炳龙张玉星许建锋
中国果树 2021年9期
关键词:鸭梨发育期心病

张静增,王晓宁,丰美静,马 辉,张海霞,张炳龙,张玉星,许建锋

(1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 071001)(2 泊头市农业局)

‘鸭梨’(Pyrus bretschneideri)是蔷薇科苹果亚科梨属植物,是优良的白梨品种。‘鸭梨’成熟期较晚,栽培容易,是河北省的主栽梨品种[1]。华北各省、辽宁、甘肃、陕西、四川及黄河故道等地均有栽培[2]。在河北省‘鸭梨’产区,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采收,较耐贮藏,可贮藏至次年2—3月,贮藏期间易发生黑心病[3]。

采收期与果实的产量、品质及耐贮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适时采收的果实才能获得最佳的贮藏能力,过早或过晚采收均不耐贮藏[4]。适宜采收期的确定,主要通过盛花后天数、果实及种子色泽、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淀粉含量、乙烯释放量等多项指标综合确定[5]。目前,有关梨果实挥发性物质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直接影响‘鸭梨’果实的风味品质,采收期不同对‘鸭梨’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6]。提前采收是造成‘鸭梨’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果实未发育充分,物质积累不足,不能很好地体现该品种的固有品质,而采收过晚又造成‘鸭梨’不易贮藏,因此非常有必要确定‘鸭梨’的适宜采收期[7]。

目前,产区梨农基本按习惯采收,有些果农为提早上市争取高价,采青现象十分严重,果实远未达正常成熟状态即采收,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4]。习惯采收又致使采后梨果耐贮性能差,营养物质损耗快,黑心病等生理病害的发病率增高,降低了果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声誉[8]。为此,本试验旨在通过对不同采收期‘鸭梨’果实品质的观察与测定,以及贮藏效果的比较,探索‘鸭梨’最适宜的采收期,达到既提高梨果品质,又延长果实贮藏保鲜期的目的,提出适宜‘鸭梨’贮藏的采收期及生物学指标,以指导生产[9]。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供试‘鸭梨’果实采自河北省泊头市齐桥镇小闫坞村‘鸭梨’生产基地,树龄10 年,砧木为杜梨。

‘鸭梨’的采收时间分别为盛花后148、155、162、169、176、183、190 d(果实发育期148、155、162、169、176、183、190 d),以选定的20株长势健壮且树势相对一致的梨树为试验材料,采收时每次从树冠外围和内膛均匀采果,根据全树果实个数确定每次采收量,当天带回河北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进行果实品质的测定。

1.2 试验方法

选取果形端正、无机械伤、无病虫害、大小一致的30 个果实,测定其果实品质,包括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种子颜色、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等。然后将果实放入内衬厚0.03 mm 的聚乙烯保鲜膜袋(挽口)装箱,每个采收期果实装3箱,每箱装50个果实,置于(4±0.5)℃、空气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贮藏,每60 d 测定1 次果实的硬度,并调查腐烂率和黑心病发病率[10]。

单果重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果实硬度使用GY-1型果实硬度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使用PAL-1型迷你数显折射仪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果实种子颜色指数参考王文辉等[11]的方法;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使用HP 7890B/ 7000C GC/MS气质联用仪测定。果实腐烂率和黑心病发病率的调查,每个采收期每次调查15 个果,3次重复。

1.3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10 与DPS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收期对‘鸭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采收时期对‘鸭梨’果实品质有很大影响。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成熟度增加,果实品质逐渐提高。单果重逐渐增大,发育期190 d 的果实平均单果重达到334.33 g,显著高于发育期148、155、162、169 d的果实;果实硬度逐步降低,发育期176、183、190 d的果实硬度均显著低于其他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上升,发育期183、190 d 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在13%以上;可滴定酸含量逐渐下降,发育期190 d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10%;发育期190 d 的果实固酸比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期;种子颜色逐渐加深,发育期190 d 的果实种子颜色指数最高,为83.0,此时种子变为褐色。

表1 采收期对‘鸭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2.2 采收期对‘鸭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在梨果实中,挥发性物质含量是构成其风味品质优劣的重要感官评定指标,直接影响着梨果实的风味品质。因此,对挥发性物质含量的研究,更加有利于对不同采收期的梨果实品质进行评价[12]。将各采收期的挥发性物质组分经NIST library 和Wiley library 谱库检索,检出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不同采收期对‘鸭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有显著影响。‘鸭梨’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脂类、醇类、烃类含量整体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逐渐上升,其中发育期190 d 的果实脂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0.87μg/kg 和66.97 μg/kg,显著高于其余采收期;醛类物质含量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发育期190 d 的‘鸭梨’果实挥发性物质总含量最高,达到105.33μg/kg,且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期。

表2 采收期对‘鸭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μg/kg

2.3 采收期对‘鸭梨’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在贮藏过程中,果实硬度是影响贮藏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9]。由表3可知,在贮藏过程中,不同采收期的果实硬度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在贮藏第180 d 时,发育期190 d的果实硬度最低,仅为5.15 kg/cm2,果实口感较差。

表3 不同采收期‘鸭梨’果实冷藏条件下的果实硬度、腐烂率和黑心病发病率

果实腐烂率是影响果品贮藏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13-14]。由表3可以看出,‘鸭梨’果实在贮藏过程中,不同采收期的果实腐烂率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贮藏第180 d时,发育期183 d和190 d 的果实腐烂率分别达40.00%和46.67%,其次为发育期176 d 的果实,果实腐烂率为20.00%,表明采收越晚,果实腐烂率越高,越不适宜进行长期贮藏。

黑心病是梨果在贮藏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多种梨果均可发生,尤以‘鸭梨’为甚[15]。本试验结果表明,采收期与‘鸭梨’果实黑心病密切相关。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黑心病也越严重。贮藏第60 d 时,不同采收期的果实黑心病发病率均为0。贮藏第120 d时,发育期在176 d 以内的果实黑心病发病率较低,而果实发育期183、190 d 的果实黑心病发病率较高。贮藏第180 d时,除发育期162、169 d的果实外,其他采收期的果实均有黑心病发生,发育期190 d 的果实黑心病发病率最高,达到46.67%(表3)。

3 讨论与结论

科学合理地确定果实采收期可以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16]。崔建潮等[17]研究发现,常温贮藏的‘新梨7 号’果实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重和种子颜色指数均增加,果实硬度下降,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盛花后116 d 采收的果实最高。王文辉等[11]研究发现,随着采收期的推迟,‘黄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单果重增加,但采后货架及贮藏期缩短,贮藏期间黑心病病情指数增加,耐贮性明显下降。刘向平等[6]提出,掌握不同成熟度梨果实香气变化规律,对建立基于风味品质变化的梨果实采收和贮藏技术有重要意义,并发现采收期不同对‘鸭梨’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变化有明显的影响,晚采‘鸭梨’果实的香气成分总含量高于早采和中采果实。以上研究结果均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试验结果表明,需要长期贮藏(6 个月左右)的‘鸭梨’适宜采收期为盛花后162~169 d,不仅品质优良,而且耐贮性也较好;短期贮藏(不超过4 个月)可以适当晚采,盛花后176 d左右采收为宜;即时销售的果实,可以推迟到盛花后183 d前后采收。如果采收期过早,果实成熟度低,单果重小,产量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高,硬度过大;而且可能直接影响前物质的积累和合成相关酶活性,使得果实挥发性物质不能正常合成,或者合成量较低,不能呈现正常果实的香气特征[18],即使经过贮藏后熟也达不到‘鸭梨’应有的品质,这也是市场上‘鸭梨’品质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采收期过迟,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单果重增加,香气浓郁,果品品质提高,但采后货架及贮藏期缩短,贮藏期间果实硬度下降明显,果实腐烂率和黑心病发病率增加,耐贮性明显下降。

猜你喜欢
鸭梨发育期心病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不同发育期云南‘三台’核桃营养品质研究
设施葡萄果实发育期管理技术要点
关注孩子的“心病”
古人医心病
梨和驴
鸭梨冬菇汤治燥咳干咳
基于累积热量单位的甜瓜幼苗发育期模拟
西红柿的心病
“鸭梨妈”逼急任性儿:13岁少年弑母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