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摘要: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较为稳定,但在蚕业养殖过程中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蚕生长阶段的饲养方式、少回育技术的准确利用、大蚕条桑育的有效实施、规范簇中保护工作的蚕业生产培育手段。其次,阐述了蚕业衍生资源的利用方法。最后,为提高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加强了蚕业养殖过程中桑园的管理手段。希望对养蚕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养蚕;综合经济效益;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蚕桑业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当中。农业的发展,在不断影响着国内整体经济效益。蚕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中国蚕丝及蚕茧产量位居世界首位,但农业内部还需要提高养蚕的经营理念、生产模式及知识掌握水平。以保证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1 蚕业的生产培育手段
1.1 蚕生长阶段的饲养方式
为加强蚕业的生产培育手段,首先要根据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在饲养小蚕时可适当减少桑叶的投放,避免由于小蚕在发育时期受到过多残叶堆积影响而产生疾病,严重导致其出现死亡现象。养殖人员调节饲养方式并加强对小蚕的的关注度,加强环境清理定期进行除沙清叶工作,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环节不会受到影响[1]。
大蚕相比于小蚕而言,其免疫能力更高对桑叶的需求量也更高。饲养人员应分离大小蚕,增加其桑叶、树枝等投放含量,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蚕体健康并运用大蚕条桑育技术,使饲养方式更加多元化。
1.2 少回育技術的准确利用
蚕业中的少回育技术是结合蚕体的生理发育特点制定的人工干预技术,工作人员为改善蚕室内的整体温度促进蚕的生长,利用塑料薄膜来调节蚕座的整体温度。为使的桑叶可以长时间保持新鲜状态,应减少人工喂养的时间及给桑次数,纳入具有科学性的手段来达到蚕茧增产的效果,同时可以防止蚕种繁育纸张出现干涸现象。该技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正在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现如今,已经创造出能够符合蚕座大小的一体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养蚕过程中人力覆盖,少回育技术是根据多回育技术而进行定名的[2]。
该技术主要是针对于小蚕生长发育阶段来减少幼蚕使用桑业,少回育技术的开展可以有效缩短养殖人员的劳动力,减少饲养过程各种的桑叶投放及人工除沙次数,增加蚕茧整体产量。在国内蚕业调查人员的报道中已经详细标明,蚕业养殖基地运用少回育技术进行饲养,蚕种张数为18张,每张产茧量为37.6kg,总产量为592.7kg。其中特级茧的生产率已经达到52%,茧层含水量也处于下降趋势,运用该技术大幅度增加了蚕茧的产量。
1.3 大蚕条桑育的有效实施
在蚕茧繁育期间为保证蚕种的有效生长,养蚕人员加大了对大蚕的饲养力度。我国纳入先进国家的大蚕地面条桑育培养技术并结合传统的养蚕技术对大蚕进行培育,强化蚕座的立体型并在其中附加桑叶及桑枝进行喂食,在保证大蚕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减少养蚕过程中的人力损耗。大蚕条桑育技术的实施不仅会增加幼蚕的成茧概率,还能大幅度提升蚕种的生存几率,更可以方便养殖人员的喂养工作,以提高蚕业的整体生产水平[3]。
1.4 规范蚕茧簇中保护工作
养殖人员应重视蚕茧繁育过程中的簇中管理工作,加强对其的保护工作以保障蚕茧的整体产量。养殖人员应增加上簇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簇室的地势、光照条件、氧气含量、室内温室度等因素进行调整。根据上蔟面积制定合理的蚕座覆盖计划,保证其上蔟面积超出蚕座的一倍并将蚕种占地面积控制在每张55m2内。规范簇具的使用范围,制定方格型簇具,控制蚕种片数使其张数在180张以内,采用横向榨取的方式进行上蔟,对方格簇进行清洁减少其中浮丝、灰尘及其他杂物产生。
基于此条件影响下,养殖人员应根据季节因素影响制定合理的养蚕干预手段,加强蚕室的防护工作,减少室内的有毒气体生成,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性、温度、湿度等并将各项参数控制在适宜蚕种生长的区间。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我国养蚕技术也逐渐纳入了先进科学技术,但由于国内数控自动化运用时间较短整体起步较晚,导致养蚕工作一直处在人工养殖模式中,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还无法有效增加蚕业的生产效率。养殖人员在进行培育工作时仅凭自身经验,无法准确掌握蚕室的空气流动程度及整体湿度,调节程度不到位导致室内工作运行无法满足蚕茧发育需求从而影响其产量。为避免该问题产生,政府部门增加了重视力度,根据蚕室的结构进行调整,搭建小型蚕业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在秋夏季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运用小窗进行通风,保障内部空气流通性并安装现代化湿度测量设备,准确的对湿度进行调节。
2 蚕业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
2.1 蚕蛹蚕沙的利用价值
蚕是作为鳞翅目的苦冲,是卵的形式进行生长的,在蚕的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四种形态,分别是蚕种、蚁蚕、蚕蛹和蚕蛾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不断的进行吐沙。随着时代的不断变更,人们逐渐增加了对蚕的认知,养殖人员也注意到蚕儿衍生资源的重要性。经科学研究表明,蚕蛹不仅味道鲜美,更具有丰富的营养。其中具有充足的蛋白质,同时可作为化学药品的原料辅助疾病的治疗并且价格较低,可以作为补品存在。科研人员对蚕沙进行分析,经过实验操作后显示其可以运用在医学治疗场所当中,辅助人体肿瘤细胞的修复工作减少恶性肿瘤的扩散。同时蚕沙因为生产量较大,销售价格低廉并具有毒性小、粘合度高、循环快的特点,可以用作工艺产品的制造当中增加其利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多数公民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为加强蚕沙的利用率,市面上增加蚕沙枕、蚕沙茶、蚕蛹的销售力度,通过使用蚕沙枕可以改善水面状况,加强血液的循环。同时使用蚕业衍生产品可以降低人们的血脂,将胆固醇进行调节,以增加人们的免疫力。基于此条件影响下,蚕业相关产品的加工较为简单并可以广泛用于药品制造中,是保健品制作过程中的首选原料。
2.2 蚕蛹蚕沙的运用范围
蚕蛹蚕沙的价值体现在营养、研究、药用三个方面,其运用范围较广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蚕业养殖人员仅限于养殖工作方面,对蚕的药用领域掌握不足,所以为保证其衍生物能够充分被利用,应根据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加强市場内部、工艺制作部门、药用研究单位的宣传与推广。加强蚕蛹蚕沙在食用范围、药用范围、生活范围的应用,确保其生产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针对于食用范围的蚕蛹而言,人们在购买时应该注重挑选工作,避免买到死亡或不健康的蚕蛹作为补品。同时易过敏或免疫系统存在不足的人群不应食用蚕蛹,因为蚕蛹具有高蛋白的特性,如此类人群食用后易产生威胁健康的问题。养殖人员应在加强农药控制工作,减少在繁育过程中的农药使用,蚕蛹成茧前要做好消毒防范措施,在售卖前进行统一清洗,减少蚕蛹表面的毒素。同时,蚕蛹出现死亡现象要及时处理减少其病菌传染问题并不可将其腌制售卖,以减少人们食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 蚕业养殖中桑园的管理措施
桑树的种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较为重要,其生长发育时的温度需求不高,在我国南北方被广泛种植。桑树的叶片、果实及种植基地都可以被有效利用。为提高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制定合理的桑园管理措施,使与养蚕关联的经济作物能够被有效利用,增加养蚕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来源。
3.1 桑叶的运用区间
桑叶不仅可以用作于蚕业养殖过程中,还可应用在药品制造当中。桑叶气淡、味苦可用于治疗风热头痛,可碾碎敷于皮肤表面,也可直接内服具有清肺润喉、驱风散热、明目清肝的功效。现如今,已纳入人们食用的保健品当中。
我国饮茶文化历史悠久,桑叶加工方式较为简单并且无毒害,可以作为茶叶供人们饮用。所以,为提升桑叶的利用率工作人员加强了对桑叶的采摘力度,将其进行统一加工,将桑叶进行烘干、晾晒、包装并以茶叶的形式引进到市场当中。工作人员增加了桑叶的提纯技术已满足市场对茶叶的需求,不断的将桑叶茶进行开发,进而形成方便人们携带的压缩桑叶茶饼。基于此背景作用下,不仅拓宽了桑叶的销售市场,还增加了桑叶的应用方向,使养蚕过程中的经济作物被合理应用,保障生产人员的经济效益。
3.2 桑葚的经济走向
桑葚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可以作为水果供人们品尝。桑葚的采摘较为便利味道酸甜,其中的营养成分较高。所以,桑葚长期受到群众的欢迎。桑树种植企业为保证经济效益已将其推入市场,加强对其的加工及包装工作,以保证企业的经济走向。
3.3 桑园的开发利用
桑园在建设期间会在上方种植桑树基层设置鱼塘,营造出符合生态发展需求的生物链。工作人员将桑树的果实及叶片进行采摘,桑叶用作喂食蚕儿并将蚕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倒入鱼塘中,为鱼类增加营养及增加桑树的肥料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蚕业养殖人员的废物处理工作,还可以小程度维护生态平衡减轻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加强桑园的开发利用,可开展桑园旅游业,合理规划桑园景区观赏价格。增加内部的娱乐项目,以收费的模式让旅游人员自行采摘桑葚、钓鱼等活动。这样可以使桑园的生产运作满足建设人员的经济要求并能够将其进行全面开发,使养蚕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提高蚕业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应增加养蚕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工作,加强蚕业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若未落实到位,不仅会增加蚕业养殖人员的工作难度,还会对蚕业整体发展造成影响,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的经济建设。所以,要重视桑园的管理工作,增加养蚕人员的饲养方式,明确蚕业衍生资源的应用方向。以保证蚕业乃至整个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费建明.大蚕饲养机械研发与连续化养蚕技术(模式)集成项目通过验收[J].蚕学通讯,2021,41(3):33.
[2] 于量,陈抒怡.中国服饰:走技术流,到上游去[N].解放日报,2021-08-18(012).
[3] 唐震.省力化种桑养蚕技术要点分析[J].广东蚕业,2021,55(6):5-6.
[4] 平光明.探究种桑养蚕机械化发展及建议[J].农村实用技术,2021(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