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方法与效果分析

2021-09-11 21:23杨小林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9期
关键词:急性期人性化护理脑卒中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我院在2018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4例,分组时以随机抽签法划分,共分为对照组(n=27,使用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n=27,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评价护理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同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WHOQOL-100评分则明显升高,对比差异P<0.05。经过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发现,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价值高。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人性化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9-271-01

急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绝大部分患者病发后可出现不同程度语言、吞咽、运动功能等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影响[1]。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方法也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理念的不断转变及模式更新,人性化护理方法开始受到人们关注,它主要以患者为中心,能实现身心护理有效结合,满足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2]。为此,本文选取了2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该模式的护理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27例与实验组27例。对照组男女分别15、12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65.51±5.23)岁,病种:急性脑出血11例,急性脑梗死9例,短暂性脑缺血7例。实验组男女分别17、10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64.70±5.24)岁,病种:急性脑出血12例,急性脑梗死10例,短暂性脑缺血5例。通过对两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种)进行比较发现,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符合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重要脏器衰竭,患者及其家属都已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与。

1.2方法

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房环境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及生命体征记录等,期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心理护理:急性脑卒中患者即使在挺过危险期后也会因为担心各种并发症、后遗症发生而出现心理压力,由此产生急躁、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对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遵循人性化护理原则,在规范操作情况下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引导其正确排泄不良情绪。向患者举例以往成功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细节护理:患者居住病房环境应尽量布置舒适、惬意,确保相关医疗和娱乐设施齐全,病房内设置隔帘,保护患者隐私,让患者感觉被尊重。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在卧床期间可能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所以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更换体位,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积极向患者普及急性脑卒中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等,遵医嘱为患者用药时主动告知患者药物功效、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让患者更好地了解本病知识及治疗手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康复护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肢体康复:对患者进行良肢体位摆放,初始先进行翻身、站立训练,配合四肢、脊柱功能被动训练,之后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鼓励患者下床短距离活动。待病情较稳定后,指导患者行上下楼梯训练;其次是吞咽障碍训练,加强对患者口腔卫生的护理,在评估患者病情好转情况下,适当开展摄食训練、吞咽训练等;最后语言功能训练,包括发音训练及舌肌、软腭等刺激锻炼。训练时间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对比两组神经缺损功能(NIHSS)评分,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上下肢运动、语言等15个维度,分值为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3,4]。

(2)对比两组WHOQOL-100生活质量评分,包含社会功能、自理能力、心理功能、思维、言语、精力、活动、情绪等项目,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3)应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技巧、护理规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基本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以下)3个分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计算,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若P<0.05,表示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IHSS评分、WHOQOL-100评分

将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WHOQOL-100评分进行对比发现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两组NIHSS评分发现较前降低,WHOQOL-100评分较前升高,而实验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实验组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脑血管意外,会导致患者出现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非常重要,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增强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现有的护理模式存在较多缺陷,主要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表现等给予对应干预,比较偏重治疗方面辅助,对患者实际护理需求不够重视。

随着临床护理学研究地深入,对护理模式、理念等也有了一定更新优化,近年来所提出的人性化护理成为重要护理模式之一。人性化护理能够在规范护理措施前提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人文关怀为理念,以健康为护理目标,充分尊重与考虑患者感受,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效规避护患纠纷发生,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5,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经人性化护理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WHOQOL-100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再次证实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更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始终坚持人性化原则,主要通过心理、细节、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多方面共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尽快好转,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其对护理工作满意。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构建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朱祖燕.急性脑卒中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145,159.

[2]寇理江,赵晓伟.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1):163.

[3]陳露.急性脑卒中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探究[J].健康之友,2019(24):264-265.

[4]高庆.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7):120-121.

[5]邵才蕊.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东方药膳,2020(1):146-147.

[6]赵晨雷.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康复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2):222-223.

作者简介:杨小林(1987 年 12 月),女,汉族,广西河池人,主管护师,本科,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护理方面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急性期人性化护理脑卒中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