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文言文预习提示编写研究

2021-09-11 16:59鲁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文言文

鲁晨

内容摘要: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预习提示的编写遵循了语文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了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可操作性强、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文言文学习能力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领悟文言文内涵情感,获得健康审美情趣。

关键词:部编教材 文言文 预习提示

文言文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但由于文言文写作年代久远,与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会有一定的难度。文言文预习作为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十分注重文言文的预习,在预习提示编写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一.可操作性强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预习提示给予学生具体方法,可操作性很强。以往教师在布置文言文预习作业时,往往仅指出这篇课文要预习,具体预习方法和预习要达到的目标并未明确传达给学生,学生在接到预习任务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完成预习任务。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不同的,对预习任务的理解是不同的,预习效果也各不相同,部分学生的预习效果会低于教师的预习期望,这会使教师接下来的文言文教学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步。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提示部分对教师和学生的预习工作做了具体的阐述。教师在布置文言文预习的作业时,可以将此作为参考。而学生在有了较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时,预习方向更加明晰,预习方法更加正确,预习的效率也会提高。在有了具体明确的预习目标和预习方法后,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授课时会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和水平有了初步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接下来的授课。如在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的预习提示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了“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说出几篇属于这两种文体的文言作品。可以看出,预习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铭”和“说”这两种文体,预习方法是查找资料。学生明确任务之后可以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一系列的方法进行查阅,从而完成预习任务。学生在了解这两种文体的同时,也对这两篇文言文的题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编者在编写部编本文言文预习提示部分时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没有偏于两者中的一者,而是尽量使两者都不失偏颇。文言文阅读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在部编本的预习提示中,编者也注意到这一问题,所以在部编本的预习提示中,编者编进了义务教育阶段中第四学段(初中学段)适合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狼》预习提示的第一部分,预习方法为:“先不看注释,看看能否大致读懂课文,不懂的字句可以猜一猜,也可以暂时略过。然后借助注释,再读一遍,看看不懂的字句是否猜对了。”[2]这里部编本为学生提供了“猜读”和“注释”相结合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学生通过预习《狼》这篇课文掌握这种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阅读其它的文言文,做到了“授人以渔”。同时,部编本在预习提示的另一部分也强调了人文性。同样是在《狼》这篇文言文中,第二部分的预习提示为:“人与动物之间也有斗争。描述这类作品的关系,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反衬人的渺小,还有的则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读时注意思考:本文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3]在第二部分的预习提示中,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落脚点做出思考,进而引发学生对《狼》这篇文章人文主题的思考,体现了部编本注重学生人文性的培养。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部编本的预习提示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以在文言文预习提示的编写上给学生和教师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出现的新兴事物为文言文学习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部编本的预习提示没有将学生和教师的自主性所限制,相反,部编本的预习提示给教师和学生保留了大量的自主发挥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发挥,避免出现“一刀切”所造成僵硬化的预习方法。如八年级上册《三峡》的预习提示的第一部分:“三峡景色奇绝,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江中水流湍急,险滩密布,历代文人多有吟咏。课外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4]在这一部分的预习提示中,部编本仅提供了预习目标: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但具体的查找资料的方法却没有限制,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三峡的图片或者有关介绍,也可以查找相关的书籍,还可以观看有关三峡的纪录片,居住在三峡地区的学生甚至可以亲自去三峡地区感受三峡山水的特点。部编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课外资料去进行文言文预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椎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1]合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合作意识的培养都被集中在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两个板块进行,这样割裂式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们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文言文的写作年代久远,预习难度较大,学生在预习时往往需要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部编本在文言文的预习板块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这样不仅持续性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文言文的预习。如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预习提示的第二部分:“借助注释,把握课文大意。画出你不懂的语句,与同学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如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预习提示的第一部分:“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搜集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诗词名句、成语典故,与同学交流。”[5]可见,部编本教材在预习提示部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文言文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难理解、难教学和任务重已经成为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反映的问题。文言文的预习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并主动解决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会為教师在接下来的文言文教学减轻一部分不必要的负担。学生只有在对文章产生兴趣后,才能发挥其主动性去阅读文本。部编本注重在预习提示中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来激发其探究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预习提示第一部分:“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想一想,作为前辈学人,作者会对后学说些什么?”[6]部编本预习提示首先向学生说明这是一个临别赠言,然后提出作者会对后学马生说什么去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能力形成地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编本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在文言文预习提示中隐形进行的,部编本文言文预习提示中已经在初步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预习提示第一部分:“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到任以后,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本文就写于这一时期。朗读课文,结合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7]部编本首先给出学生这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去预习这篇文言文,接着提出了预习目标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如果想要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要做的工作是读通文章,理解文意,然后才能结合预习提示中所给出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在文意疏通方面,还是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方面,学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从而隐形地完成了在预习任务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95.

[3]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05.

[4]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2.

[5]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16.

[6]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4.

[7]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8.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何为“言”,何为“文”——从“言、文并重”看文言文究竟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阅读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