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作者:葛家澍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ISBN:978-7-5505-0147-8
出版时间:2011 年7 月
定价:42 元
“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在会计史上出现较晚,但是财会领域对财会报告公允性的要求却由来已久。“公允”作为财会理想状态下能够实现的最大“价值”,必然会与现实交易的实际价值产生差异,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实际交易价值。那么公允价值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即客观反映资产在理想状态下的定价期望,因而公允价值具有假设性、合理性、严谨性等多种特点,对于财会报表编制、金融市场研究、上市企业股权转换等都具有显著参考价值。切实深入研究探索公允价值会计在财会领域的作用和影响,可以为财会、金融领域体系完善和优化,以及地区金融政策、宏观调控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公允价值会计研究》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学家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论文集,囊括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多层面实用性理论知识。该书作者先细致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论财务报表的改进、关于公允价值真正含义的探讨、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缺点等公允价值财会要点知识,然后深刻解析了两篇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评介。该书观点阐述明晰、深入浅出,兼之用语通俗简洁、精炼生动,可作为高校财会相关专业教学辅导书籍,也可作为企业、单位财会工作人员参考阅读资料。
自2008 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正是因其理想性、合理性等特征,公允价值会计在各国会计界、金融证券界饱受争议的同时,也备受关注。《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就公允价值争议进行细致分析探讨,其论点清晰、逻辑严谨周密,可作为财会、金融证券研究人员借鉴。随着金融、财会领域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深入,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危机传染的作用争论愈发热烈。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课题([2019]176 号193202)项目的支持下,笔者结合金融领域经典案例及公允价值相关国际会计准则,浅析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的重要影响及作用。
参考《公允价值会计研究》中关于“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的阐释,我们可以发现,公允价值会计本身具有明显内在缺陷:其一,非完全存在性。从现行公允价值的普遍定义来看,其定义表述强调的是交易活动能够完成的“自愿度”或者“接受度”,关于交易数量对公允价值的影响则未作表述和阐释。但是在实际的交易活动中,对于不同的交易数量,市场交易双方对“卖出”和“买进”的价格规定显然存在差异。这也就出现一个疑问,市场交易双方在面对任意交易数量的资产时,是否一定存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资产交易金额”。借用边际效用原理强化对公允价值的界定和表述,可以发现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市场最优买入交易数量与交易价格呈反比,当市场交易最优买入数量函数与最优卖出数量函数存在交点时,则可称为市场供求均衡。同时,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降低交易价格是卖出方想要实现资产全部售出的根本前提。而事实是,卖出方此时将交易价格降低并全部卖出的意愿并不高,于是卖出方选择将资产存留一段时间,那么在此时就不存在所谓的全部资产卖出的“公允价值”,这就是公允价值的非完全性。如果卖出方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仍采用活跃市场报价,那么卖出方资产就出现价值虚增。
其二,自膨胀性。假设企业在正常、合法的经营活动中实现某一利润值A0,但是整个股市中股权资产价值却实现一定增值B0。与企业正常经营利润有相对应的现金基础相反,公允价值增值的市场交易资产并无与之相对应的现金流,于是纯粹的股权资产价值泡沫出现。B0/A0 就是公允价值的自膨胀倍数向量。虽然公允价值的自我膨胀过程不会以很快的速度出现,但是极有可能出现膨胀能量累积然后在外部刺激下爆发从而影响股市稳定的现象。
结合《公允价值会计研究》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的深刻剖析,可以明确,在具体市场资产交易中,个人和政府拥有的固定股权越多,对公允价值泡沫的减缓作用越明显。公允价值的非完全存在性决定了在公允价值不存在时,如果仍以市场活跃报价来计量市场资产无疑是行不通的,而且将市场活跃报价与公允价值相等价必然会导致价值泡沫的出现。也就是说,金融内部估价模型由于公允价值会计本身的缺陷出现不稳定,并强化了金融机构与资产市场的混响效应,从而加速了金融危机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