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质健康测试是高等职业院校中一项重要的体育工作,提高体测成绩对于学生、学校和整个社会来讲都有重要意义。影响体测成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影响体测成绩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工作。
关键词:提高高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知道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主要依据。[1]
在教育部、国家体育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知教体艺[2007]8号中第二条规定《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由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教处部门,校医院(医务室),学工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2]
从以上文件可以看出体测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项,而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工作。体测工作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要高度重视、严格把关,在确保数据真实,过程规范的前提下开展体测工作。
1.加强学校学风建设
体测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全校各个部门协同才能保证基本开展,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学校并没有形成这样的良好风气,很多部门甚至教学部门都是摆出事不关己的态度。认真学习体测各项文件要求,从上至下严格要求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
体育测试工作不同于其它学科的考试,体育测试这种带有技术操作特性的考试具有高度透明、高度公开的特点。所考项目,所有成绩,测试方法等等学生们参照共同的标准,都可以通过教材和网络查到相关结果。一旦体测工作失真将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损害学风建设。只有认真的完成体测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从根本上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国家满意的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2.学生、学校奖惩结合
《标准》中对学生体测成绩和学校体测情况分别作出了相关规定,各地教育部门也都对当地学校的体测成绩提出了指标要求和相应的奖惩要求。可实际上这些文件和制定的奖惩要求并没有得到落实。《标准》中关于学生体测不达标的这一项规定就鲜有执行,基本上已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通例,在评优评先方面体测成绩也没有被纳入考核体系。惩治的目的是督促,就目前2016修订版的体测成绩标准来讲,体测达标的难度相比上一版本和前几个版本下降了不少,而从近几年的体测结果来看确实越来越不乐观。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体质健康事关学生与国家的未来,必然会带有一些强制性质,而失去了所有奖惩之后体测变得无足轻重。学生们对体育课成绩的重视程度反而超过了体测成绩,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参加测试虚于应付,没有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测试项目,没有完成所有测试项目的学生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学生无故不参加任何测试项目。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拉低了体测的整体水平,也使得体测数据严重失真。
首先,对于体测成绩优秀的同学一定要给予必要的奖励,这是区分达标和优秀的唯一办法,对于体测达标的同学也要做出相应的认可。其次,要将体测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体育课成绩,并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将体测成绩与评先评优、学位授予进行挂钩。最后,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落实监督职责,对学校的体测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3.加强学生体质测试技能训练
从国家第一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到今天,体测项目里始终有对运动技术的要求,有些项目的技术要求甚至还比较高。比如说立定跳远和50米跑,这两个项目是检测学生爆发力和快速力量,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好相应的动作技术哪怕有很优秀的专项力量也难以取得优秀的成绩,对于达标成绩来讲运动技术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尽管这两个项目的及格要求相比以前的体测标准降低了许多难度,但是在这两个项目上仍然有一些同学不能及格,并且以女同学居多。50米跑和立定跳远是两个从学龄教育开始就经常开展的教学项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在这两个项目上的技术表现是零基础,而大学的学习阶段也是这些学生有机会完善这两个项目技术的最后一站。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以开展体育选项课无主,但是利用体育课的身體素质练习时间来加强一下技术环节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立定跳远这个项目上要重点提高学生跳跃的协调能力,通过一定数量的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消除畏惧心理,这样才能建立起正确的用力顺序和用力方法。
在50米跑这个项目上大部分同学完全不知道起跑动作和过终点技术有什么要求,严重制约了该项目的成绩,另外步幅过小也是50米成绩不好同学的一大通病。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就能让学生基本上掌握50米起跑和过终点的技术并能使该项目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而步幅的训练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也需要更强的针对性。
4.建立课外体能训练机制
体测项目里加强技术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部分本身存在较大技术缺陷学生的成绩,但是要取得优秀的成绩,必须要注重平时体育锻炼的积累。体重过大尤其是单纯因体脂过高引起的超重是体测中最大的障碍,体重过大不仅在BMI这项中拉低了成绩,也给其它测试项目产生了很大的负担。控制体重尤其是降低体脂含量不是依靠多运动就可以实现的,练什么、如何练,以及合理的饮食都是不可或缺的。科学系统的训练是所有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尽相同,在体育课中式不能够有条件解决这么多有差异性的问题的,所以只有建立课外体能训练机制才能将更多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起来,也是最大化利用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本文分析了影响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各种原因,既有社会、学校层面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既有技术能力的问题,也有身体素质的问题。实际情况中这些问题的方面可能更多也更为复杂,所以每个学校都要仔细分析自己的问题,认真研究自己学校的教育资源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提高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修订).
[2]《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2014).
作者简介:秦斌(1981-),湖南永州人,副教授,重庆商务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