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国博弈中,意识形态的较量从来不缺席。中国日益崛起,有些势力容不得中国的发展,想方设法对中国进行诋毁,借助互联网对中国学生进行洗脑。翻译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长期浸润在英语语言学习之中的他们,若没有正确的认识,很有可能被这些不良思潮影响。在后疫情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四个自信”,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后疫情时代
202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政府的带领下赢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的伟大胜利,世界卫生组织及许多国家对中国抗疫成就大加赞赏,这有力彰显了中国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人民对国家的制度信任达到峰值,然而, 西方反华媒体绞尽脑汁污蔑中国,诋毁中国,各种“甩锅”和污名化行径警示我们,在大国博弈中,意识形态的较量从来不缺席。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再加上翻译专业学生专业的特殊性,长期浸润在英语语言学习之中的他们,若没有正确的认识,很有可能被一些不良思潮影响,看不到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在后疫情时代,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兴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多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四个自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1.专业课教师在思政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类信息、言论、良莠不齐,再加上翻译专业学生专业的特殊性,长期浸润在英语语言学习之中,西方语言文化以及各种信息中,泥沙俱下,良莠不齊,所夹杂的不良文化意识和“全盘西化”的错误观念将不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也不利于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育人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探索真知,追求人的本性。而学生的本质不仅仅是学会一点技能和本领,学会如何考试,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求真,求是,求实,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如果学生学习再好,品质不好,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老师也不是合格的老师。因此,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高校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凸显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
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8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一位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因此,在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任,除了由思政课程承担,其实,更多的应该由专业课教师实行。加强了专业教师的思政建设,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就抓思政课程建设的主阵地。具有良好思政素养的专业课教师大有可为,他们可以利用线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各种线上的沟通方式,如微信,扣扣等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全面完成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
2.后疫情时代专业课教师的角色功能的特殊性
后疫情时代,武汉高校实行了线上学习沟通与线下教学结合的新模式。一些学术讲座、会议、专业课的宣讲会、社团招聘会、工作招聘会等都通过网络进行,钉钉、腾讯会议、WeLink、QQ、微信等交流软件让同学们相聚云端,正所谓“一机在手,应有尽有”。然而,这种“点对面”的沟通方式极大地减少了与学生的“面对面”接触。让老师无法捕捉到学生的细微的思想动态变化。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利用自己所教课程,主动寻找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如鼓励学生线上问问提,鼓励学生碰上困难,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或是心理上的,都可以与老师私信,做到有信必回,用心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这种网络“点对点”的沟通,比面对面的沟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亲其师,则信其道。”真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专业课教师用自己的努力,真心,爱心去温暖学生,用自己的学识以及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这样在课堂上教学中去实施思政教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汉英翻译课堂实施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
首先采用以陈宏薇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第二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然后教师根据教程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翻译水平,结合时事以及中国的发展,自主研发融入思政元素的讲义,如以“基于英汉差异的汉英翻译策略”为例,教师可以打破教材中例句陈旧过时的现象,在自编课件中融入最新的流行词汇的学习和翻译,精选中国传统文化材料的学习和翻译,精选《辉煌中国》材料的学习和翻译,以及美国和中国抗击疫情的资讯的翻译。具体操作如下:
课堂的第一部分:十个最新流行词汇的学习和翻译,让学生学习其翻译技巧,帮助学生了解近期国家发生的大事,做到两耳闻听窗外事,心系祖国的读书人。
课堂的第二部分:精选中国传统文化材料的学习和翻译,引领学生学习插入语句式的翻译技巧,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及其博大精深;精选《辉煌中国》材料的学习和翻译,引领学生学习主语确立的翻译技巧,并感受中国近几年的巨大发展,感受祖国的蓬勃发展的中国力量;了解美国和中国抗击疫情的资讯并进行翻译,引领学生学习多枝共干的翻译技巧,并感受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中的决策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激发爱国情怀。
课堂的延伸部分:将下一次课堂的内容以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进行翻译,鼓励学生将老师讲过的翻译技巧运用到作业的翻译中,同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网上的优质翻译慕课,感受中国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巨大便利。
结合课程特点,主要从从教书和育人,社会,职业以及从个人等四个维度,把学生个人成长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能够明辨是非,保持坚定的爱国立场。
4.结语
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并非易事,需要专业课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政素养,还需要专业课教师具有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自觉自愿地努力将思政教育做到最好。
参考书目:
[1]后疫情课程思政 从抗疫精神开始,教育部网站,2020年06月09日
作者简介:吴春梅(1969.2—),女,四川万县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