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形意拳中的“意”和“形”

2021-09-10 19:14巩振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武术动作意识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国运兴,体育兴,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武术作为体育的重要分支,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形意拳是中国武术发展历程中诞生的一个拳种,它是在对各种象形拳术总结基础上的创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成熟期形成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武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之一。本文通过查阅资料从形意拳的形成发展及与其他拳种对比分析,从根本上了解形意拳的“形”和“意”,得出长期练习能促进人体内外各系统的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长期以往,还可以促进人的机体健康和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

关键词:形意拳;意;行;结合

1.形意拳简介

1.1形意拳的概念

“意”即意识,是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象自觉能动的反映,具有高度超前、超越的反映能力。在武术运动中,武术意识是指人对武术动作的分析、理解和思维,为追求攻防、健身、表现效果或三者兼有的效果,产生对武术动作起支配作用的内在活动。它是潜藏内隐、含蓄深沉的一种形式上的潜存,是人体在虚灵状态的某种精神。“形”,就武术动作而言,是指运动中人的整体外部形象或形态,是一个完整动作的静止形象,即定势动作。也可以是动作过程中人的整体运动形态,包括腾空瞬间的造型、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形态和整套动作的结构形态[1]。形意拳也叫“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关于形意拳的得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这个拳种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要高度统一,所以才命名为“形意拳”。第二种观点,这个拳种是取动物的特长,来象形取意,取法为拳,所以才会被称为是“形意拳”。总的来说,形意拳是由形拳和意拳两大部分组成的,它的内容以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为基本拳法,技法则是以三体式为基础,而这当中形拳指的是十二形拳,是吸取了十二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创编成的,故言“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悟”之号[2]。意拳指的则是五行拳,五行拳是根据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的原理,取之于身创编而成的。显形于外者为形,隐藏于内者为意,内外相合,形与意配,这就是形意拳命名的由来了。

1.2形意拳的形成与发展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内家拳拳种之一,是以锻炼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的拳术。形意拳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据考证,形意拳形成于明末清初,最早流行于山西永济一带,尊村人姬际可字隆丰第一个开始传授这种拳法。自清朝乾隆年间,形意拳在河南、山西、河北一带就广为流传了,并且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运动风格。山西一带的形意拳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十二形拳为主,有些地区站姿不用三体式,而用“六合式”,“站丹田”。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锤等,还有对练和各种器械,特点是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一带流行的形意拳大多被称为“心意拳”,拳法以十大形、四拳八式为基本拳法,而桩法有鸡腿桩、鹰熊桩等,单练套路也有龙虎斗、十形合一、上中下四把等等[3]。形意拳的形成,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完善的拳术理论,无论从它的技法特色上还是理论上来说,都蕴涵了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色彩,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拳术动作有机地统一。

2.形意拳中的“意”和“形”

2.1形意拳中的“意”

所谓“意”,是指习者的思维器官,对于形意拳的理论原则及其具体的行功实践要求进行思想活动后,所产生的认识结果在思想意识中的反应而形成的意识要求。习练者有了这种意识要求后,在行功实践时则必然会以这种意识要求去求达感性的认识,使自身的运动按照形意拳拳的理法要求进行。

2.1.1形意拳中的进攻意识

人的随意机能与生俱来,当人受到外力侵袭时,无非有两种本能的反应:躲闪或顶撞。而修炼形意拳者必须改变人的这种随意机能,做到遇力既不躲闪,也不顶撞、即“不丢不顶”。以意识控制劲力,内动牵引外动,它非一朝一夕而可得。“用意不用力”虽非虚无缥缈的高超境界,但不易掌握,难以驾驭。要求无论是走架还是打手,每一举动都必须用意来指挥,以意去求其精微巧妙,切不可用力。习者在这种运动过程中的感觉、思维和想象等等各种心态活动的总和,统称为“用意”。当形意拳的理法要求作为在行功实践中所要取得感性认识的结果,预先在习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意识观念时,习者在行功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以这种意识观念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所以,当这种意识观念的活动由习者的思想器官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发生作用时,就会使人体的随意机能实现习者的意识要求。若能用引劲引導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落空,或已知重心不稳而不甘心的企图寻找依托力而慢慢落空,效果将更好。把收劲收在透劲处进逼对方,随后的快速的内收,能使对方产生激烈的落空;而保持着透劲的内收则更有迷惑性,可使对方不由自主的脚下浮起,为发放赢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2.1.2形意拳中的防守意识

防守,指守卫,把守,语出《鬼谷子·符言》:“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4]。形意拳中中的攻击与防守意识是对立统一是的,拥有有效的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而巧妙的防守又是进攻的基础,如果只有排山倒海的进攻之势,而无防守之意识,让对方抓住空挡,猛烈反击,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只注重防守,疏于进攻,被对方追着打,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力,也就失去武术的魅力,所以攻防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防守技术是整个体系中的极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有效的保护自己而且能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一类是接触性防守,以手臂、肘、腰背、腿、膝、和脚等技术动作来阻截格挡对方进攻;另一类是不接触性防守,以脚步的快速移动、身体下潜或左右躲闪来避开对方的进攻[5]。反击技术是在躲闪或阻挡对方攻击后,趁对方攻击动作落空,身体失去平衡或露出空当的瞬间予以重击。但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防守仅是一种手段,都不是目的,而是最后的反击才是真正的目的,反击通常运用的一些技术动作包括踢、打、摔、拿等各种组合进攻动作。

战术意识是双方在实战中为达到待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思维的灵活性、敏捷和创造性是战术意识的决定因素。防守反击的战术意识,要求能及时准确地判断进攻者的进攻技术和意图,并通过自己潜在的思维意识果断做出防守反击的技术动作,以战胜对手。

2.2形意拳中的“形”

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其基本内容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其中五行拳对应的是五脏的保养。劈拳属金,如斧劈物,养肺脏。崩拳属木,似箭射物,养肝脏。钻拳属水,如泉似电,养肾脏。炮拳属火,架打如炮,养心脏。横拳属土,如弹翻滚,养脾脏。十二形也有各自针对保养的部位,例如,虎形有猛虎归洞桩,可改善睡眠;鼍形可使腰背灵活,有利肾脏;燕形是练丹田行气,《抱朴子内篇》称:“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6];鸡形有金鸡独立,练腿力和大脑平衡。站猴桩则有利于内脏养护,站猴桩最大的特点是含胸拔背,含胸拔背不是凹胸凸背,而是将“胸口、后背的筋撑开”,不是弯曲脊椎,而是将筋撑满,背筋撑圆后要懂得肩窝吐气,内脏可达通透[7]。

2.2.1头要上顶、颈要竖直

在形意拳理论中,称“头为周身之主”。打拳时,头要保持中正,颈部有意识地竖立起来,好像顶着东西怕掉下来的样子。动作尽管有些起落旋转,头部始终要向上顶劲,不可俯仰歪斜或自由摇晃。形意拳对头部的要求和太极拳的“虚领顶劲”,“头顶悬”大致相同,形意拳理论强调“头部正直,精气贯顶”。在顶头要领中,既要避免颈部松弛无力,又要防止颈部紧张僵硬。在形意拳古拳论中,把周身各部姿势要领概括为“八要”,也称“八字诀”。即:一顶(头顶、掌顶、舌顶)、二扣(肩扣、手足扣、牙扣)、三圆(背圆、胸圆、虎口圆)、四敏(心敏、眼敏、手敏)、五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臂抱)、六垂(气垂、肩垂、肘垂)、七屈(臂屈、腕屈、腿屈)、八挺(颈挺、腰脊挺、膝挺)。其中所谈“颈挺”是要求颈部舒展,自然竖直。不可做成头颈梗直、僵挺板直,阻碍头部灵活转动。与头顶、竖颈相关的,还要做到以下几点:神态要自然,精神要集中,不可皱眉怒目,咬牙切齿。口要自然闭合,牙要上下扣好,舌尖抵住上颚,以利津液分泌。呼吸要鼻孔,不可张口。下颌注意向里收合,不可外突[8]。

2.2.2肩要松、肘要坠

在上肢活动中,形意拳称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松肩”也称为“沉肩”或“垂肩”。在练习中要随时注意肩关节松沉;肘关节松坠;肩窝处微微向后收引。这样不但促进上肢的舒展,并且使上肢关节肌肉产生一股争衡力量,动作沉稳扎实。松肩和舒胸(含胸)结合起来,还可以帮助向下沉气,使下肢更加稳固。形意拳的打拳出掌,臂部不要完全伸直,肘关节略呈弯曲下坠,这和长拳的练法不同。凡是两臂收放,肘部要紧靠两肋,使整个身体的力量贯注到上肢,周身完整一气。

2.2.3腕要塌、掌要撑、拳要紧

形意拳除了少数动作用掌方法稍有不同(如鸡形、龙形、猴形等),在基本练法中,出掌的手型都要求腕部下塌,掌心向前下方,既有向前顶的力量,也含有向下按的力量。五指要分开,食指向上挑劲,拇指尽力向外撑,虎口成半圆形。掌心内含,手的各部都不可松软懈怠。根据这些要求不断地操练,会使指、腕各部的力量有很大增长。凡属握拳的动作,初步要求握紧,以增加臂部的力量。拇指全屈,端节压于食指、中指中节之上。向前打拳时,腕部不可上翘,拳面微向前倾,力量贯注到拳的最前端。

2.2.4背要拔、胸要含

“拔背”也叫“紧背”、“圆背”,它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第一:由于头向上顶,颈部竖直,腰部向下塌,就使脊背有上下拔得感觉。第二:借助于两肩松沉,肩窝后引,胸部内含,掌或拳向前伸,背阔肌尽力向左右伸展。这样使背部肌肉上下左右都维持一种张力,得到锻炼。“含胸”又称“舒胸”、“松胸”,是指胸部舒松含蓄,不可挺胸外突。含胸和拔背是相互联系的。做到了拔背也就体现出了含胸。如果胸部突出,两肩后张,则背也就谈不到'拔’了。含胸拔背完全顺乎人体的自然形态,不要故意造作。挺胸收腹或弓背缩胸,都是不正确的。不要因为“松肩”,而使背部过分前扣,形成“驼背”。也不要只注意脊椎挺直,忽略了背肌的左右伸展,造成挺胸或鼓腹的毛病。在形意拳练习中,含胸拔背的姿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动作的变化有所伸缩,以助拳势,也时胸背得到更多的锻炼。

2.2.5腰要塌、脊要正

形意拳动作朴实无华,窜蹦跳跃较少,所有变招换势,左旋右转,着重于周身的完整和协调。如果腰部松软无力,整个动作就会失掉中心打拳出脚必然漂浮。因此,在练拳过程中腰部要始终塌住劲,起到主宰作用。形意拳歌诀中讲:“前俯后仰,其势不正;左侧右倚,皆身是病”。又说:“身如弩弓,拳似箭”。这些恰当地表明了腰身的形态和作用。如果躯干不能贯串挺拔,起不了弩的作用,动作一定支离破碎,漂浮无力。塌腰决不是腰脊僵滞,而是松展自然,富有弹性,成为上下肢动作的枢纽。脊椎的要领和腰部不可分割,只要注意塌腰和顶头,就会做到脊椎正直。练习中,随动作转换,脊骨应有所伸缩、转折,以帮助臂、腿、腰的蓄劲发力,但不能故意扭曲和摇摆。

2.2.6臀要敛、肛要提

形意拳要求臀部有意识地向里收敛,不可外突翻臀,有的称为“提肛裹胯”或“谷道内提”。收敛的方法是肛门的括约肌稍加收缩上提,好像仍住大便的样子,但是不可紧张前挺。这样就约束了臀部外突,保证了腰脊和尾骨的中正,也促进了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所以形意拳歌诀中说:“提领臀部,气贯四梢”。

2.2.7胯要松要缩、膝要扣要活、足要平要稳

形意拳要求两腿进退稳健,机敏灵活,它的步法以直进直退为主,以桩步为根本。训练中强调“手要急,足要轻,把势走动如猫行。心要正、眼要精,手足齐到定要赢。”因此形意拳要求动步敏捷,落脚稳健,胯、膝、足各部紧密配合,毫不松懈。在进退中,以胯催膝,以膝催脚,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站桩时,胯关节要放松,同时微向里縮劲,它与敛臀相结合,就可保持上体的正直;膝关节应弯曲,微向内扣劲,不可散乱外敞,以利下肢沉实稳定;两腿弯曲要适度,太直僵滞,过屈无力。应做到挺而不僵,松而不软;两脚要保持平稳。动作时,胯部松缩可以避免上体俯仰歪斜,保证周身在进退中完整一致;膝关节松活自然,能帮助前脚起落伸展和后脚充分蹬地发劲,从而使步法灵活,步幅加大,落势稳健,劲力更富有弹性。

2.3形意拳中的“意”“形”结合

2.3.1意前行后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乃是在技击应用方面讲,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练,造就高层功法,对于来犯之敌凭触觉应变化,发招不用思索,随手出击应对得体的自然本能。如十二形是龙、虎、鸡、鹰、熊、马、猴、蛇、鼍、骀、鹞、燕,通过模仿野兽猛禽的特技功能,形象思维学习动作,取其意而象其形,运动于拳法,必须合其拳理,五行取其一势,十二形取其活动一特技,应用与技击艺术,形式简单易学而意义深刻,动作简而不繁,但其中的奥妙变化功用无穷[9]。如十二形之龙形以其传说中的神物,他有鹿角蟒身鸡爪狮尾的形像,腾空搜骨探瓜之拳意。虎形,取其威武勇猛为形态,凶残扑食之技能立意为拳。鸡是丽禽形美,喜斗、善走、抖翎、啄食技精为意,形意拳特重其技。鹰形像凶残,爪尖目锐,更有抓兔技能。熊形是取其形像壮实力大为形,取意滚膀三节连击法,上打迎面拳,肘击,下撩阴,膀靠,头撞。马形壮性善,有刨蹄狂奔之特长。猴是灵物喜攀爱纵等等。形意拳及形象思维拳,形是动作体位,意是用法概念,两者高度协调统一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2.3.2行随意行

形是意的载体,意是形的内涵。有形无意,不为内家有意无形,非称拳家有形无意,势如空备有意无形,意无所发。形为意所附,意为形所依,故称之为形息。要多用意而不可用力,以意行气,以气运行,以期达到“形意合一”,此即“有意练功”之意。用意不用力,以意引导拳术中各种动作,久练形意合一,得心应手,练功时形随意行,脑中想着其意,意到形到,进而达到神化,如胜敌哪有绝招,只是见敌打来,心念一动,随式打去,即可成功。

2.3.3意形结合

在武术运动中,动作的“形”和“意”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形”是“意”的前提和基础,而“意”是寓于动作的“形”之中。没有正确的“形”,武术的“意识”也难于体现出来。反之,缺乏“意识”的“形”也会显得枯燥无味,只象是做徒手体操,无法体现武术的神韵。“意”不是从外观上可以感觉到的实体的物质,但也不是不能把握的东西,“意”是要运动员用对动作的思维去领略。要多用意而不可用力,以意行气,以气运行,以期达到“形意合一”,此即“有意练功”之意。用意不用力,以意引导拳术中各种动作,久练形意合一,得心应手,意到形到,进而达到神化。在训练中,要培养运动员体会动作的内在特征,去把握那不离感性形象但又超越感性形象的思想[10]。采用放松、宁静、缓慢的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感知到内动,更可以激发出身体本能的内在活力,从而使身体具有更加隐蔽的攻击力、强大的爆发力与摧毁性的打击力。进攻中用意识去指导行动,支配劲力,使自身劲力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所谓的“不用力”,不是一点力都不用,而是不用拙力、蛮力、先天随意之力。因此,对形意拳动作形态而言,必须去联络自己的精神,成为表达内在的心志活动的载体,也就是要求通过动作姿式的表现,来反映武术的意识。

结论

形意拳采用意念和动作、呼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锻炼,能够改善和提高练习者的心理素质,理解形意拳中的“意”和“形”,通过“调身”可以使人体各部分调整到符合力学要求的省力节能状态,进而使人体放松而舒适,再通过“调心”和“调神”,降低大脑中枢的兴奋,加强大脑中枢的抑制,消除紧张、忧虑、恐惧等不良的心理活动,把焦虑调节到适当的水平,使人不管是在工作、学习、比赛状态,都拥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长期系统地锻炼形意拳能提高锻炼者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斗志,同时可以发泄心中的积郁,平衡心态,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体内外各系统的健康,达到内壮外强的健身功效,从而为人们适应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健壮的身体条件。

参考文献:

[1]安晖.意识的哲学分析[D].山西大学,2013.

[2]周家宝.浅析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张忠新.论武术健身的精髓——“阴阳平衡”[J].搏击。武术科学,2008,5(11):35-36.

[4]王楚泽.论武术的“意”与“形”[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04):99-101.

[5]孟庆宁.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7.

[6]王攀峰.形意拳源流考[D].中北大学,2014.

[7]姬上兵.对形意拳起源、流派与发展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报,2011,27(01):35-37.

[8]刘波.―郑氏形意拳‖对踝关节不稳康复的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上册)[C].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2:7.

[9]邓菊生,廖祥龙.形意拳中三体式的稳定性及其实用价值[J].高师理科学刊,1999,(01):67-69.

[10]武超.傳统武术桩功对散打步法技术的影响与机理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13.

作者简介:巩振阳(1994.05-),男,汉,山东泰安市,体育,研究生,助教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25300。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225300)

猜你喜欢
武术动作意识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下一个动作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