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21-09-10 19:14陈美方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苏武文言文人文

陈美方

摘要:语文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要传达、弘扬和追求人文精神,即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人文教育。选编进高中语文课本的传记类文言文都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文章的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都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对学生人文素養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阐述在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的三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文教育延伸阅读因材施教古为今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要掌握基础的文言知识,还要有更深层的人文教育内容。它要求学生回顾人类历史的发展,体会伟大人物的优秀品质,从历史观照现实,对历史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实现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延伸阅读,感悟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文史不分家,这一点在今天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也完全可以借鉴。文言文因年代久远,与我们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供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拉近与作者、文章之间的距离,这些历史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人物经历”、“人物小故事”、“他人评价”等。我们只有把传记类文言文的学习放在传统历史这个大背景下,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苏武传》时,可运用多媒体投影课文的创作背景,以及李陵投降匈奴的历史资料,学生在了解这个历史大背景之后,再去品读课文、评价传主: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表现的是坚定的、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学生品读鉴赏至此,教师可继续拓展资料,“东周时赵相赵盾指使赵穿刺杀晋灵公,太史董狐秉笔直书。后齐相崔杼指使部下杀齐庄公,太史伯秉笔直书,其弟仲、叔、季亦然。伯、仲、叔先后被杀,季依然不改,崔杼只好作罢。”当学生阅读到这些课外资料时,思想就会进一步得到升华。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像苏武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董狐、伯、仲、叔、季、苏武,这气节一脉相承,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外延伸,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让他们在感悟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吸取历史文化的精髓,得到历史文化的滋养,进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因材施教,挖掘作品的教学价值

新课改以后,对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文言,二是文章,三是文学,四是文化”。实际上,它强调把文言文作为常态文本教学,遵循“知、解、体、用”为原则的文本教学规律,创设文言文的教学与应用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探究性学习。但是认识的统一并不意味着给具体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包治百病的良药,也就是说,我们在确定文言文教学的内容时,要注意到即使同样是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也不能等同看待,而应该结合文本特征,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是教材的意思。例如,人教版高中课本《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苏武传》,都是情节曲折的传记类文言文,但是因为每篇文章的个性不同,教师在处理时就应该体现它们的个性差异。在《荆轲刺秦王》中,动人肺腑的是荆轲义勇行刺秦王的壮举,教学可以紧紧扣住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里的英勇气节和人格来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鸿门宴》中,司马迁笔下的刘邦和项羽,这两位豪杰在鸿门宴上上演的是一场“两虎相斗”的好戏,如果能用细节品读的方式,对文本描写进行细读分析,找出刘邦和项羽各自的性格特征,找出成王败寇的原因,以及探究是否能以成败论英雄,便能很好地把握文本内涵,这种基于文本的深入挖掘,便是扣住了本篇传记类文言文特征的科学的人文教学内容。而在《苏武传》中,光照古今的是苏武的精神,是苏武作为汉朝使臣,为了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那一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曾动摇过的坚守精神。因此,苏武的执著精神便成为文本《苏武传》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

教师在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抓住文本的个性,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才能让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否则就会辜负文本的内涵与精华而错过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

三、古为今用,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是学生思想的体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很重要的关系,提升人文素养的方法有很多,阅读传记类文言文就是其中的一种。古代典籍中无以计数的历史人物,他们或者一心为公,不计个人私利,例如蔺相如、范仲庵等;他们或者清廉自守,政绩卓著,受百姓拥戴,例如苏轼、欧阳修等;他们或者安贫乐道,固守节操,例如陶渊明等。这些材料非常具有感染力,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生平事迹进行概写,或对人物和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就能积累大量有关历史人物的事例,在写作时把它们作为作文中的素材,古为今用,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厚度。鲜活的事实要比空洞的编造效果好得多。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的,这些文章大多都选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为论据进行论证,这些论据的存储,与传记类文言文的学习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实现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需要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上,设法延伸课外阅读,让学生感悟历史文化底蕴;结合文本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挖掘作品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积累古代知名人物的经典事迹,古为今用,为文章增色添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3]黄厚江《文言文该怎么教》

[4]《彰显人文性,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琴江中学)

猜你喜欢
苏武文言文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苏武牧羊
人文社科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