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音乐教学及艺术创作初探

2021-09-10 07:22陈怡彤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诗韵艺术化道德经

提起《道德经》大家都知道的莫过于“道可道,非常道”,而这么一篇不算太长的带有诗歌韵律的经典如何让它在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呢?

《道德经》在世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也是迄今为止被翻译的外文译本最多的书籍。在全球发行量如此之高的经典著作中,究竟在世人心中有着怎样的理解,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启发学生对经典的艺术创作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探究的重点。

单纯的解释文字,未免让学生望而生畏,也并没有起到教学与实践良好结合的效果。因其特有的诗韵性,促使我首先将其与诗歌和韵律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对原文产生兴趣,再利用艺术化的手段加以创作,使主体可以对客体进行更好的艺术化再创作。

以第一章概述举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因为他的诗韵性,让通篇读起来就很有语感,尤其是字和词之间的韵脚划分就让人读起来有一些天然的节奏感和律动,

比如:1道 / 2可道,3非常 / 4道, 1名 / 2可名,3非常 /4 名。

1无 2 名3天地4之始, 1有 2 名 3 万物 4之母,

1故 2 常3 无 4 欲以 1 观 2 其3妙4 ,

1常 2 有3 欲 . 4 以 1 观 2 其 3 徼4 ,

1 此 2 两3 者 4 1同出 2 而异 3 名4 ,

1 同 2谓 3 之 4 玄, 1 玄之 2 又 3 玄4 ,

1 玄2 之3又4玄, 1 众妙 2 之3 门4 。

朗读时在原文适当的停顿后,可以自然的画出4/4节奏,画拍的同时让原文更加工整,也让呼吸更加有规律,让生命之气随着律动一呼一吸,一起一落,在还没有对客体进行阐释的过程中,先通过朗读原文产生语感,让学生自我感受,通过与文字进行第一次的联结,从直观上感觉不难,有兴趣。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一定是要加入各种艺术性手法对客体的创作才会让基础教育的学生没有畏难情绪,产生亲近感。

其次就是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不能通过简单枯燥的解释来学习,需要主体对客体产生认识并引发阐述,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可以具体拿出一个实物,比如“苹果”或者其他,让学生观察,以此来讨论这个实物的颜色、特征,看看哪些是只有这个实物所特有而其他相同类别所没有的品质或特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来为自己做原文的推论和解惑。

第三步:当学生有了自己对客体的理解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会给学生有极大的安全感,因为面对艺术化的创造,有些学生可能根本无处下手,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同样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参照物,可以是多重的艺术形式、而并不局限于音乐或者美术,但是切记不能让学生过多的照搬,而是应该在做示范的时候总结出规律和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唤醒学生的自觉,最重要的是通过创作来提升学生参与的价值。

在整堂课完成之后,我会将其做一个梳理和归纳,我们这样的学习方式和动机是什么?我们又会怎样给学生赋能才能达到我们在教学设计最初的期望呢?因为每堂课的结果并非都是令人满意的呈现,也会有未完成的呈现。所以这需要我们无数个真实性案例的产生来构建一门完整的系列课题性教学成果,并且在最终这样的课程是否会有升级和迭代性也显然是需要的,所以我在最后对《道德经》在音乐教学中的艺术创作这个系列课程中我做以总结:

首先明确这类型课程属于创作型学习的课程,他有着双重目的和目标,从外表看他是在对《道德经》以歌曲的形式进行艺术化的再创作,但内核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激发本体对生命的感悟而非单纯知识的理解。以诗韵哲学来构建学生的人生观或者价值观,从最初的生根到发展的过程至关重要。不但达成了教学互动,更在唤醒自觉的同时感受生活、感受生命,让学生主体对道德经客体达到拓宽性的认识,而这个过程最终一定是要有普世性、可持续性和清楚明晰的可得到的结果来呈现。

那么我对这门课程也有一个具体要求:

1、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来完成,因为所有的艺术加工或者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一個个真实鲜活的案例才能建构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2、当一个教学体系的建立,经过认知、设计、打磨、实践、反复论证等几个过程的深加工,所以这门课程一定要有可以升级迭代的机会。

3、抓住每一次团队合作的机会,以小组、单元等形式来激发碰撞学生的灵感,同时又不局限于固定搭配的模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多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要求学生在创作中培养积极主动行,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结构后,不断的训练强化,力求做到举一反三,争取是在有灵感的时候可以瞬间抓住并记录下来。

5、记录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运用各种其他学科的方法来辅助,这也就是学科间的知识迁移。现在普遍运用比较多的思维导图,故事性画图的方式方法都可以连接运用在一起,同时打开学科间的壁垒。

最后,通识的思想融为其中,以人文的层面来构架知识层面,我想也就是这门课程的意义之所在,通过学习《道德经》的艺术创作来提高升华学生的自我涵养和人文素养。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教师的自我成长和教学反哺。

作者简介:陈怡彤(1982.2-),女,汉,湖北,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外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落实国学经典。

(西安外事学院正蒙导师)

猜你喜欢
诗韵艺术化道德经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不贪为赢
张诗韵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不规则抽象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玩味型格
风入松
辣妈当道拒绝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