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惯的培养

2021-09-10 07:22江翠诗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摘 要】叶圣陶有云: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技能”。要想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和文化素养,能融入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开展好语文阅读技能培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讲求一定的方法,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关键字】阅读意义;要求所需;培养方法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来记载历史走过的痕迹,记载人们的生活经验。语言文字是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学生从小热爱阅读,可以让他们不断前进,不断地成长。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只有会读书才能学好语文。书是我们的仲伯知己,是学生了解自己的重要角色。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语,每个句子都能给孩子留下无限的想象的空间,所以,作为一位老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才会学习,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中小学阶段对阅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一次中小衔接研究课中,笔者观摩了一节小学六年级和一节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这是两节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完全不同的语文课,让笔者受益匪浅。六年级的语文课课堂生动,形式多样。老师利用多媒体直观地教学,并设计一些趣味的活动吸引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和语言提示下进行感情的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樣,有个人读,有表演读,有分角色读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老师。初中一年级的老师给学生上的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从这一节课中笔者看到的是学生踏踏实实的学习,老师更多的是用精辟的只言片语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章中圈圈画画,写批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紧跟老师的思维脚步跳跃式地学习课文。学生对文章独特的见解,对文章内容那丰富的课外知识的补充,让作为小学六年级的老师的笔者不禁汗颜了。这么长的文章,连笔者自己也要读上好几遍,才能弄懂文章的意思,更不要说初一的学生了。老师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能在短短四十分钟的阅读课上,学习得那么精彩,那么丰富,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就相差那么一点点,阅读能力却相差太大了。事实告诉笔者,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求与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是一个跳跃式的进展过程。如果小学老师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到了初中以后,学生的语文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听课后,笔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时也在下定决心,一定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顺利地从小学学习过渡到初中学习。

二、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越小,注意力就越容易分散,这就需要老师采取直观多样的阅读方式来吸引学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高年级,他们的注意力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同时独立自主性增强,他们更想得到更多的独立学习的空间,更想自己能静静地读书,更想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抓重点阅读的方法,跳跃式阅读……培养学生能适应初中语文学习的阅读习惯。

1.课前阅读的要求

初中的课文篇幅较长,学生不进行课前预学,只是课堂的学习根本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所以学生必须要在课前阅读课文下功夫。为了六年级的学生以后能适应初中的课文学习,老师们必须未雨绸缪,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的方法,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的意义。但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进行预习中,不知要怎样预习。因此就出现只把课文读一两遍的做法。这样做,即使是篇章较短的文章也根本就没有达到预习的目的,更不要说篇章长的文章。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对课前阅读提出有实效性的要求。如我在教学《凡卡》这篇篇章较长的课文时,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预学。读课文的第一遍时要解决字词问题,读第二遍解决文章的主要内容,读第三遍解决老师针对课文教学预设的阅读问题,接着是进行细读。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容易刻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批注,反复多读,学生会在每一次的阅读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这种限时预学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有了这样的课前阅读习惯,自然就能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初中的语文学习。

2.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引

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老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各种读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学习课文,第一步,老师通过预设一个贯通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快速默读,在短时间内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这样阅读就有了方向,学生完成阅读任务,自豪感油然而生,自然产生了阅读兴趣。第二步,就是教会学生赏读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自我选取文章的精彩段落进行欣赏,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出佳处和感受。学生做到边读边写,把自己独特见解表达出来,并得到认可,往往能在语文素养的提升中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这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第三步是精读,也就是对重点部分进行阅读,学生通过细细地读、反复推敲,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咬文嚼字,切记不要囫囵吞枣,感悟语言文字的精髓之处。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堂上抓好这三步由浅入深的阅读训练,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外阅读丰富教学的内容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就如那一节初中的语文课堂,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补充,让听课的老师犹如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得到很大的满足。所以必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其实,每一学期的语文课本都有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如六年级下册课文学习安排了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这些片段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吸引学生的阅读好奇,文段意境丰富,文笔生动形象,使学生思维遨游于字里行间。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片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完这两本全书后,做了精美的读书卡、写了读后感还制作了手抄报,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如学生课后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后,与同学分享了名著其他精彩的片段。在教学《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我跟同学分享了该名著其他的精彩片段后,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阅读了整本书,并与同学分享了读书心得。课外阅读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好读书的习惯,这是中小语文衔接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过程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素养的重中之重,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就像一颗伴随身边的种子,需要不断地以“阅读”来浇灌,才能顺利长成参天大树。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不喜爱阅读,见书就跑,语文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一次课外阅读分享会上,他的小伙伴邀请他进行一次角色朗读表演,这次表现机会让他尝试到阅读的快乐,从此,他也慢慢地尝试着阅读课外书,也慢慢地喜欢上阅读,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阅读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过程相辅相成,从而进一步地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做好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工作,才能做好中小衔接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渴望之心,从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文字的熏陶下逐渐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责任编辑:周玮凌)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中心小学 江翠诗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读书
习惯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