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角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09-10 07:22胡敏芳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摘 要】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微课拥有着天时地利,若再加上“人和”,则是教学变革的取胜关键。本文将“微课”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紧密结合,剖析其在设计、制作和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从而提高“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微课”作为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全球兴起,掀起了教育界的一阵阵波澜。信息技术课程与微课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以运用“微课”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为主题,对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一、微课的设计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制作出一节优秀的微课,就要针对微课的特点,从设计开始着手,主要有以下两点:

1.课有课型

我们第一步确定微课的选题,选题适宜小而精。第二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情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或者自己的心得体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制作,也可将已有的微课资源进行修改再使用。第三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开发者在制作过程中避免跑题。学习者可以快速地了解本微课的内容,判断自己是否已掌握了本课知识,是否应该继续进行学习,节省时间。第四步,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同时在讲解过程中插入适当的交互方式,可以让师生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第五步,教学反思。就运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给予一些建议,为日后自己修改本微课或他人的“后开发”提供参考。

2.以生定课

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微课的设计对象是初中的学生。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尤其是计算机。微课作为教学的新模式,想必学生也会倍感兴趣。但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却有着极大的差异。在设计微课时,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可以将一堂课的几个微课按其内容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等级。把全班同学也按照信息素养的高低分为ABC三个等级。两个分类中,A均为较低级别,C是最高级别。如表1所示:

等级A的微课,主要呈现的是信息技术教学在本堂课中最基本的理论或基本的操作步骤,要求全部学生完成此部分内容。对于极个别信息技术基础差的学生,不需要他们继续完成等级B和C的内容。等级B的微课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展开,它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吃透”、弄懂。等级C则是为已完成前两步,但又没“吃饱”的同学准备的,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针对B级内容有一个更深入的讲解拓展或演示更高难度的操作,使课程更具挑战性。

二、微课的制作

有关微课具体如何制作,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或者课程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这些已经在出版的刊物上或已有的论文皆有陈述,在此不一一累述。现就微课制作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阐述。

1.心中有课,形成体系

在制作微课时,应该着眼全局,不仅仅是为微课而微课,而是要让微课服务于教学。因此,要对信息技术整个课程有个整体的微课规划。对每个章节也一样。可以把整个课程制作的微课按章节进行分类,同一章的微课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下,每一个微课用三级标题加上具体的知识点名称,最后加上等级编号进行命名。除了在微课命名编排上要注意,还应该对每章的内容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同一章的内容,在制作微课的版头,篇尾和正文时可以使用一致的模板、颜色方案等。

2.课课不同,形成特色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使用不同的制作软件,使得课程表达更加丰满。比如,在制作信息技术课程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声音的采集与简单加工”的微课时,“声音的采集”部分的内容,可以用“手绘微课”软件制作一个微课。将声音采集的几种方法以“手绘”的方式画出来,把文字信息变为形象信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音频的加工,需要向学生介绍Audacity声音编辑软件具体的操作步骤。因此,可以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简称CS)进行屏幕的录制。教学中应该选择一种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微课想表达的内容,合适即好。

三、微课的使用

1.全新的小组合作模式

现行的小组合作模式,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帮助组内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其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能力不同分别排列为ABC三个级别。小组中需要帮忙的同学,特别是C级的同学,他们永远是需要关注、被帮忙的对象。试想,在一个“永无出头之日”的小组里,学习者的自尊和锐气会不会被慢慢磨灭掉呢?

如果我们还是把全班学生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分别排列为ABC三个级别。相应级别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对应级别的微课课程。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图2的组合方式。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同样,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我們把能力差距较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经过努力超越能力稍稍强一点的同学,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等级级别。在此组合下,教师应该适时地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进行级别调整,向他们提出高一层的学习要求,这样有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第3组同学更多的关注。

2.结合Moodle平台,扩充微课功能

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可以发挥学科特长,使用Moodle平台,将本节课的教案呈现在平台上,在对应的知识点添加微课的内容。学生完成每个知识点的微课后,在Moodle平台的讨论区进行讨论,也可按照微课的要求上传对应的作品。教师则统一在后台查看批阅。

在此过程中,我们既应学会品尝“微课”的甜头,又要看清其短处,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微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信息爆炸的年代,微课作为教学的新模式,我们应该大胆地尝新。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探索出一种更符合潮流,符合时代步伐的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路。

【参考文献】

[1]顾宏网.初探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课堂经纬,2018(3).

[2]杨柳.“生本教育”思想下的信息技术微课制作[J].中小学电教,2018(9).

(责任编辑:吕红洋)

广州市南沙大岗中学 胡敏芳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