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政课亲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利用思政课阵地润泽学生心田,铸魂育人的效能。本文尝试从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等角度提出对策,以期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亲和力。
【关键词】三贴近;思政课;亲和力;策略
“思政课就是一门吹水课,政治老师都是吹水佬。”多年前的这一句调侃,至今学生们仍口口相传,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广大思想政治教师深思。怎样才能让这“水”吹得更有思想性和亲和力,更好地润泽学生心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性”和“理论性”是思政课的课程品质,“针对性”和“亲和力”是思政课的课程保障,如何将学生们认为说教味道较浓的内容,以具“针对性”的方式讲授给新时代的高中生,这就要求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的,不管是部编教材还是其他版本的教材都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言的,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具有独特性。故此,思政课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首先要灵活调整教材的知识点,充实适合本地本校学生的课程素材,将国家教材转变为教师自己的教材,进而将其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教材。简而言之,就是课程再造。为此,就必须做到“三贴近”。
一、贴近时代,把握脉搏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的历史定位做出了新的判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了新时代。与时俱进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贴近时代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脉搏,才能深刻理解思政课教材编写的内在逻辑,才能与高中生站在同一频道上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确保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的高中思政课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讲好中国故事,深刻领会“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等内容。这些核心内容在部编2020年7月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体现得尤其有新意,时代感扑面而来。比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人类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角度,通过回看走过的路,比较他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从根本上让我们坚信和践行社会主义。再比如,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第一框“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这一部分,运用我国扶贫攻坚收官之年的成果数据来分析其意义,就远比单纯的文本分析有趣、接地气多了。
二、贴近学生,打通链接
众所周知,情感是提升教师和学生两者积极正面性的内在驱动力。首先,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坚定,这种由内而发的情感外溢,是很容易被感性的高中生感知的。因此,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要主动将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情感魅力作为增强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敲门砖。其次,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要真诚。学生个性的多元化是时代的特点,全纳教育思潮对此有很多启示,孔夫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对策。再次,思政课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要强。思政课教师在工作中应遵循人对客观事物的情感体验规律,立足思想政治课教学情绪产生的内在机理,找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情感曲线的基准点,找到最佳的切入口,力求与学生的情感无缝接轨,设法营造情感化的思想政治课堂气氛,使之充满人文关怀。比如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课第一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这个知识点,为什么“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句中,有“完全”一词修饰,上边两句又没有呢?笔者就运用2020年新冠战役中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参战情况,以及中美抗击新冠疫情的表现来对比说明,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此时,教师请学生讲讲身边的故事,尤其是讲有亲朋作为医护人员参战的故事,逐渐强化学生情感体验,并时刻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掌握其情感状态与情感倾向,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体验和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三、贴近生活,守正创新
要想贴近生活,守正创新,思政课就必须做到“八个相统一”。将思想政治课的小手同社会生活的大手牵起来,努力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大踏步地向前走,这是增强思想政治课亲和力的制胜法宝。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联通,促使学生通过对理论养分的汲取,对实践经历的感悟,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度和认知度,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行合一落到实处。为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
1.教师应守正,掌握好看家本领
思政课教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扎扎实实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待经典原著上重点要学懂悟透,狠抓基本功,同时,要开拓学术视野,着力练就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关注理论研究前沿,运用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联系最贴近生活的实践问题,尤其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关系更为紧密的实际话题,为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提供多角度学术支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学术研究功力,培养自己的理论洞察力和判断力。
2.教师应创新,更新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
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性地回答和解决好新时代课题、现实生活问题和思想困境,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形象地把教学比喻成买卖,教师积极地叫卖,但学生不积极不主动去买,这样买卖也做不成,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当下,单纯的照本宣科式的思政课不多见了,但是真正要做到让学生动起来,将这“买卖”做成、做好,思政课教师就必须更新教学思想。
第一,构建学习成长共同体。学习成长共同体就是学生小组,只不过这个小组管的事情比较丰富。它既是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体”,也是课堂下的“管理体”和“成长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所需要的学习成绩、德育操行表现、社团参与度、集体贡献度和领导力等都以学习成长体为单位实行统一打包量化管理评价。
第二,优化整合课堂环节。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将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诸如课前的前置研究——自学、合作探究——组学、课中的全班课堂——班学、教师激励点拨——帮学、课后的巩固延伸——拓学等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多能力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提升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思政课教师要善于采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从中归纳出若干个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议题,指导学生进行广泛调查后,再进行归纳、提炼和整合。以热点时政议题:港版国安法出台的影响分析为例,首先,通过前置研究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从不同的主体(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中国公民、香港市民、国际社会等),不同的角度(主权、一国两制、法律、国际社会等),广泛地阅读、甄别、归纳,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形成对问题的初步概述和认识,这样一来,可以为老师适当减负(省却一些找素材、找典例的功夫),二来,可以锻炼学生整理素材,增加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增加议题内容的多样性;其次,合作探究环节,学生们将各自整理的素材充分与同组同学交流分享,这个场面经常是热闹的,在争吵论辩中求同存异,有些问题在这种争论中就有了答案;再次,展示质疑环节令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让其他同学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疑问,在一问一答中,真理越辩越明,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在激励点拨环节,老师针对焦点难点问题的释疑、引导归纳,以及在课堂上恰到好处的激励点评,使学生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令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中小幼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增强高中思政课思想性和亲和力策略研究》(GZJYSZ2019-09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大健.以“四维协同”模式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
[2]唐斌.思政课教学要充分体现“亲和力”[N].重庆日報,2019-03-28(9).
(责任编辑:吕红洋)
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 陈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