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婉婷 谢宇航
【摘要】近年来,学龄期儿童自闭症的筛查和诊断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学龄期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国内和国外近年来对儿童自闭症筛查和诊断现状的相关研究,进而提出了针对国内学龄期儿童自闭症早期筛查现状分析的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探究学龄期儿童自闭症普遍筛查的方法,为进一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学龄期儿童自闭癥筛查量表,为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系统筛查”学龄期自闭症儿童以及建立“融合教育”模式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自闭症;学龄期儿童;自闭症筛查
学校定期对儿童进行有关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的筛查,因为它们阻碍了儿童在学业方面的进步。出于同样的原因,学校应该考虑增加对儿童自闭症的普遍筛查。从本质上讲,自闭症的核心缺陷是社交技能障碍,而社交挑战是衡量社交需求是否超过儿童社交技能的重要指标,它会限制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同伴伤害和社会排斥现象,这都很可能将会对儿童的学业表现以及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自闭症的社会影响也需要被考虑。自闭症患者常有危险举动,但没有遇到危险的意识和恐惧感,使得他们不能预料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这种特质威胁着他们的人身安全。自闭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对自闭症预防的重视也水涨船高。一旦孩子患有自闭症,要进行正确有效的治疗,家人也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我国近年来开始重视儿童自闭症的筛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中,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提案建议,将儿童孤独症筛查纳入医保。
一、自闭症儿童筛查率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一)自闭症儿童筛查率的国内研究
据统计:在西方,儿童自闭症患病率约为学龄儿童的1%,我国的自闭症儿童患病率低于西方,但是不难发现的是患病率仍然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我们需要关注自闭症儿童的筛查,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儿童自闭症患病率研究报告中自闭症儿童一般都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典型孤独症,患有轻度自闭症的儿童很少会被纳入筛查的范围之内。在某种程度上,这忽略了患有轻度自闭症的儿童群体。
其次,我国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筛查范围、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筛选的范围上,相关的国内研究仅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导致从特殊教育学校收集的大部分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主流学校的学生;在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方面,国内的大多数研究几乎很少使用现代化的筛查手段和诊断方法,导致筛查结果不明确。以上反映了自闭症患病率低以及筛查和诊断不足的原因。
同时,大多数国内研究集中于2-6岁的典型自闭症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龄儿童和轻度自闭症儿童。因此,筛选和识别学龄儿童是否有自闭症的症状非常重要。
(二)自闭症儿童筛查率的国外研究
2009年,Baron-Cohen等人调查了英国剑桥郡内的一共162所普通和特殊教育学校的8824名5-9岁儿童。结果显示:自闭症在普通中小学的患病率超过了1%[1]。2011年,美国耶鲁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联合对韩国55266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自闭症患病率为2.64%,在普通小学中自闭症的患病率为1.89%[1]。
2018年4月2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全国自闭症儿童患病率的两年期报告。报告表明:全国范围内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病率比2016年发布的数据增加了15%,从每68名儿童中有1名增加到每59名儿童中有1名。由此看来,自闭症儿童的患病率正在逐年提高。
二、自闭症儿童筛查方式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一)自闭症儿童筛查方式的国内研究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大脑结构是相对正常的,而且没有哪个器官是有明显的反害或者异常,初步的判断主要基于儿童的行为。
具体的诊断还得让专业的医生进行确诊,根据临床的症状,有明显的社交问题,伴有刻板的行为和狭窄的兴趣范围,语言落后等等都需要考虑有孤独症的可能性。相关资料表明:血液检测以及利用生物标记的方法检测白细胞值的少量存在,筛查儿童是否具有自闭症的相关症状的结果更加准确。但是,这种方法实施起来较复杂,不利于学龄期儿童自闭症的普遍筛查。
同时,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本身具有异质性,所以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出现时间有所不同。据统计:在3岁之前,自闭症儿童的阳性筛查率达到48%。其中,有一部分儿童在早期与普通儿童一样无症状,但是在年龄较大的时候出现社会功能丧失等症状,这种后发型儿童症状的严重程度甚至可能高于早发型儿童。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学龄期儿童而言,自闭症存在一定的“隐匿性”。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隐匿性”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恢复时间和恢复效果,而且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自闭症儿童筛查方式的国外研究
1.达特茅斯研究团队的自闭症视觉测试
据统计:自闭症患者的双眼竞争检测速度较慢。因此,达特茅斯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套更加简易的测试流程,他们仅使用一套脑电波(EEG)电极和一块显示某些视觉图像的计算机屏幕,以方便研究人员有效地追踪一个人的双眼竞争率。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在18名自闭症成人、以及19名年龄和IQ匹配对照受试者身上展开的小样本测试,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准确率高达87%。双眼竞争速度还可有效地预测个体的自闭症严重程度,双眼竞争的速度越慢,自闭症的患病程度越严重。
2.Paul Constable团队的自闭症视觉检测
澳大利亚验光研究员Paul Constable已经在医学领域从事十多年,他致力于确定可在眼中轻易检测到的自闭症生物标记物。Paul Constable认为视网膜由神经组织构成,属于大脑的一个延伸。其通过视神经与大脑相连,因而是一个理想的观察位置。同时,在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微妙的电信号,其模式在自闭症谱系和正常儿童中不同,这显然与大脑发育的差异性有关。针对该装置的初步功效检测,共对89名自闭症受试者和87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对照。
Paul Constable的主要观点是可以通过小型手持设备,快速扫描孩子的眼睛,以检查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不过初始实验中的受试者年龄在5-21岁之间,因而仍然存在该装置是否能够准确识别较年轻自闭症患者的问题。
预期以上两种新的自闭症检测方法将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的诊断工具,而这些诊断工具不会基于主观行为进行评估,但是它们仍處于临床验证的阶段。
(三)自闭症儿童筛查量表的国内外比较研究
近年来,针对儿童自闭症本身存在异质性、家长以及教师对于自闭症的关注度不够等问题,研究人员考虑根据儿童的行为学症状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初步的筛查。因此,根据DSM-IV标准(第五版),即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社会交流障碍,重复兴趣以及刻板行为等特征,编制出一系列筛查量表。
目前,在诊断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经常使用一些不同的量表,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问卷(ASSQ)、儿童阿斯伯格综合征测试(CAST)以及克拉奇阿斯伯格综合征指数(KADI)等。首先,ASSQ一共包括27个项目,这些项目是研究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综述编写的,ASSQ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其次,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表(CAST)是由Baron-Cohen等人基于对ASDs和DSM-IV标准的理解研制的一份家长填写问卷,CAST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它一共由60项组成,其中60项可以计分,采用二分法对每个项目计分(是计为1、否计为0),总分为0-60,临界值为30。如果分数越高,说明含有自闭症的特征越多,那么患有自闭症的可能性就越大;最后,KADI一共包括32项。其中,前11项是为了筛选而设计的项目,如果筛选项目达到阈值得分,那么对其余21项进行下一步的筛选。
由此看来,量表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初步筛查小学生是否具有自闭症和对小学生进行早期干预以及为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同时,量表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筛查问卷的使用存在某些问题,大多数现有的筛查问卷都是根据特定疾病的诊断标准编制的,不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行为特征,因此不具备普遍筛查的特点。同时,有一部分问卷由于过于复杂和冗长,导致无法完成相应的评分,筛查结果不够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自闭症儿童筛查量表的现有内容。
三、自闭症儿童筛查的比较总结及现状分析
(一)自闭症儿童筛查的国内外相同点
首先,虽然自闭症儿童患病率较低,但大体上仍有连年逐渐升高的走向。同时,在自闭症儿童的筛查范围、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该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自闭症儿童患病率方面的数据。其次,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本身具有异质性,所以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出现时间有所不同,这对学龄期儿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早期的自闭症普遍筛查上。
(二)自闭症儿童筛查的国内外不同点
目前,全球尚不能直接通过医学手段来诊断自闭症谱系障碍,专业的心理学家和医生查看学龄期儿童的行为和发展情况往往通过核检的方式,以便于做出综合评估。综合评估一般包括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发展和采访父母。同时可能也使用听力和视力筛查,基因检测以及神经检测。在国外,诊断往往是由5~7人的专业团队来最终确认的,因此误诊率较低。反观我国,诊断只是由某位医生单独确认,导致误诊率较高,或者延迟确诊时间。此外,国外已有较系统的量表用以系统筛查自闭症,国内尚无符合我国国情的特定自闭症筛查量表。
(三)自闭症儿童筛查的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儿童自闭症的早期筛查机制而言,国内针对儿童自闭症的大规模筛查机制较少,同时儿童自闭症的早期筛查体系并未纳入儿童常规检查体系中;其次,对于家长而言,一些家长对于自闭症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因此不够重视出现于学龄期儿童身上的一些异常的行为反应,因此影响儿童的早期干预效果;同时,对于儿童自闭症的筛查方式而言,查阅大量文献得知,目前国内自闭症儿童筛查和检测主要依靠临床方法,而便于在我国大范围推广且符合国情的用于自闭症早期筛查评估量表较少。
四、结论
(一)研究的成果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学龄期儿童,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儿童自闭症筛查和诊断现状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比对且深刻剖析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目前国内的学龄期儿童自闭症早期筛查提出了分析,为进一步探究学龄期儿童自闭症普遍筛查的方法,为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大范围筛查学龄期儿童自闭症和建立更好的“融合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定方向和启示。
(二)研究的未来方向
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本小组将会系统对比这些筛查量表的异同之处,将其内容进行整合,以便能够整理出适合我国使用的,具备高效准确、便捷简易等特点的普通小学儿童自闭症筛查的评定量表。同时,在小学对问卷进行实施,并且对学龄儿童自闭症筛查的评定量表进行改进,提高量表的效度和信度,为“系统筛查”学龄期自闭症儿童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Kim YS, Leventhal B, Koh YJ, et al. 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n a total population sampl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1 0: appi.ajp. 2011.10101532.PMID: 21558103:1-9.
[2]Sun X, Allison C, Matthews F, et al. Autism in mainland A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evalence studies. Molecular Autism, 2013,4: 7.
[3]曾海辉,肖运华.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5]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108-110.
作者简介:
韦婉婷(2000—),女,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