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 杨亚芹 刘军伟
摘要:本研究属于农业化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盐碱地土壤改良的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该用于盐碱地土壤改良的复合肥,通过选用优质氨基酸、尿素、磷酸铵、硫酸锌、腐殖酸、紫花地丁、败酱草等为原材料,合理进行调配,确定原材料配方参数.该用于盐碱地土壤改良的复合肥组方科学合理,施用方便,改良土壤盐碱化,提高土壤资源利用率,促进作物或植物生长和增产,制备简单.
关键词:盐碱土壤;复合肥;制备技术
1我国盐碱地概述
盐碱地是世界上最广泛的土地资源之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盐碱地面积已上升到9.54亿hm2,其中660.87萬hm2为我国盐土,在地方治理、总体退化方面呈增长趋势,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关键因素。我国盐碱地大致分为沿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西北半沙漠盐碱地和青新极端干旱沙漠盐碱地五大地区。在我国,土地资源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例如,2010—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建筑占用、灾害破坏、生态种植等原因,耕地面积减少12.37亿hm2,土地和自然资源数据减少,经过农业整改,耕地增加101.4万hm2,耕地面积减少22.238亿hm2。
随着我国人口快速增加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显露,需要开发新的土地资源,以此来确保我国的耕地、粮食以及生态安全。盐碱地发生在平坦的地形中,土壤层在变化时非常适合栽培植物,有着很高的潜在生产力。在盐碱地上种植绿色植被能够大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该地区的环境价值。因此,改善盐碱地对我国来说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可将我国的经济与绿色发展相结合。
2我国目前盐碱地改良技术分析
各种措施对盐碱地的改良和开发有着不同的作用,同时盐碱处理技术也存在缺点,具体表现为:技术措施需要大量劳动力,投资成本较高;化学措施会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生物措施时间周期过长。近年来,盐碱荒地的科学、生物、信息等尖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应用普遍。在防盐化过程中,我国土地改良依据“因地制宜”“综合防治措施”等原则进行综合整治。综合整治技术是盐碱性改良技术的主要发展措施。在盐碱地综合治理中运用综合技术,能带来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盐碱地整体规划是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工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3种规划同时进行才能够达到优化土壤的良好效果。要合理开发盐碱地,对盐碱地整改实施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将多种整改技术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此来防止生态破坏,做到合理利用、合理开发、合理保护、合理管理,从而避免土壤养分的流失,促进土地的高效管理。
3.盐碱土壤改良复合肥制备技术
3.1. 主要研究内容
施加在土壤中的传统肥料,仅仅有很少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绝大多数肥料浪费到环境中,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板结、盐碱化、土壤中有机质减少,导致微生物生长受到限制,病原菌产生抗性、农产品化学残留等带来了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以下研究:
(1)原材料筛选工艺研究。通过选用优质氨基酸、尿素、磷酸铵、硫酸锌、腐殖酸、紫花地丁、败酱草等为原材料,合理进行调配,确定原材料配方参数;
(2)加工手段与成型工艺研究。通过利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对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实行调控,确定合理的数据参数,形成盐碱土壤改良复合肥成型工艺。
(3)搅拌设备结构自动化研究。利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及结构搅拌器装置的联合运用,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践结果,设置合适的搅拌速率,提高生产效率及质量,减少人工投入,降低成本;最终提高化肥搅拌效率。
3.2. 拟形成的关键技术
(1)原材料筛选技术;
(2)加工手段与成型技术;
(3)搅拌设备结构自动化技术。
3.3 拟形成的科研成果目标
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条件,实现对盐碱土壤的降盐除碱作用;提高土壤资源利用率、促进作物或植物生长和增产;使其减少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等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4.结语
通过选用优质氨基酸、尿素、磷酸铵、硫酸锌、腐殖酸、紫花地丁、败酱草等为原材料,合理进行调配,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条件,实现对盐碱土壤的降盐除碱作用;提高土壤资源利用率、促进作物或植物生长和增产,同时我国沿海和大部分地区和少部分内陆地区的盐碱地都可以根据当地土壤特性根据改变原材料配方参数的方法进行批量生产和使用改良复合肥,使得我国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参考文献:
[1]王有国;甘肃省盐碱地现状及改良利用途径[J];甘肃农业;2002年05期
[2]吴玉明;盐碱地改良十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02年09期
[3]吴玉明;盐碱地改良十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2年07期
[4]张文军,玉井重信,矢部胜彦,安藤信;利用柽柳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机制与措施初报[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年04期
[5]武庆树,郭云峰,窦连彬,甄英琴;天津市盐碱地改良思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4年02期
[6]王艳梅;论盐碱地改良途径和植物种养管理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8期
[7]郝尚华,刘林贵,王冠男;康地宝改良盐碱地试验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22期
[8]改良盐碱土凸现新族—我国盐碱地改良专家彦惠俊谈生物肥的应用[J];垦殖与稻作;2006年01期
[9]赵思峰;新疆盐碱地的综合治理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年09期
[10]余美;芮孝芳;宁夏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06期
[11]吴淑杭;周德平;姜震方;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科技;2007年02期
[12]周和平;张立新;禹锋;李平;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13]刘阳春;何文寿;何进智;沈振荣;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14]孙树荣;秸秆过腹还田改良盐碱地效果显著[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7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