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新顺 徐雅洁 刘旭倩
摘 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企业、产业、城市从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转变的时代要求和现实意义,探讨了供应链在农业、制造业、流通业等领域的构建思路,并针对河南供应链起步晚、标准不一、人才概乏、大企业少等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产业链;供给侧;流通体系
1 现代供应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8月,国家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规划了一批重点城市,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同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对下一阶供应链的工作任务进行指导;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2021年第二项重点任务就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明确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再一次表明现代供应链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意义,这也从侧面印证我国已经全面迈入供应链体系创新与应用的发展新阶段,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的优势。
2 从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转变是时代的必然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实现产品开发、生产、采购、销售、服务等全过程优化协同的组织形态。以现代供应链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深入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2.1 我国传统物流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传统物流发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以国营为主要存在方式,主要从事商品的运输和储存。20世纪90年代,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传统物流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一方面,我国整个物流行业的重心在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这些企业的信息获取、流通相对迟缓,渠道较少,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也比较松散。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就很难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服务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较低,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另一方面,传统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信息传递效率较差,造成信息滞后,信息时效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2.2 现代供应链顺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供应链在全球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在国外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国内虽然发展很快,但主要还是依靠市场的力量。进入新时代,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的作用,甚至提出“得供应链者得天下”。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供应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流程冗杂、环节过多、信息阻塞、恶性竞争等多种亟需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供应链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有机结合,向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进入智慧供应链新发展阶段。
2.3 从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转变的现实意义
十九大将现代供应链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标准化、信息化以及信用体系的构建和人才培养为保障,以供应链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为路径,积极创新,培育现代供应链新发展理念,发展新技术,促进资源要素的整合,搭建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市场上的地位。这种转变的现实意义,第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关键在于增强自主可控能力。第二,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要注重质量的提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物流成本的控制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基于供应链的思想和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优化流程、调整结构,确保整体成本最优,从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第三,现代供应链就是创新生产方式,通过创新产生新的价值,特别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形成新的社会需求。第四,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深入参与全球治理。
3 现代供应链需要重点突破的几大领域
3.1 供应链在农业领域的构建与突破
农业自古以来在我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生活质量的快速提升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农村、乡镇地区的物流发展环境相对落后,而且农产品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相对比较高,但是现在我国农村的条件还很难做到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的政策及信息,因此,信息不畅通也掣肘着农业的发展。
基于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探索产业融合发展道路,形成两种现代农业供应链组成方式:一种是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核心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另一种是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业合作组织+企业+销售商+消费者。
3.2 供应链在制造领域的构建与突破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分析,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首个市场在制造行业。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有待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传统制造业的改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看,传统的供应链仅作为企业的一个内部流程来进行管理,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供应链流程,在供应链构建时要学会用集成化的思维对企业内部的业务进行优化升级,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从企业外部来看,虽然我国的供应链管理刚刚兴起,但是供应链管理系统逐渐得到重视,已经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一起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建设的关键。但是利用供应链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最终达到供应链协同运作的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企业内传统的供应链流程已无法满足下一阶段的发展需要,基于斯坦福3A供应链管理方法,对现有供应链进行更新和升级。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从技术上提供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升级管理系统,应用智慧供应链技术、区块链、供应链精益化管理技术等。
3.3 供应链在流通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商贸流通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供应链在流通领域的建设有待加强,供应链的創新变革与推广应用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的流通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其发展基础不牢固,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专业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较低,同时还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较弱的服务观念和意识。商贸流通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但其服务意识淡薄,严重影响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二是流通费用和物流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三是效率低。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没有形成有效对接,市场信息闭塞,各个作业环节之间的信息互不联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4 积极稳妥地推进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同金融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时间较晚发展速度较快,必然造成许多缺陷。对此,政府搭建了全国及地方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一方面,支持和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以及商业银行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以及供应链核心企业积极对接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搭建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拓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
4 河南加速发展现代供应链的对策建议
目前,郑州虽然被列入全国供应链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但是,河南供应链起步晚、标准不一、人才匮乏、核心企业少,加快现代供应链建设已迫在眉睫。
4.1 转变观念是当务之急
虽然供应链发展迅速,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它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最大的阻碍在于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物流和产业的融合度不高,简单的存储和运输承包给外部企业,但是采购和厂内物流依旧控制在企业内部,无法充分发挥全产业链流程优化的作用,而产业以及城市供应链体系的建设更无从谈起。
4.2 加速河南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的建设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米”字形铁路枢纽的建设为其供应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河南省供应链发展起步较晚,大部分企业仍处在传统运作阶段,真正运用将供应链管理用在实处的企业相对较少,而且河南缺少规模较大且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供应链管理企业。因此需要加大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力度,提升发展高度、扩大辐射范围,带动周边地区甚至全国供应链发展,早日实现河南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的发展战略。
4.3 加速企业供应链管理探索实践仍是重中之重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将物流与供应链混为一谈,大多企业运用的还是传统的推式供应链管理,而非现代化的拉式供应链管理,企业各个系统缺乏有效联系,运行效率低下。河南省不断提高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投入,积极培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组织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试点,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4.4 多渠道加快高层次供应链人才的培养
实际上,欧美发达国家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麻省理工有全球第一的供应链管理专业。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设置有物流工程和管理类专业,在MBA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中设立供应链管理方向,但作为独立的供应链专业目前还是空白。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支持高等院校开设供应链管理相关专业和课程,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环境。供应链企业同专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为企业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加强供应链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培育,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河南省“五区一群”发展战略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供应链人才,加快河南省现代供应链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十四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郑州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这就要求我们要将供应链作为重要抓手,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流通堵点,接通产业链和供应链上断点,提高企业对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控制能力,以新作为、新担当谱写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