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珍
拥有健康的心理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而言非常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儿童的价值观以及个性的发展。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非劳动力人口留守,如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成长过程中相对缺乏父母的陪伴,与父母面对面的沟通不足,接受的父母教育不够,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阐述,并提出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一,家庭经济水平。有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相对不高,故父母外出打工,让儿童与爷爷奶奶留守在家。家庭经济水平相对不高容易带给个别留守儿童压力感以及隐藏的自卑感。家庭经济水平相对不高导致的物质生活欠佳,容易给一些儿童内心带来不安以及心理压力。
第二,缺少父母陪伴。父母陪伴的长时间缺失,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容易缺乏安全感,个别留守儿童可能内心自闭冷漠,很少与人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留守儿童羡慕父母都在身边的同学,从而产生自卑感。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针对上述提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笔者试讨论得出以下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首先,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一般来说,往往是经济环境问题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政府必须更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以经济发展引导更多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村建设。父母回家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即使父母仍在外工作,经济条件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合理的物质需求。
其次,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交流。父母与子女面对面的沟通不够,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常年在外的父母应常回家看看,利用回家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问题,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外工作时,父母需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其学习、生活情况,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的班主任应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明白自己是与留守儿童相处最久的教育者,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闲暇之余多关心儿童,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教师要善于观察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儿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学校作为儿童学习、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应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心。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耐心教导,时常与父母沟通,及时反映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問题及时得到解决。在同学相处的问题上,留守儿童应该多与同龄人沟通,形成开朗、健康、乐观的个性。对于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农村,村委会应该及时发挥作用,组织儿童参与健康的户外活动、团体活动,培养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儿童的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社会是儿童成长的大环境,社会给予儿童的关注,能像父母的爱一样温暖农村留守儿童的内心,引导其形成正直、善良的性格,一个对社会充满爱的人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积极的。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