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如何实现报道转型

2021-09-10 07:22吴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摘要:电视时政新闻是每个电视台重点打造的新闻栏目,也是人们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决策部署以及领导人重要政治活动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尤其是传统电视时政新闻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传播效果也显著降低,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受众逐渐流失,严重制约了电视时政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必须就新媒体时代电视对时政新闻的影响进行深入剖析,积极推动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转型,促进电视新闻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更加稳定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159-03

相较于其他新闻类型,时政新闻具有更加明显的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和广泛性;新闻工作者在采编新闻信息内容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新闻信息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时政新闻既能在传统报纸、电视媒体等媒介中传播,还能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大范围传播。尤其是近年来快手、抖音等新媒体飞速发展,5G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使短视频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其以内容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的优势成为内容创业的新风口,这些都在极大程度上冲击着电视时政新闻报道。

基于这一背景,电视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的报道转型之路,不断提升传播效果与收视率,从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媒体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一、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涌现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媒介类型,影响和冲击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内容报道,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时政新闻的报道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报道平台的多样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依然保留着传统媒体的一些传播手段和形式,且电视时政新闻信息在具体的报道过程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大多数受众依然是通过传统媒体了解时政新闻信息;同时,时政新闻信息开始广泛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当前央视和省级电视台都积极推进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平台分发的融媒体系统平台[1]。

比如广西广播电视台在转型过程中,积极打造集视、听、看于一体的广西视听APP,并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注册了多个官方新闻发布账号,对一条时政新闻进行多平台报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二)报道形式的丰富性

在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中,时政记者应用的报道形式相对较为单一,以公文体和日记体两种形式居多,这虽然为许多时政记者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但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较容易使时政记者的思维出现惰性,进而影响此类新闻的实际传播效果。

而在新媒体环境中,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为更好地提高竞争力,不仅需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提高新闻中的有效信息量,而且还应注重语言表述方面的改变,多用老百姓易懂易接受的话,增加时政新闻的深度与广度。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时政新闻信息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涉及图片、文字与视听内容等,有的新闻信息在具体报道过程中,会结合特点区分差异性内容,然后展开整体运用,既有效整合时政新闻事件中的图片、文字及视频等,还对现有的新闻发布平台进行充分剖析,明确自身在各平台上的内容定位,然后打造平台特色[2]。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转型策略

(一)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

1.转变语言风格

时政新闻信息的主要特征为政治性、严肃性和严谨性,一些记者在編写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更关注具体结构和内容,有的用语过于死板和官方化,这就使受众在观看新闻信息时产生距离感,而这种语言运用方式在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中非常普遍,久而久之,人们对时政新闻信息的普遍认知就是“官方套话”。

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的展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相关调查显示,如果新闻信息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受众就不会看之后的内容,从而导致新闻信息的价值无法发挥。

针对这一问题,既要对时政新闻的语言使用习惯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还要注重其在电视媒体传播中的特点,强化两者之间的关联[3]。同时需要积极探索更适宜的电视时政新闻的新媒体语言表达方式,并勇于在日常报道中进行尝试。

以某新闻频道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两条关于当地医疗队出征湖北的微视频为例,这两条视频内容不仅具有迅速、精简、信息量大、主题鲜明、直观与形象的特点,而且运用了大量音乐与同期声,大大增强了时政新闻短视频的冲击力,成为新闻爆款,传播力、影响力惊人。

2.注重纵深思考,增强受众黏性

当前媒体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视时政新闻行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贯彻落实“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即针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新闻信息的报道,记者需要积累新闻信息素材,使时政新闻的报道工作形成比较深度的效应,还需积极主动地改变新闻信息报道方式,以提高电视时政新闻信息的具体成效与质量。针对相同事件的新闻信息,既要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还要对新闻信息背后的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抓住与社会大众密切关联的新闻热点,做好跟踪报道工作。

3.巧设主题,迭代生产方式

电视时政新闻具备线性传播的特殊性,尽管电视新闻具备独家的大屏播出平台,然而除日常报道以外,时政新闻视频很少出现。在各级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中,必须精心整理相关的时政视频资源,还需要对新闻的系列主题进行巧妙设计,联合新媒体平台等媒体传播形式进行再次开发、多次传播,从而促进时政视频资源的共享与再利用。

电视台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主要职责是向社会大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台需要对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作用进行充分利用,深挖自身的优势,然后将其作为基础,创新生产模式,改变原有的模式和流程,科学把握各种难点问题,应用受众能理解的方式进行阐述,从而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4]。

4.科学打造全媒体一体化体系

在多平台报道过程中,应结合选题的特点,明确报道形式,各部门协同合作开展新闻策划、新闻生产、新闻传播等工作,通过构建全媒体一体化体系,对短视频的生产、技术运用等进行统一规划,形成创意一体化、制作定制化。同时,当前人们能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移动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且阅读习惯具有碎片化的特征,为更好地适应大众的变化,电视媒体需要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尽量做到场景多样化、报道代入感等,比如将一些音乐元素、剪辑手段等引入时政新闻制作过程,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升时政新闻的报道效果。

(二)强调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环境、受众信息消费习惯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其以往的报道方式非常程序化、概念化及格式化,这就导致受众的收视欲望逐渐丧失,从而严重影响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电视媒体需要为受众着想,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选择受众喜闻乐见、易懂易接受的方式报道传播时政新闻,并主动触及和挖掘受众身边的问题,积极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职责,为大众解决问题。

1.增强民生意识

电视媒体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民生意识,树立民生关怀理念,并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充分体现这一理念。同时,应把时政新闻报道的关键点和定位下移,从受眾关注的问题出发,明确报道的方向,直观形象地传递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方针、动向,同时还需要对受众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充分反映,实现“上传下达”,既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理解国家政策,还能帮助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真正做到想民所想、办民所需。

2.创新节目形式

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电视媒体应积极借鉴民生新闻的表现手法,对节目形式不断进行创新,使其柔化,即积极转变电视时政新闻以往长篇大论讲道理的报道方式,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报道大闻要闻,实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与风格的多元化,有效平衡其权威性、舆论导向性与贴近性、亲民性。

比如“时政新闻+Vlog”报道形式的应用,这一报道形式的主要应用方式为三点。

第一,考虑到受众的阅听心理,从其微视角出发,选择具有更强可读性与接近性的内容,摒弃以往宏大叙事的议题。以央视推出的《大国外交最前线》时政新闻报道为例,其第一季第一期Vlog侧重于介绍康辉和媒体工作人员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之后的几期主要是单点单线地报道机场、希腊总统政府等新闻信息,这一报道形式很好地适应了当前受众细分化、快节奏的信息获取需求[5]。

第二,拍摄视角亲密化,包装配乐具备娱乐性。时政新闻Vlog大多选择自我拍摄手法,不同于传统时政新闻拍摄稳、运动幅度小的特征,更多是运用亲密视角与仿真视角,这就能更好地使受众沉浸到时政新闻报道中。

以《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例,康辉在前往新闻现场的过程中,拍摄视角就特写在急促的脚步、打开的车门上,使受众仿佛置身于这一情景之中,且Vlog中运用了大量的表情符号等视觉效果,以更好地解释说明和渲染氛围;当领导人出现时,Vlog中播放了相应的背景音乐,营造了庄重感和肃穆性;此外,整个剪辑包装呈现出时尚活泼、轻松明快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当下受众的审美需求。

第三,直达C端加强互动,获得显著的传播效果。时政新闻Vlog可分发到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中,打破了圈层壁垒和平台局限,直达C端,还借助用户的点击、转发、评论大幅提升传播效果。同时,这些社交平台具备检索、云储存等技术,能显著提高时政新闻传播的到达率。

以《大国外交最前线》为例,其微博账号的粉丝有27.1万,粉丝在评论中与Vlogger康辉互动频繁,打破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隔阂,获得了更加显著的时政新闻报道效果。

3.引入民生新闻的操作模式

通过在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引入民生新闻的理念,可较好地实现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借助强化受众意识、互动意识、新闻舆论监督意识及介入意识,能使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角度、方式及风格均具备明确的范畴,并在党和政府注重与人民群众关注之间获得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从而使时政新闻更加亲民、更具人情味,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具针对性,还能充分发挥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6]。

(三)促进电视时政新闻记者的转型

1.积极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

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主力军,首要责任是新闻报道的采写,要想更好地实现新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转型任务,就必须高度重视电视时政新闻记者的转型,即记者需要积极接受新的转变,摒弃以往的思维模式、新闻搜集与制作方法,真正认同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直面新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的融合趋势,并坚守作为电视时政新闻记者的本分、基本要求。

2.注重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记者必须积极向全能型记者转变,主要需要做到六点。

第一,注重提高新闻敏感度,能独立思考各种新闻信息,并对热点信息进行充分剖析,找出其中最具价值的新闻内容,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有效性。

第二,注重提高应变能力和职业素质,丰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制作出更加优质且具备深远意义的新闻内容,且在遇到特殊问题或突发情况时,可以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处理问题,有效把控行为发展方向。

第三,掌握一定的采访语言技巧,在采访过程中做到语言简洁、突出重点,从而获得最理想的采访效果,并提高电视新闻报道对观众的吸引力。

第四,善于观察,在时政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关注细节,善于观察采访对象的动作变化与细微表情,对这些变化背后存在的情绪或想法进行有效分析,然后合理调整自己的采访内容,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新闻内容。

第五,注重掌握不同媒介信息的特点,具备多渠道供稿意识,这是因为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和快捷,且能对这些新闻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新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联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电视时政新闻记者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充分掌握各种媒介信息的特点,通过多渠道供稿更好地拉近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实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全方位覆盖、多领域拓展[7]。

第六,注重提升新闻写作能力与提炼新闻核心内容的能力,当前整个社会中盛行“快餐经济”,受众在浏览信息时,若对信息的标题不感兴趣,就会直接划过,因此要想提升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效果,记者就必须积极转变以往新闻撰写的固有思维,对新闻核心内容进行有效提炼,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同时通过有效提炼和整合新闻信息,使新闻一目了然,从而留住受众,切实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价值。

3.保持记者应有的坚持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电视时政新闻记者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具备识别与保存真相的能力,确保时政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向受众传输信息时必须做到去伪存真,不造谣、不傳谣、不生事,要对得起人民的信任。

三、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出现了较多新的媒介形式,使得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媒体时政新闻的报道形式。基于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在传播时应注意在方式上进行改变创新,以满足受众的需求。积极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强调电视新闻报道的民生化,加强电视时政新闻记者的转型,从而有效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振男.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7(20):233.

[2] 芦淑颖.融合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记者的转型探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14):117-118.

[3] 马佳.媒体融合视角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4):124,126.

[4] 石长顺,唐秋彤.“移动优先”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微传播路径[J].视听界,2018(6):67-71.

[5] 张佳,郭小平. Vlog在电视时政新闻中的运用及启示[J].青年记者,2021(2):74-75.

[6] 包微微.关于电视时政新闻融媒体化发展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20(01):54-55.

[7] 王震宇.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报道转型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8(09):110-111.

作者简介:吴敏(1983—),女,湖南长沙人,硕士,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媒介传播。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析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媒介素养之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交互式动画在傩戏艺术中的应用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