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岗 《中国社会发展阻滞的基因》一文对当下的启示

2021-09-10 20:43柯佳惠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发展中国启示

柯佳惠

摘要:针对李达、蒙达两位先生对中国社会发展阻滞原因的讨论,本文采用辩证法分析及结合中国发展现状进行客观评价。唤起国人认识、学习中国历史在民族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倡议世人意识到侵略者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等错误观点中国社会发展的危险性。同时结合中国封建与现代社会发展,弘扬了我党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关键词:中国;社会发展;启示

一、检讨中国社会发展阻滞论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封建社会制度独占中国历史三千年[1]。在封建社会制度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即政治地位上的半殖民地,经济结构中的半封建,半殖民促成半封建,半封建奠定半殖民。

本文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剖析在封建社会中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原因,检讨国内历史科学界新出现的中国社会停滞论,打破帝国主义伪造中国历史的阴谋,号召国人尊重自己的历史,唤起国人为新中国努力奋斗,启示世人采用唯物辩证法思想考虑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观的指出某一次原因而不把握主要原因,是触及不到问题核心的。

二、剖析中国社会发展阻滞原因

(一)封建社会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封建制度至春秋时期酝酿、战国时期确立、秦朝达到中央集权,延续至清朝后期鸦片爆发前[1]。封建制度中,形成以土地为主的自然经济[2],主要以满足自身需求,且关键生产资料基本掌握在地主或者封建领主手中,地主占有土地,农民没有自由,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其次,诸侯分封,在政治方面易形成暴政、腐败,思想方面一家独大,限制思想发展与碰撞交流。政治、经济、思想上均对社会发展产生限制。

文中指出,中国特殊的土地所有权关系、农民与手工业工人生产间的矛盾等都是阻滞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原因。其实,上述因素都是封建制度本身所携带的基因。

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自然经济属于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条件下发生的封闭型经济,劳动者经济活动空间狭小,不论是领主、地主或是农民自身家庭,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经济单位,处于分散、孤立的状态。同时,封闭的性质决定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落后,其劳动成果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后期更是出现了“祖传”和“秘制”,加剧生产力刺激缺乏,导致社会发展的龟速前进。

但另一方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为调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及到欧洲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商鞅变法、都江堰修建,都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总的来看,一个时期的发展不可能只有弊端没有发展,如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3],前半生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后半生醉心歌舞、沉迷于艺术,荒废朝政,但是在其后半生治理中,唐玄宗创立了皇家藝术中心,唐朝涌现了大量的顶尖艺术家,在很多艺术领域达到了后世无法逾越的高峰。因此,中国社会在封建时期的发展,虽有停止,但也不是完全停滞。

(二)自然科学进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

文中否定了由于缺乏自然科学而阻滞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认为这是一种颠倒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确实,自然科学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反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可对社会、经济等产生全面影响。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新兴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口、通货膨胀,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乃至19年的新冠疫情扩展速度,都是科技发展的成果。

因此,不是有了科技发展,才有了社会发展,不是有了蒸汽机,才有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崛起,科技是现在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发展,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前进。

(三)地理位置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大物博,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4],文中以“社会的发展要较地理环境的变化快的多得多”肯定得否决了地理环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阻滞作用。确实,地理环境是位置、气候、土壤、水文、动植物等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系统,也可以说,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社会发展的一个背景,起的作用仅仅可以说是一个道具。另外地理环境本身的演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单纯的地理位置是不可能阻滞社会发展的。

正是由于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让地理环境参与进了人类的活动与社会的发展,在人与自然交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恶化,会短暂的阻碍社会发展,或者是让社会发展的速度慢下来了,而不是停滞了。

(四)主观唯心主义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认识

部分主观唯心者将“人种衰老说”、“儒家思想”作为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简直是荒谬至极、大错特错。首先,以主观意识看待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凡是不遵守客观事实,不从实际出发的分析问题,都会使主观、客观分裂、认识、时间脱离,比如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极大的忽略了事物的动态发展。

其次,儒家思想作为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历经1700多年[5],是总结、概括、继承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基础,从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现今,儒家思想也是很多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的核心理念。

最后,儒家思想就个人而言,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对社会来说,是博爱、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法治等,是我们当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是促进社会发展、寻求长治久安的良策。

(五)农民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中将农民战争与领主之间的战争作对比,认为农民战争的结果是城乡变废墟、田园为茂草、屠杀牲畜、烧杀抢掠等破坏行为,认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他所描述的是战争带来的基本结果,战争爆发、硝烟四起,注定带来生灵涂炭,满目疮痍,这与战争是谁引发的无关。

再者,农民与领主本身就不是一个阶级的,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将他们固有的性质拿来作对比,一方面缺乏公平性,另一方面,性质不同,没有可比性。同时,也正是这个性质原因,使得很多的农民起义只看到了贪官污吏的嘴脸,没有看清统治者本身的昏庸腐败,这是导致农民战争失败的重大因素。

同时,封建制度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产物[6],农民战争的爆发点一般都是忍受不了残酷的剥削和奴役,为争取生存权利,改变贫富不均的现实阶段,从而拿起武器奋起抵抗的最高形式。农民为了美好生活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和坚贞不屈的气节,一直激励着后人。在中国封建历史进程中,爆发过数百次的农民战争,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汉代的绿林赤眉起义和黄巾起义等,他们都是当时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6]。

但是由于缺乏先進的领导力量、没有通过斗争,产生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法,没有带来社会的新生力量,最终导致失败或者成果被剥夺。因此,农民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没有起到根本的阻滞作用,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

(六)外在因素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帝国主义列强等恶势力的入侵与入主,在鸦片战争后成为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又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列强对中国发动多次的侵略战争,进行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目的是控制中国、操控中国,发展其本国的资本,牟取暴利,同时,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尤其是中国的封建农村,遭受了帝国主义的破坏而濒临破产,却无能为力,造成中国社会的严重贫穷与落后,极大地阻滞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西方列强强制将本国的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进行前所未有的冲击,反而促进了中国民族的觉醒、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三、当下的启示

(一)提防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主观唯心主义,推行辩证唯物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深知,对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不是单靠武力就能征服的,为达到征服中国的目的,不但对中国进行军事政治侵略,同时也对中国实行思想斗争,企图攻人攻心,双管齐下。同时,还懂得亡人国者必先去其史或改其史”的奥妙,拼命篡改、伪造历史,更可气的是国内历史科学界新出现的“中国社会停滞论”,仅中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较欧洲国家久,就妄下结论,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另外,关于中华文明的由来,西欧和日本的学者提出不少假说,“东来”“西来”“南来”“北来”说法各异,但中心议题只有一个,即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来自他处”。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为实现其侵略、奴役中国之野心,更是大肆鼓吹这一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而“国内一部分醉心欧化的学者也曾盲目的附和了这种论调”。

历史虚无主义总是以“虚无”的态度审视一切,怀疑历史的“本质”“规律”“价值”和“意义”,甚至怀疑自身的存在。不仅颠覆中华民族重新建立民族自信所依赖的历史观,也在解构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对此必须加以严肃批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同时,针对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中,凭借自己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将“人种衰老说”、“儒家思想”都搬出来评论,想尽一切办法、从各个方面想征服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这种手段,警示我们提防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不加具体分析就盲目否定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否定其积极向上的一面,否定封建制度为后来中国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面。其次,批判唯心主义,认为“闭上眼就没有悬崖”,忽略了事物的客观存在性。

最后,倡导分析事物采用唯物辩证法,紧抓事物的主要矛盾,首先认清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其次,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如文中认为,中国社会发展缓慢是因为没有自然科学,因为其忽略了自然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先有社会发展,才有自然科学,进而自然科学推动社会发展。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同时,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7],好比中国长达接近三千年的封建制度,不能说在该制度下,中国的发展就是停滞的,不止步不前的。正所谓趋势是前进的,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例如农民战争、小农经济下迅速发展的手工业、列强的侵略与本国文化的强行植入,都是有潜在正向影响的,只不过道路是曲折的。

(二)我党引领下的优势

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用经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封建社会结束后,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朝专制,成立民主共和国,直至1921年,中国社会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直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理论联系实践,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因这些先进的领导人,中国社会一路蓬勃发展,19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党的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守望相助精神,顾全大局、自觉行动,伸出援手、踊跃捐款,以实际行动诠释我党的家国情怀。

因此,阻滞社会发展的因素,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拥有先进思想、先进领导阶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保障。

四、结论

研究历史是为了推动历史、创造历史,是为认识今天而去了解昨天,通过对兼评李达、蒙达坦两先生对中国社会发展迟滞原因的讨论,深刻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下中国社会发展的艰难,但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曲折前进的。

参考文献:

[1]周道生. 论中国古代赋税思想的发展[J]. 湖南税专学报, 1995(01):26-32+40.

[2]陈廷煊. 近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租佃关系[J].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04):42-55.

[3]韩阳动漫编绘. 中国历史漫画馆. 17, 盛世大唐之开元之治与安史之乱[M]. 朝华出版社, 2012.

[4]王大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005(036):3633.

[5]罗怡欣. 论儒家人格思想的现代价值[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9).

[6]孙亚平. 对”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动力”说的质疑[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5(03):16-20.

[7]谢良敏. 过程系统观应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论[J]. 学术论坛, 1983(04):14-17.

衢州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发展中国启示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