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婷
循环练习法,主要是通过采用连续完成数种练习的循环形式,依照渐进负荷的训练原则,作用于人体各个部位,以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效果。这种方法是综合了间歇训练、重复训练、持续训练的一种综合方法,其显著特点是在单位时间内增大了运动密度与运动强度,使人体部分器官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长时间的连续的刺激,增加了人体的生理负荷,从而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这对要参加体育中考的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如果体育课堂没有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那耐力提高就只是空谈。
1 循环练习的特点
1.1 练习内容多样化,对身体的影响全面
循环练习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往往既包括上肢力量的练习,也包括下肢力量的练习,还有腰腹力量的练习,既有徒手的也有带器械的练习,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表1所示:
1.2 因材施教调整负荷量
在初中阶段男女生身体发育的程度不同,其能承受的运动量也不同,我们应当针对男生女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负荷量,而男女生的分组循环练习就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比如对女生而言可以减少某一练习点的练习次数(跳栏架练习中男生完成10次,女生8次);延长完成规定次数的时间(要求男生10分钟内完成整套循环动作,女生15分钟)延长间歇时间(男生休息30秒,女生可休息40秒),减少各项练习的负荷(如减少所使用器械的重量)(男生10公斤哑铃,女生则使用5公斤哑铃)。
1.3 简单易做,比较少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
循环练习一般由简单的、技术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掌握的练习组成。这些练习可以是徒手的也可以是使用器械的;无论身体素质的强弱,运动能力高低都可以参加练习,而且可共同练习。
1.4 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体育课堂是否有效以是否真正发展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标准,而要真正的让学生持续地有效的在体育课堂中锻炼,运动密度和强度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体育课上采用循环练习,学生能同时持续地进行练习,没有停滞现象,课上合理使用的时间增加,锻炼效果就能有所提高。我曾在循环练习课后随机抽测了一些学生的心率,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心率都能在120-150次/分钟,这足以说明循环练习法能很好的锻炼到学生的身体。
1.5 经常进行循环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有助于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
进行男女生分组的循环练习的前期,因为教师分身乏术不能全面监督学生的练习,所以课堂的秩序会有些混乱,但随着循环练习课次数的增加,各个小组成员之间磨合完善,体育骨干的作用凸显,课的练习秩序会越来越好,甚至不需要教师的监督各小组的组长也能带领本组成员很好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
2 循环练习的常用方法
2.1 分组定时轮换
如图1所示,分组的定时轮换即是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定时轮换练习内容,例如男生1组的练习顺序为:跳栏架+20米加速跑(5分钟)→步幅练习+20米加速跑→30米的变速跑→仰卧起坐。这种循环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所有的练习,更均衡的提高身体素质,缺点则是练习站点分散,教师分身乏术,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小组。
2.2 分组定时不轮换
所谓组间定时不轮换即为小组的练习内容不同,各自练习成套的循环站点但不交换。如图2所示,各站点的循环练习为男生的练习,图3所示,各站点的循环练习为女生的练习,二者在一节体育课中不交换。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针对男女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安排不同的内容和负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这样分组有利于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2.3 组间定时轮换
男生组:
女生组:
所谓组间定时轮换即为各小组的练习内容不同,在完成规定的时间后进行交换。如图4所示,男女生组在完成规定的时间后进行交换。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组间定时轮换的方式最适合在初中使用,其同时具备分组定时轮换以及分组定时不轮换的优点,学生能够参与数量最多的练习形式,同时也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内容和负荷,更加方便教师进行课堂的管理,同时也能培养各个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自觉参与练習的良好习惯,营造有序高效的课堂秩序。
2.4 分配式循环练习
所谓分配式的循环练习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期能弥补学生的不足。比如将上肢力量差的学生编成组,专门安排发展下肢力量的循环练习站点。
3 循环练习的设计原则
循环练习的形式千万种,在运用时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配套,要根据课堂目标,针对要发展的身体素质来设计循环练习的站点,例如,本节课主要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那我们可以选择仰卧起坐、跳栏架、立卧撑、深蹲起等几个练习进行组合,此外还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把握运动的量和强度。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