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吴凤巧 段宇轩
高校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对于校园文化的营造、传播有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甚至学校的校园风气,对于高校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整合功能。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物质在学校的传承和积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独特文化的延伸,校园体育文化主要以学生的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为主要内容,是高校师生闲暇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文化,既需要科学严谨的扩展,又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
1 健身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健康基础
科学合理的健身运动有利于舒展身心、陶冶情操,使个体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满足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科学的健身运动能够增进人体心理健康,通过健身运动能够调节紧张情绪,改善生理与心理状况,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适宜的健身运动能够实现防患于未然,在疾病未发生时进行干预,改善人的身体机能,继而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途径,在建设健康中国大环境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健身运动。
1.1 体育文化传播路径两极化发展
随着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社交的发展,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宽广,这也极大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路径的发展。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的获取渠道除了公共体育课之外,超过50%的学生通过线上的网络自媒体与运动类APP来获取。相反,对于线下的学校体育赛事活动和体育社团组织,就没有充分显现出其优势。虽然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变得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但其传统的线下传播路径与快速发展的线上传播路径出现两极化发展。线上传播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灵活性与实时性,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人力与物质成本。传统的线下传播在线上传播的比较下,其劣势逐渐突出,不可否认的是线下传播的准确性是线上传播难以取代的,但线上传播成为主流,线下传播逐渐淡出已成为当前的一种趋势。
1.2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体育文化学习能够有效获得快乐感,通过体育文化学习能够有效宣泄自身情绪,获得运动后成功的喜悦,通过体育文化学习,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个人自信心,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从体育文化学习中了解到体育文化带来的益处,仅将体育学习观念停留在身体活动中,忽略了对个性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很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较为片面,部分学生没有对体育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有加深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认识。
2 以体育健身为基础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
2.1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建设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弘扬传统和个性,促进体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等高校的体育特色做出贡献。学习努力、身体素质、为国家健康工作50年的意向,是清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体现出巨大作用的精神。描述个别学校文化对学生的特殊影响以及学校体育的吸引力。因此,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是特色建设。
2.2 全国体育运动
在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力求健康,同时实现精神世界的财富和自我价值。这样一来,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就应该全面开展群众的身心活动,探索体育在建设中国卫生事业中的作用。积极领导将基层体育组织转变为独立实体组织,加强社会组织开展体育和健身活动的能力,扩大整个健身计划的放射性方面,实现人人机会均等,建立健康和谐的社会。
2.3 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宣传和教育体育运动
伴随着校园里普遍的网络知识,互联网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现实。校园网是校园中的重要工具,在体育的推广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网络大学生,你可以利用体育知识和体育理论知识,从而也利用体育活动的动力,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氛围的形成。校园网不仅在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纸、大学广播、有线电视等媒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深化体育理论知识、提高体育兴趣、改善高校文化关怀、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2.4 培养学生具备健身意识与能力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健身目標,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机能,强健学生的体魄,为学生生活与学习提升动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在未来走向社会后,也要持之以恒进行体育锻炼,将健身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使其具备健身意识。
3 结束语
健康是满足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作为一项有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作为一项有战略意义、长远生命力的宏伟事业,全民健身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建立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的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突出人本性、全面性、服务性、社会性,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权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的多元化需求,为打造健康中国和满足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奠定健康基础。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