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航
摘 要:针对当前车站建筑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从人性化角度开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设计。在明确当前车站建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区域设计、车站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和采光结构设计,从三个方面为乘客的出行提供充足的便利条件,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并为后续开展公共交通人性化服务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城市轨道;车站建筑;人性化
0 引言
城市区域内的轨道交通车站是将空间建筑设施与工程结构性融合的一种特殊建筑,也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现代建筑类型职业,合理的车站建筑结构能够发挥更大的优势,为旅客提供交通便利条件,基于此本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现状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中发现,其核心功能与常规的市场加交通运输方式具有一定雷同性,均是为了服务群体出行所提出的。尽管其本质理念为服务社会,但基于其设计整体层面分析,仍存在较多的不足[1]。例如,两个换乘的交通车站距离较远,且站点之间没有与之对应的衔接。部分枢纽型交通车站位于城市中心,没有与火车站、机场等交通区域进行有效衔接,位于城市中心的交通车站,常年受到车辆拥堵等不良因素的干扰,导致交通车站的正常行驶受阻[2]。相关交通车站设计师在进行线路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将乘客的需求及交通产业的可持续建设放在首位,一味地追求实用性,导致交通车站影响到了城市内部的美观化建设。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到了交通车站的持续建设,也与社会群体需求呈现一定背离趋势,是十分不合理的。因此,针对交通车站建筑现状,对其开展人性化设计工作,属于市场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必然性诉求。
2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2.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区域设计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部分进行人性化设计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车站建筑与非机动车换乘区域的衔接设计,另一部分为车站建筑与行人的换乘区域衔接设计。非机动车与汽车、地铁、公交等均属于城市交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机动车的客流主要来源周围车站建筑附近,具体范围应当在450 m~1 500 m范围以内。在非机动车与车站建筑连接的区域范围内,在遵循“人性化”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到车站周围建设非机动车换乘区域的可行性,并且判断建成后的区域是否能够为附近居民提供便利条件。针对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设计应当结合车站建筑的出入口建设条件,在对其进行具体的设计安排。
步行是较短距离出行的最佳方式,为了在对车站建筑进行设计时能够为周围居民步行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此提升其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本文提出如下设计方案:首先,在车站建筑周围建设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相关设施,让出行的乘客在搭乘轨道交通后,能够更加安全地进入到步行环境当中。其次,对于车站建筑周围有规模较大的商场或公共建筑时,应当在其多个方向上设置人行横道等相关设施建筑,以此方便乘客出行。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人性化设计,提高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性。
2.2 车站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
为了满足社会群体对车站建筑的个性化需求,本章结合人性化理念,对其内部空间与环境展开设计与规划。在开展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可从建筑结构工程学层面进行分析,结合乘客不同的乘车时间,致力于为乘客提供更高的乘车舒适度,以此确保从多个维度,满足乘客对车站建筑的多元化需求[3]。例如,可以结合车站建筑内部的结构与布局,在内部大厅位置处,安装“紧急出口”控制开关;在车站建筑内部站台端的两侧,结合实际情况,对后台管理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在人群较为密集的车站建筑候车室与展厅内,可设计不同的功能分区,包括公共候车区(/用于提供大量乘客集体候车等待座位)、乘车付款区域(/乘客可在此区域内购买车票、车卡,或进行乘车卡充值等行为)、乘车非付款区域等。在非付款区域内,车站可以将其详细划分为餐饮区域、超市区域、指定商品购买区域。在此基础上,可以增设人工服务区域(/用于指导特殊乘客购票与乘车,或提供有需求的群体定向服务内容。特殊群体可以为残疾人士、孕妇、小孩等)。根据车站建筑内部空间规模,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合理化面积分布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旋转门、透明门帘等,将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分割处理。此外,应考虑到部分特殊群体对于车站建筑存在隐私性需求,因此可在完成对透明区域的规划与设计后,增设一个面积在5.0 m2~8.0 m2的封闭区域,此区域可为部分有需求的乘客提供一个隐蔽处理事务的空间。完成对空间区域的规划与设计后,布置每一个功能分区内的合理出口与出口位置门型(向内打开方式或向外打开方式等)。
除上述提出的规划内容,可在进行此方面的设计中,对车站建筑导向即内部标识进行规划,包括:紧急疏散口标识、乘车线路标识、上下车站台标识、内部索引标识、地图标识等,规划标识的目的在于为用户乘车提供非人工帮助,以此避免乘客在乘车中出现同一线路反复询问人工窗口服务人员的现象。综上所述,通过规划车站内部功能分区、设计内部导向与标识的方式,提供乘客更加良好的服务。
2.3 采光结构设计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当中的灯光与建筑整体呈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采光结构的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对建筑整体的外观装饰,丰富建筑的空间结构,还能够增加车站建筑的功能性。采光结构的材料和纹理设计对于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折射等作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车站建筑整体空间氛围的渲染。当前大部分城市当中的轨道交通车站建筑都是建设在地下,因此地铁的采光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并且这一设计显得更加重要。在地下空间当中,采光结构设计不合理,会使得车站内光线无法满足乘客的需要,进而造成乘客的精神状态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人们需要依靠地面的强光缓解恐慌和紧张的心理情绪,因此为实现对采光结构的人性化设计,需要对车站不同空间内的光照强度进行不同设计。例如,对于车站外部出入口,其采光需要保证一定程度的明亮。一方面,当乘客从外界进入到车站建筑内部空间时,明暗光照差异较大会造成乘客的眼睛受到刺激,造成一定的伤害。另一方面车站建筑的地下空间在白天或黑天情况下,也需要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以此,根据车站建筑的整体特征对采光结构就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从而保证其内部空间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当前城市中轨道交通车站建筑存在的问题,从为乘客提供便利乘车环境和条件的角度,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在针对车站建筑设计时,除了需要结合本文上述论述内容以外,还应当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文本”的设计原则,并結合相关领域人员给出的具体想法和经验,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从而营造更加良好的车站运营环境。
参考文献:
[1]杨艳红,赵思源,熊燕妮,等.地铁车站地下空间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3):10-13.
[2]谢辉,赵霞,刘晶晶.关于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管理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1):117-120.
[3]傅佳恩.上海轨道交通3号、8号线高架车站改造方案设计[J].隧道与轨道交通,2019(2):16-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