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霞
摘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确保“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得以实现。本文主要针对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及立德树人视野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1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
1.1教师主导讲授为主,学生主体地位不明
当前,部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还是以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居于绝对的中心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失去了主动参与课堂的机会。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严重相违背,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忽视了学生对于课堂的生成作用,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
1.2情境设计脱离生活,学生难以知行合一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生学习的载体,但绝不是教与学的全部。目前的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受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限制和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存在的代沟,在使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创设情境时,容易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处于割裂状态,一方面学生难以与课堂产生共情,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课堂所学失去了用武之地。
2立德树人视野下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策略
2.1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法治教育
法治不是空洞的更不是脱离生活的存在,因此法治教育也应联系生活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认真准备,结合教学内容精心挑选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这样的法治教育才会更加真实生动便于學生理解。例如,在《维护公平正义》这一框题进行教学前,笔者选用了2019年扫黑除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孙小果”案,并给学生们留了预习任务:结合“孙小果案”,谈谈你对司法维护正义的看法。同学们之前对此新闻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课堂上在学习“司法维护正义”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们热情主动地参与课堂,深刻认识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司法,任何人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2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有些学生在道法课堂侃侃而谈“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下了课看到走廊的垃圾视而不见;有些学生道法考试取得高分,却依然对师长父母恶语相向……道德与法治学科不是为了培养背诵知识的“机器”,对教学效果的考量不能停留在言语的表达或者取得高分,更应该关注课后那些细致入微身体力行的表达。评价标准应该由“分数至上”转变为“核心素养至上”。当我们将教学效果的评价倒逼到道法课堂发现,学生只有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才会发自内心地反思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允许学生犯错,鼓励学生体验,多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和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查阅典籍、上网查阅的方式介绍儒释道三家所体现的社会责任精神,我们可以借鉴儒学中所倡议的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梯的思想观念,向学生介绍儒学中的对世界积极的认识和改造(即“入世”的态度),一起学习儒学对人的自身的修为的提升,学习儒家思想中对家、对国、对天下的责任感。也可以借鉴央视的《百家讲坛》、诗词大会中的专家学者的讲学视频和部编教材,让同学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会历史长河中涌现的一系列的爱国人士及其英雄事迹。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对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成果予以介绍。在培育社会责任感的课程中,西方文明中存在着很多优秀的思想,但因为其思辨性较强,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未必能够明白,我们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介绍。如可以用叙述的方式讲解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为什么会坦然赴义?为什么不逃走?通过故事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向学生展示苏格拉底所坚持的法律精神。通过对中西方优秀文明的介绍,让学生形成现代的公民的人格,做一名能够负责任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2.4结合教材与案例展开教学
如果教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透彻的解读,不难发现,对教材的认识可以转化为三个方面:学习重点,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学生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办。教师只需了解这三个方面,就可以开始这三个方面的教学,从而为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简化抽象的知识,促进学生的理解。
比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中的“关爱他人”一章中,引导学生了解关爱老人、老师、同伴和陌生人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关爱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让学生认识到关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从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己三个方面分析关心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同关心他人是一种幸福,在行动中主动关心他人,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分析对他人的关怀应该包括态度、尺度和策略。教师可以从中学生的熟人圈中激发中学生对关怀的情感和体验,使中学生对情感关怀产生沉思。老师在网上用了一张父亲为自己孩子撑伞的照片,让学生们谈谈看到这张照片时的感受,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导学生们唤醒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为教学打下了关爱他人的基石,这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放肆。由近而远、由熟人圈向陌生人圈的转变,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了我们教材编写的逻辑,从学生逐渐成长的生活开始,到学生最熟悉的成长过程中的例子。
3结束语
总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该学科教学的作用和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结合教材与案例展开教学,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法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理念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肇文,尤吉.以美立身立德树人—浅谈"美"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路径[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9(11):21-23.
[2]侯天香.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文信息,2020(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