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菁
摘 要:为提高山区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减少山区交通事故的发生,研究山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陕南境内干线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实例,采用主动引导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分析了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设计要点,总结设计体会。
关键词: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山岭重丘;设计
0 前言
为了全面提高公路设施的服务水平,保障道路行车安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国办发[2014]55号),决定在全国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5年3月发布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提出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应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目前,公路交通数量增长迅速,受公路路线长、面广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及环境及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制约,质量和功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部分早期建成的山区公路临水临崖、坡陡弯急,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因此,开展我国公路特别是山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陕西南部地区公路沿线多以山岭重丘区地形为主,临河、深沟、急弯、陡坡以及视距不良路段随处可见,生命安全防护设施缺乏,对行车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本文以陕南山区某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为对象,探讨山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要点。
1 项目背景
工程所在地属山岭重丘区公路,项目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公路自然区划Vl区。地震烈度为Ⅶ工度。
本项目全线以中高山越岭线和汉江支流任河沿溪线为主,全长144.9公里,其中84公里长为三级公路,路基宽度
7.5 m,设计速度30 km/h;60.9公里长为四级及四级以下公路,路基宽度4.5 m~6.5 m,设计速度20 km/h。本项目不改变原有路线各项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和具体情况,完善原有安全保障设施,保证安全视距,降低交通事故概率。
2 公路安全状况评估
2.1 公路现状及存在问题
(1)标志:既有道路标志主要由指路、禁令、警告标志等组成。全线标志设置种类齐全,但数量不足,与主要公路交叉处大多设置有指路标志,急弯、陡坡等路段仅部分设置有警告标志。
(2)标线:全线有约60公里设置有路面中心线,部分路段中心线剥落严重,与高速连接线、国道交叉口处设置有交叉口标线。全线无减速震荡标线。
(3)护栏:既有道路护栏种类较多,从九十年代的示警墩到近年来安装的波形护栏,既有道路护栏设施历经多次完善,现有护栏主要以波形梁护栏、连续墙式护栏、城垛式护栏、示警墩、示警柱等组成,对既有护栏逐个描述如下:1)部分段落大修后,沿线护栏防护部分失效;2)旧有护栏设施损坏;3)未设置防护措施路段;4)陡坡、急弯处未设置或旧有护栏防护能力不足。
2.2 既有公路风险评估
根据设计人员实地调查发现,项目路线沿线部分弯急、沟深的陡坡路段未设置防撞护栏;或已设置砼护栏路段,修筑时间久远,旧防撞墩防护安全性不满足安全保障要求。现状公路的风险水平高。
3 工程类别及综合处治措施分析
3.1 排查方法
本项目既有道路为三级/四级公路,根据《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要求,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本次方案设计采用指标法进行判别,确定需要进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路段。
3.2 综合处置措施
(1)急弯陡坡路段。急弯陡坡路段主要风险因素是视距不良或车速过快导致车辆制动失效,易发生两车相撞、车辆侧翻或车辆驶出路外事故。本项目通过设置限速标志、减速标线以控制车速,路侧较危险路段设置波形护栏,以达到安全防护措施。
(2)路侧险要路段。路侧险要路段主要风险因素是车辆驶出路外,翻坠造成伤亡和损失。本项目通过设置视线诱导标志、减速标线以加强诱导,控制车速,其次根据路侧危险程度设置波形护栏,加强防护。
(3)平面交叉路口。平面交叉路口主要风险因素是视距不足和线性不良,易发生车辆对撞或碰撞行人等事故。本项目通过完善支线与主线交叉处的道口桩设置,增加被交路口的让行标志、标线和减速丘的措施进行处置。
4 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
4.1 设计原则
本项目按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总体设计原则,确定的设计思路为“主动引导、适当防护、合理保障、旧材新用”,采用主动引导和被动防护相结合的原则。
4.2 交通标志
避免因警告、禁令和提示性标志的频繁使用,使驾驶员产生麻痹心理。尽量利用现有标志,移除对交通安全有影响的既有非公路标志。
本次设计由于旧路标志基本齐全,只在单个急弯,视距不良路段增设急弯标志,在曲线半径小于30 km/h设计速度一般最小值的弯道外侧设置线形诱导标,平交道口路段设置平交标志,学校路段设置注意儿童标志。交通标志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的有关规定。
4.3 交通标线
既有道路急弯陡坡处警告标志设置不完善,路面中心线缺损较多,弯道前无减速震荡标线等设施,加之陕南地区多雨,路面易湿滑,造成本项目弯道处行车安全性极差,事故易发。本次设计采用如下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1)完善标线,主要内容为恢复已脱落的路面中心线,在既有路面中心线的基础上增加急弯圆曲线段外侧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边缘线采用振荡型。
(2)在曲线半径小于30 km/h设计速度一般最小值的弯道处设置减速震荡标线及弯道内侧水沟边缘设置反光震荡车行道边缘线,补充完善护栏设施及护栏上反光膜,并在曲线半径小于30 km/h设计速度一般最小值的弯道外侧设置线形诱导标。
(3)车辆经学校、村镇路段前,应设置减速震荡标线。
(4)宽度不够路段,加设减速标线以及禁止超车标志和相应的解除超车标志。
4.4 防护设施
既有道路路侧防护设置种类较多,修建年代不一,在设计中注重既有护栏的利用,对满足防护等级的予以充分利用,对不满足防护等级的优先考虑在既有护栏基础上提升防护等级,提高旧材利用率,合理控制工程投资。根据路侧危险程度、事故率、行车速度和交通流组成等主要因素设置护栏,合理选择护栏防撞等级。
本次设计针对不同的实际路况,分别选用适当防护等级的护栏。在防撞等级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波型梁钢护栏;危险等级较高的路段采用加强A级波形梁护栏。新设波形梁钢护栏统一采用热浸镀锌处理。由于受山区道路地形条件限制,全段新设钢护栏端头不具备采用外展地锚式端头,统一采用卷板式端头处理。
4.5 其他设施
本项目有部分路段路基宽度为4.5 m~6.5 m,且常有重载车辆通行,宜设置错车道。此路段多为临河陡崖路段,本次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选取4处路段设置错车道,宽度6.5 m,长20 m,两端设置10 m的过渡段。
5 结语
本项目在设计中,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设计,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施工質量,保证了施工安全。施工所产生的少量垃圾,要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尽快清理,集中运弃于垃圾场。建议养管单位要按规定对施工路段设置多级反光式导向标志和施工警示提示,夜间应有反光标记或施工警告灯,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前方进入施工段落,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参考文献:
[1]彭程飞.山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设计要点与对策[J].决策探索,2018(6):59-61.
[2]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S].
[3]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S].
[4]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