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波
摘 要:上海地铁建设可视化管理系统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降本增效的客观需要。上海地铁可以在借鉴先行者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指标树体系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和物联网体系建设,构建一个体系完整、运转有效的可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上海地铁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可视化管理系统;大数据;物联网
可视化管理是指利用IT系统,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与可视化,这样管理效果可以渗透到企业生产、供应链、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上海地铁在创新性地推进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其经验对地铁同行和上海国有企业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1.1 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客观需要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上海重点推进政府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通管”建设。其中,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上海地铁应该按照上海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支撑上海大数据发展,更好地服务上海数字化城市转型。
1.2 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传统企业管理中决策后的执行是一个黑箱,可视化管理可以让企业的流程更加直观,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可视化,并能得到更有效的传达,从而实现管理的透明化,打开执行这个黑箱。地铁公司管理层在决策的时候实现对执行状态的准确把握,在实施过程中能够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能够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1.3 进一步降本增效的客观需要
数据展示类应用已经成为上海地铁非常典型且普遍的需求,上海地铁总部、各业务部门以及车站有各类大屏不少于20块,其他数据看板、驾驶舱、指标门户类应用数量众多,难以精确统计。内部各个公司各自依托开源工具、自开发工具或零散的第三方产品开发建设的,开发成本高,运维难度大,迫切需要一套成熟、稳定、简单易用的平台级产品来支撑,实现信息化投入的降本增效。
2 国内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现状与启示
上海地铁推进可视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全新的探索,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建设方向方式,我们深入调研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阿里总部、国网电力、上海城投、电科智能等企业,为上海地铁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1 可视化管理系统基本定位“以观为主”
调研企业总体上采取“以观为主、以管为辅”的基本定位,将展示系统和生产系统适度分离。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采取“观管结合”的方式,但大数据中心的“管”,更多是监管,而不是生产管理,大数据中心的“管”侧重的是在应急情况下,整个上海资源的统一调度指挥。国网电力“观管分离”,展示系统采取PPT方式,是一个纯粹的“观”平台,阿里总部也类似,阿里为其他企业设计的展示系统也大多是“以观为主、以管为辅”。上海城投是“以观为主、以管为辅”,管理层面就直接调取下属企业生产系统。电科智能所设计的十几个展示系统大多采取“以观为主、以管为辅”的方式,与上海城投类似。
2.2 展示内容以业务为核心
展示内容都以业务为核心,反映业务运作情况,均由信息管理部门会同业务部门共同研究提出。上海“一网通管”平台通过汇聚人、物、动、态、场景等关键治理要素数据,展示包括交通、治安、垃圾处置、供水、供电等城市基本组成,来监管城市运行体征。上海城投以路桥、环境、水务、置业四块核心主业为核心,信息部门牵头设计总體框架体系,具体业务由业务部门自行负责。国网电力展示平台以电网运行业务为核心,具体数据化展现供电、电网可靠度、财务、人力投入等情况。
2.3 展示指标反映业务特征,且不超过2个层次
信息管理部门会同业务部门梳理提出各业务的核心关键指标和数据,一般一级指标不超过10项,在业务较多的企业,每项业务指标最少只有1~2项。上海大数据中心由信息部门牵头梳理指标,各个专业部门提供的内容和格式需要经过大数据中心信息部门认可后才能实施,指标树按照“只点一下”的原则设计,指标层级远不上不超过2层,极特殊情况下3层,3层以视频等为主。阿里总部展示平台指标为2层,为其他企业设计展示系统指标不超过3层。上海城投信息部门牵头,会同下属四家主要企业,提出关键指标和数据,指标到两层,三层后直接调取生产系统。电科智能在生产系统采取多层,但展示平台原则也不超过三层。
3 上海地铁推进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初步设想
上海地铁在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基础上,要积极主动探索,走出适合上海超大规模网络特点的地铁可视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道路。
3.1 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外在形式——指标树体系建设
可视化管理系统的指标数应考虑采取“1+4”模式。“1”就是管理指标驾驶舱,“4”就是建设、运营(含设施设备)、经营、企业管理四套指标体系。管理指标驾驶舱包括总量型指标和比例型指标结合。建设业务方面:总量型包括建设公里数、盾构、旁通道等数量;比例型指标包括进度指数、质量达标率、事故发生率、投资完成率等。运营业务方面:总量型指标包括运营里程、网络客流量、车辆总数等;比例型指标包括网络列车运行可靠度(5分钟及以上延误)、网络最小行车间隔、网络正点率、列车可用率、列车上线率、故障率等。经营业务:总量型指标包括总资产、净利润、上缴集团利润(体现反哺)等。比例型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建设二级页面指标应从规划设计、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等维度进行分解;运营二级页面指标应从安全便捷、服务规范、环境温馨、社会参与四个维度去进行分解;经营二级页面指标应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反哺能力等角度进行分解。企业管理二级页面指标则应从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角度进行分解。所有二级页面还需要根据企业关键过程进行再次分解,分解到所有关键过程的指标,并最终分解到每个生产环节和岗位,形成一个复杂的指标数结构体系。
3.2 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内在核心——数据中心建设
上海地铁海量数据需要大数据中心进行统一收集、分析和共享。一是收集。大数据中心要负责接入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经营管理以及企业管理等不同板块业务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源,包括数据库、表以及各类离线数据,实现源系统数据的自动同步。同步要建立数据标准和规范,实现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二是分析。大数据中心要负责对所需指标的加工过程,包括原子指标和衍生指标的构建(不同空间、时间和业务维度的聚合),具备批量和实时计算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够将生产数据直接加工成为管理数据,核心在于数据关联建模与分析能力的建设。三是共享。数据中心作为数据的供给方,展示系统作为数据的消费方,数据中心以数据服务(标准数据接口或者API)的方式将所需数据和指标提供给展示系统,并能够实现建设、运营、经营和企业管理直接的共享和再创造。
3.3 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底层支撑——物联网体系建设
上海地铁应重点在建设的在建工程、运营设施设备、经营的部分在建工程中广泛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应用场景的串接。建设中重点是盾构、旁通道、超深基坑等关键点的沉降、渗漏水等监控;运营设施设备重点是隧道、桥梁、轨道、车辆、供电、信号、通信、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电梯、屏蔽门系统等多个专业系统,其中重点是电梯、自动售检票系统和屏蔽门系统等安全日常监控;经营中的物业开发和车站中部分经营设备的日常监控。上海地铁应通过5G、射频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应用,打破既有分立式、烟囱式的自动化系统架构,提升轨道交通底层众多纷繁设备的接入以及感知能力,实现关键设施是被的数字孪生,做到业务逻辑的跨专业衍生、数据跨专业共享、处置措施的横向统筹,从而实现整体业务场景的联动,提升建设、运营、维护、运营、经营整体效率、安全性、无缝衔接和统筹。
4 结语
上海地铁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进一步推动地铁的高质量发展,管理可视化系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抓手。通过指标树体系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和物联网体系建设,应该可以构建一个体系完整、运转有效的可视化管理体系,下一步上海地铁应该进一步以可视化管理系统为基础,大力推进中台管理模式,实现集团到车站、PC到移动互联互通的信息化格局。
参考文献:
[1]应名洪,俞光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体系[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233-249.
[2]应名洪,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与运营[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74-188.
[3]GB/T 36531-2018,生产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S].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8.
[4]曾辉.轨道交通车辆可视化及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8(6):142-145.
[5]付鹏.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轨道交通网络化运维系统中的应用思考[J].隧道与轨道交通,2020(2):6-11.
[6]钱蕾,周玮腾,韩宝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数据可视化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0(4):1025-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