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啦啦操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的国内研究综述

2021-09-10 04:43韩孟孟
红豆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啦啦操团队凝聚力

韩孟孟

【摘要】啦啦操运动作为体育与艺术的集合体,综合了音乐、舞蹈和体育竞技等多领域因子,它在使用道具的过程中也发挥了舞蹈的柔韧美、力量美,因此是一项备受欢迎的竞技活动。从啦啦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表演者向上的力量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舞者将青春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运动能够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情趣,也能帮助他们提升自我審美能力,将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挖掘得淋漓尽致,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培育与体育精神的弘扬。

【关键词】啦啦操;团队;凝聚力;研究

1有关团体凝聚力概念的研究

上个世纪90年代,团体凝聚力作为一个概念备受关注,卡伦在其研究中强调了四个方面的影响要素,即:环境、个体、集体以及领导,这四方面的要素综合作用,对凝聚力产生直接的制约。我国学者基本沿袭了这一观点的内涵,突出强调了两方面因素。一是集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强弱,以及在其影响下参与活动的可能性;二是个体对集体的影响力,更多的人会加入活动之中。正是因为团队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归属,凝聚力的作用才能够被最大化发挥出来。

2有关团队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研究

最近这几年,运动成效和凝聚力二因素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上个世纪末,我国学者邱宣均以其独特的视角指出了凝聚力对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他强调:一个缺乏凝聚力的团队是没有活力的,是毫无生气的,是缺乏新鲜血液的,它最终的成绩可想而知[1]。吕刚大量分析了我国男子运动员的赛场表现,从这一数据出发探索凝聚力作用于团队的过程,最终得出了运动与凝聚力之间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基本趋势是正向关联。1992年,张立在其研究中选择了女排数据为样本,经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比对,得出了凝聚力越高,运动所取得的成绩就越可喜,二者呈现出正向关联。在这之后,张忠秋以我国男排数据为分析对象,得出了和张立同样的结论[2]。这是我国学者针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系统分析,取得的成果颇丰,而且部分理论已经被大量应用于实践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就。马红宇综合前者的研究,在分析比对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凝聚力和成绩之间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它们之间影响要素众多且十分复杂。较高的凝聚力并不意味着较好的成绩,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创新价值,突破了前人研究的藩篱。

从我国学者的论述来看,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两种因素之间是正向关联,这一观点被学者高度认可。少部分学者强调:两种因素之间存在不必然联系。之所以会有这种结论的差异,正是因为研究者所采取的数据测量方式千差万别,在实现测量目的的过程中,一些因素是无法控制的,因而造就了这样的结果。

3有关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团队凝聚力作为兼具复杂性与综合性的参照指数,涉及的要素众多,它真实反映出团队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我国众多学者的研究来看,比较具有特色的是段万春2008年所出版的《组织行为学》以及黄培论、关培兰所出版的同名专著。在这些论著之中,段万春从独特的视角指出了凝聚力受到多元化要素的影响,除了领导方式、个体依赖以及个体习惯之外,成员共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凝聚力的大小。他的论述鞭辟入里,极为深刻和细致。关培兰则从另一个视角指出影响凝聚力的要素包括成员人数、成员性别、团队模式、奖励机制、任务难易等方面。2003年,李晨光在其文章中指出,团队的整体工作效能与领导者的个人风格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2004年,汪应洛在《行为组织与模型构建》中,从激励的角度着手,探索了不同激励因素对个体影响力的大小,其中重点阐释了个体能动性、绩效能力以及经济方面的因素等,同时探索出差异化作用机制等模型,分析了不同作用关系之间的微妙联系,从中提炼得出激励的内涵。2010年,姚利民以其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影响凝聚力的因素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外部因素,这一点引发了后来研究者的深刻思考。次年,陈新峰其文章《团队凝聚力在高校领域的形成机制探究》中指出在所有的团队影响力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领导者个人魅力。2011年,周杨、王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激励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核心对凝聚力进行了深入阐释[3]。

4有关啦啦操团队凝聚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大量检索资料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学者们对于啦啦操团队凝聚力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最早的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啦啦操团队凝聚力问题阐释与对策研究》,在这之后,林锦清在深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团队+凝聚力”构筑模型,其研究极具特色,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她看来,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啦啦操队伍都应该有其明确的目标,同时还要结合现实来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优化个体之间的关系;健全激励模式。此外,她还特别指出了执教方式对团队整体运作的价值所在。然而,该研究由于还不够成熟,整体研究不够深入,表象研究较为明显和突出。第三篇以该课题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是《陕西高校啦啦队凝聚力现状分析与根源探索》。第四篇为《转型发展中的啦啦队--凝聚力作用模型初探》。第五篇为《何为团队凝聚力》。上述研究对于群体凝聚力做出了不懈的探索,但是相关研究的数量仍然不足,理论也相对较为零散。一些观点尽管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但是还不够深入,只是进行了理论的论述却缺少数据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强化数据建设系统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一直以来,研究者都将其视角集中于团队凝聚力方面,可以说,这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从当下的理论建树来看,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这些都是未来团队凝聚力建设的支撑,也是未来深化研究的方向。这有助于推动相关理论研究持续深化,在方式探索、理论支持方面为后续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宜均.运动心理诊断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20,45-46.

[2]Carron A V,Cohesiveness in sport groups:Interpretation sand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018,7:123-124.

[3]周杨,王征.科研型组织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2).

猜你喜欢
啦啦操团队凝聚力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