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琴
儿童散文诗是幼儿园开展文学欣赏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语言天真、意境优美、有节奏感等特点。特别是凝聚书面语言特质的高质量语言,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引领下,对幼儿园散文诗教学开展了多年的实践研究,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深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在兴趣驱动下,通过观察、表征、想象等,让幼儿用心灵感悟,在创作中获得语言的发展、能力的提升,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引人入境的欣赏—丰富审美积累
适合幼儿欣赏的散文诗具有短小精悍、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散文诗在美学上讲究意境美,能将幼儿引入情境,使其感受语言美、节奏美、韵律美等,展开生命深处的一场审美文化之旅。
结合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特点、欣赏水平,教师选择了散文诗《广玉兰》,并进行了改编:“广玉兰,你洁白如玉,明亮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婷婷的身姿站立在高高的枝头,像一只蝴蝶在翩飞,像一群姑娘在舞蹈。”教师通过“剪裁”过的优美语句将幼儿带入了美的意境,再配以有感情的配乐念诵,让幼儿在情境中欣赏,获得美的视听享受。幼儿纷纷发出“哇,好美啊”“我也要来夸夸广玉兰”的由衷赞叹,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美句的欣赏、表达和积累能力。可见,结合幼儿当下的经验和感受,不断拓展,将引人入境的散文诗与情境结合让幼儿感受,既关注幼儿现实需要,又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发展,使他们获得了美的熏陶。
细致入微的观察—建立立体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知识体系。创编散文诗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美文”需要用“美语”表达,幼儿对散文诗的感受、朗诵等需要建立在充分欣赏的基础上,在大量输入“美文”后,幼儿会有仿编、创编即输出的愿望。但是,适宜的创作需要通过大量的细微观察建立对事物立体经验的感受,并进行多元的表征,才能不断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自我感悟,建构新知识,生成新情感。
用全面观察为散文诗创作积累细节素材。散文诗创作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这需要教师观察幼儿兴趣后给予充分、有效的支持,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输出更多元的感受。如幼儿在前期结合散文诗进一步感受广玉兰的美后,会更多地关注园内其他的花儿。如凌霄花、百合花、凤仙花、蓝雪花等。对于形状、颜色、特点各异的花,幼儿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呢?教师组织幼儿在班级中组成探究小组,请喜欢相同花儿的小组一起通过几周极为细致的观察、记录等感受花儿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要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中帮助幼儿感受,并适时地介入,根据观察到的花儿的变化和特点进行启发性的引导,促使幼儿展开想象。如在天晴观察凌霄花时,幼儿会发现有很多蜜蜂在花蕊中飞来飞去。结合幼儿兴趣,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园内随手可得的花儿资源,鼓励幼儿大胆、细微、持续地观察、发现和探究,培养认识事物及其变化的能力,使经验更立体、全面,培养幼儿的情感和体验,帮助幼儿积累需要创编的元素,为幼儿有理有据、有话可说的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做多元自由的表征,为散文诗创作拓展经验。幼儿的诗歌创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情感的熏陶、语言的欣赏、经验的积累、认知的建构都是一个不断巩固、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充分多元地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多样表征,才能进一步拓展经验,让基于散文诗特点的诗化语言和美好情感的创编自然发生。
自由翱翔的创作—具象走向抽象
散文诗的创作要建立在幼儿充分欣赏、感悟、体会的基础上,在持续的观察中不断积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升华,最终能自由地创作,用真实、丰富的语言,以真挚、充沛的感情,将承载着自己希望的创作通过散文诗的形式创作,从具象走向抽象。
在实践中,教师不应过分注重幼儿创编的散文诗句式是否工整、词句是否押韵、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等,这样只会使幼儿无所适从,积极性受挫。教师要尊重并信任幼儿,以支持、鼓励、启发的态度为他们营造宽松的氛围,给予幼儿一定的创作空间,掌握创编的灵活性,最大可能地顺应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在创作时得心应手、有满足感,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迸发思维的火花,形成共鸣。教师也可以在创编后通过提问进行优化,鼓励幼儿从不同维度创编散文诗。
开展儿童散文诗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理解和把握诗化语言赋予幼儿的关鍵经验,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兴趣为导向,分析幼儿的原有经验,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不断建构新经验,注重给幼儿美的欣赏和体验,并选择合适的支持策略,帮助幼儿扩展相关的经验与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最终让幼儿能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心灵感悟,润物无声”。
(作者单位系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