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凤
摘要:随着临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及高龄,多病共存,住院时间长等高危因素的存在,常并发多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据研究,多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多见于呼吸道和泌尿道,可接触传播,一旦入血易进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能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患者;临床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211
引言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三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存在抗性的细菌,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免疫力较差、营养不良、长期卧床以及患有脑血管病、高血压等病症,出现医院感染的风险较高,多重耐药菌为住院患者感染主要致病菌,不但会导致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同时也会使其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加大死亡风险。前,临床对于多重耐药感染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优化护理效果成为医护人员不断钻研的课题。
1 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护理现状
多重耐药菌可能来自于泌尿生殖道、胃肠道以及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存在的条件致病菌,机体功能衰退患者或者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下降患者对致病菌群易感性明显增加,从而造成局部感染风险明显升高。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护理人员对手卫生认知度较低;缺乏完善的手卫生制度且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干手物品等洗手设施配备不够完善;医院对感染预防相关知识了解较少。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加强手卫生管理可加快危重症患者病情好转。
2 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2.1消毒护理
每日按时使用消毒仪器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杀菌处理,需与患者皮肤接触的医疗用具、物品宜采取固定制使用原则,专人专用。如:氧气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雾化泵、输液架等,且用完需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者周遭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家具等要定时或在每次使用后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需进行灭菌处理的物品使用后及时灭菌。
2.2提升医务工作者、医院护工、患者及家属关于感染的知识培训
提升医务工作者、医院护工、患者及家属对MDROs的认识与了解,积极防控,严格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相应的医学操作,提升医务工作者手卫生的依从性。同样,诊疗护理的各个操作流程都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增强手卫生观念,医务工作者行各种操作或接触患者前后,做好手消毒,防止感染。
2.3排痰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实施体位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时适当将床头角度向上调节,尽量避免患者发生回流、误吸的风险。对于排痰无力的患者则需轻叩患者背部促进排痰,如效果不理想则需采用雾化吸入来促进排痰。这项措施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对症护理操作,主要目的在于清理患者口腔及其气道痰液,有效避免细菌感染。
2.4提高隔离防控意识,加强筛查和预警
运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加强筛查,及时预警。检验科参照危急值制度进行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患者入院及时筛查相关指标,检验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检验科即刻通知科室,由医师当天上报院感科和科主任。根据院感科要求,填写耐药菌登记表,开具隔离医嘱,对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通报患者耐药情形,让全科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泌尿系感染情况。
2.5隔离护理
对于已确诊感染患者应进行有效隔离措施,并在相应地方做好隔离标识,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尽量将隔离患者安排在单人病房,如条件不允许,也可采取按相同菌种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进行隔离。其中,有开放性伤口、免疫力低者不宜安排在同一房间。如无法进行分房隔离,需做好床旁隔离,并做好隔离标志,写明隔离注意事项。
2.6个性化护理
按照A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加强基础护理,同时要给予个性化的护理。轻症患者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机体抵抗力,由于吞咽困难而不能进食的AD患者,可给予静脉补液或经鼻饲,确保机体能量需求。重症患者加强口腔护理、导尿管护理,大小便失禁者应确保其皮肤干燥,防止皮肤感染。长时间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叩背,有痰液者可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排出,如排出困难可给予吸痰。尽可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防止住院期间发生医源性感染。
2.7通知手术室,做好防护,规避传播风险
泌尿系多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老年人高发且成因复杂,入血后危害极大。分析老年患者潜在致病风险,并给于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控制感染。强化感染管理的意识,重视针对目标人群的监测,目标性抗菌治疗,才能遏制传播、蔓延。同时,护理人员对多重感染的预防,隔离知识的掌握程度与预防耐药菌传播密切相关,协助医师有效的隔离预防和病原学分析,预防交叉感染,能进一步保证患者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改善治疗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过程中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可使护理人员洗手意识得到强化和执行,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李文燕,许芬美.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7):131-134.
[2]伍燕梅,黎淑珍,邱月群,陈炜.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护理中渗透PDCA循环法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20,41(08):2024-2025.
[3]王娜,吉慧聰,周慧莹.危急值全程信息化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123-1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0医院感染科